基于RFID的监狱安防管理方案

方案运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通过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信息传输从而达到识别、跟踪定位和轨迹查询等功能。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方案原理

  方案运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通过读写器电子标签之间的信息传输从而达到识别、跟踪定位和轨迹查询等功能。

基于RFID的监狱安防管理方案

  在监狱中室内外的房间、楼层、广场、围墙、通道等,按照要求布置基站,实现信号覆盖,对所需监控的犯人和要保护的狱警和物品配发相应的电子标签。对监狱服刑人员佩带RFID犯人腕带,在监舍、厂房、医院安装位基站,这样可以实时掌握在押人员的数量,当在押人员擅自离开或进入某一非法区域时,系统将报警,便于进行及时处理。对犯人采用非随意拆卸式的腕带,犯人腕带如有无信号、被破坏等情况会自动报警、记录每个犯人的历史行动轨迹。

  狱警及工作人员随身佩带专用RFID狱警腕带,腕带有设置报警按钮,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按下求援按钮发出求援信号,以通知监控中心,且在指挥指挥中心的地图上及时显示报警位置,这样后端可以及时进行支援,保证了警察的安全。

  

主要功能

  人员监控管理:包括犯人和狱警,利用有源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人员定位、跟踪监控、报警管理的功能。

  区域管理:实时显示某个区域的人数及人员信息。

  车辆管理:对押运车辆进行监控,包括车辆进出统计、车辆行驶路线、轨迹跟踪,以及押运车辆GPS联动管理。

  验卡功能:利用验卡系统在给犯人佩戴卡的时候检验卡的好坏,并且可人卡信息是否一一对应,防止狱警或犯人不带卡、带错卡的情况发生。

  报警管理:显示边界报警、区域报警、拆卸腕带报警、设备报警、狱警呼救报警等。

  历史查询:对历史轨迹、历史数据报表等可查询打印。

  

方案特点

  能可靠识别快速移动的目标

  采用AES加密技术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和安全

  定位射频卡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安装、隐藏

  定位射频卡功耗极低,电池寿命可达1~2年,并有低电压提示

  定位射频卡发射功率极低,对人体安全

  基站体积小,便于安装和维护

  信号穿透力和绕射能力强,集成度高、兼容性好、通信简单快捷

  射频卡可适应-35℃~+60℃的各种环境,可反复拆装使用

阅读剩余 28%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2022年安防及相关行业国际标准发布情况

    根据相关资料搜集整理,2022年共有8项与安防行业相关的国际标准相继发布,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如下:ITU-T F.746.13《基于智能音箱的多媒体通信系统要求》、ITU-T H.627.2《家庭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需求与协议》、ISO/IEC 30169《物联网-电子标签系统的物联网应用》、ISO 24356:2022《系留无人机系统通用要求》、ISO 34501:2022《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词汇》等……。

    2024年2月21日
  • 基于RFID的资产跟踪解决方案

    导读: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构成的最重要组成之一,是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重要保障,同时对企业财务状况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完整、保值、增值、充分利用,正确核算资产的数量及价值,明确经济责任,监督并促进固定资产的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增强法规符合性,提高审计能力,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

    2024年1月17日
  • UHF RFID校园安全门禁管理系统方案

    基于高新科技UHFRFID射频技术研发“UHFRFID校园安全门禁管理系统”,提供对校园进、出门禁,考勤,签到,人员定位等工作的全方位支持。

    2024年1月15日 方案
  • 【深圳市鑫业智能卡有限公司】- IC卡的生产、研发、销售

    公司名称 深圳市鑫业智能卡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IC卡的生产、研发、销售 应用场景 公司简介 深圳市鑫业智能卡有限公司是行业领先智能卡和RFID电子标签产品专业生产商。本公司成立于2…

    2024年1月2日
  • 【中山贝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标识卡,有源RFID读写器、定位器及诸多种人员类、资产类等物…

    公司名称 中山贝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标识卡,有源RFID读写器、定位器及诸多种人员类、资产类等物联网设备和远距离无障碍人员智能定位考勤、资产主动防盗定位管理、特种车辆智能…

    2024年2月28日
  • 探索智慧城市建设 湖北老河口市让便捷无处不在

    现今,老河口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网格化社会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和应急指挥中心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初步建立了政务应用、产业应用和民生应用的三大智慧应用体系,下一步,还将深化这三大领域的智慧运用,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24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