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堵解决方案 一文带你了解智慧停车发展及进阶之路

一连串数字背后,不仅折射出中国停车难、停车贵、交通拥堵等矛盾持续恶化,还说明了中国发展智慧停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智慧停车直戳高频+刚需,是城市治堵的最佳解决方案,停车服务、停车数据,与智能家居领域一样,是IoT时代各阵营争夺的重磅新入口。

改革开放之后的80年代,汽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出于维护公共秩序的需要,第一代粗放式的人工方式停车管理诞生;90年代,出入口停车收费出现,但停车管理需求仅限于出入口的控制及收费,产品形式以械机设备为主,包括通道闸、出票机、出卡机等,且出入口控制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收费仍以人工方式为主;2000年后,原有的停车出入口控制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的管理需求,出入口设备逐渐向高端化、无人化发展;2009年后,ETC、非接触式IC卡、RFID卡、蓝牙远距离读卡、车牌识别、城市停车引导系统,停车场内车位引导、反向寻车系统等等的智能化停车方式引入,进入设备快速迭代期;2015年后,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与IoT万物互联的停车解决方案成形,智能停车进入智慧停车阶段,国家十三五规划正式将“停车秩序治理”纳入顶层设计,由此拉开智慧停车千亿规模的产业爆发,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上万亿。


2017年上半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汽车保有量达2.05亿辆,全国共有49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23个城市超200万辆,6个城市超300万辆。北上广深四城平均停车位缺口率为76.3%,每城至少有超过200万的车辆无正规车位可停,全国停车位缺口高达5000万个,中国在停车费上花掉4000亿元,平均每车1380元……每个城市的基本车位需求应等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国际通行标准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泊位总数的比例为1:1.2-1.4,而当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为1:0.5,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由此造成停车位数量存在着巨大缺口。


一连串数字背后,不仅折射出中国停车难、停车贵、交通拥堵等矛盾持续恶化,还说明了中国发展智慧停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智慧停车直戳高频+刚需,是城市治堵的最佳解决方案,停车服务、停车数据,与智能家居领域一样,是IoT时代各阵营争夺的重磅新入口。


2018:智慧停车的高阶级


定义智慧停车,比较拗口,即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实现停车位资源的是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车场利润的最大化和车主停车服务的最优化。


简单来说,智慧停车即是停车智能化、信息化,主要实现两大功能,智能找车位+自动缴停车费,帮助车主实现日常停车、错时停车、车位租赁、汽车后市场服务、反向寻车、停车位导航等服务。


我们再将其通俗易懂的阐述,智慧停车就是让人们通过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让人们在现实中更好的将车停入车位。


智慧停车产业作为新生物,从大的范畴来说,智慧停车属于智慧城市领域的细分应用。智慧停车是一个特殊行业,政府、交管部门、停车经营者和停车消费者,既是智慧停车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智慧成果的获利者,因此,智慧停车大工程需要多位一体,协同推进。


实现停车智慧化、管理可视化和运营高效化,能够为车主提供电子支付、车位查询、车位预订、车位导航、周边信息推送等价值体验。至于为何这两年有崛起之势,主要是因为停车产品的智能部分,其稳定性、寿命、耐候性与大规模通信管理的难题都基本被攻克,再加上新技术的引用,例如已经可以实现传感设备从接入网关到接入云端,传感设备无需与网关一对一绑定,可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


目前从整个产业链来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格局相对分散,主要以智能停车设备商、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提供商、互联网停车运营企业为主。其中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承上启下,提供商主要向停车场提供智慧停车系统以及面向C端用户的智慧停车APP产品。


2018年,智慧停车已经进入高层次阶段,与车联网息息相关,从目前以及未来的新格局中出发,智慧停车模式将朝向生态化发展,通过社会化的方式打破公司边界,完成共享经济时代的传统商业要素重新整合,完成开放、共享、价值增量交换等全新竞争格局。


正是算法和应用程序的优势和准确性,才能使智慧停车系统取得成功,大面积捕获实时数据,将其与历史数据集和基准数据结合起来,并以可操作的方式呈现出来,使采用者能够真正优化停车场。


智慧停车的精准分类


智慧停车分为城市级、场库级和车位级。其中路侧停车、智慧停车场、共享停车和立体停车库则是社会资本主要流入领域。主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快速通行,避免过去停车场靠人管,收费不透明,进出停车场耗时较大的问题。二是提供特殊停车位,比如宽大车型停车位、新手司机停车位、充电桩停车位等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升级服务。三是同样空间内停入更多的车。立体停车库,可以扩充单位空间的停车数量;共享停车,能分时段解决车辆停放问题。


1、城市级


停车设备数据通过物联网方式上传到城市平台,政府的城市级云平台与停车企业的云平台进行线上对接,获得停车场地数据,形成全城停车场“一张网”格局,提供线上公益性服务,便于大众查到停车位,还可以解决部分停车用户的“逃单”问题。


NB-IoT技术和LoRa技术是城市级智慧停车应用的核心技术。NB-IoT/LoRa技术利用窄带通信的功耗低、覆盖广、密度高优势,使停车设备直接联网,地磁、地锁、充电桩、道闸,可以把信息源源不断传输到网络平台。


2、场库级


场库级应用场景包括停车场、停车库、路侧停车等。最主要技术是车牌识别技术和不停车电子收费(ETC)技术,利用摄像头拍摄车牌或ETC以准确识别车辆身份,记录车辆进出场时间以准确收费,使车辆快速通过,无需停车进行人工记录。


ETC技术是智慧停车道闸领域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技术。不过,近年明星级的“垂直循环型”立体停车库,核心技术仍是一种机械技术,智慧化控制仍采用传统PLC控制。


3、车位级


停车位级别有三种技术,视频桩技术、地磁技术和智能车位锁技术。视频桩技术,即视频识别技术。地磁技术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通过识别大地磁场,一旦感应有车辆驶入,便开始计费。第三种是智能车位锁技术,通过蓝牙技术控制车锁的升降,车锁升起,车辆无法进入停车位,车锁降下,对应车辆驶入。


智慧停车功能深度解读


1、从识别到支付(以地磁、视频桩举例)


地磁、视频桩等技术可以识别车辆身份,地磁感应设置在车位中间,有车驶入车位即可进行监测,稳定性高、安装便捷,缺点是离不开停车管理员的拍照取证。视频桩则是在车位的某个角安装视频装置,视频监测车辆驶入驶出,拍照记录下车辆轨迹和车牌号,全程无需停车管理员介入,能够自动施行车辆停放、自助缴费,但单个造价高,施工较为复杂。


所谓的停车费电子支付,就是通过车辆身份识别转换到支付账户进行直接扣款。停车电子支付方式,一是扫码支付,二是ETC支付。扫码支付关键在于,车主绑定微信、支付宝或智慧停车平台等支付账号,如果开通了免密支付,当地磁或视频桩识别车辆身份后开始计费,停车结束后,车主无需掏出手机进行支付即可自动扣款结账,无感离开停车场;如果没有开通免密支付,手动付款即可。第二种是ETC支付,ETC是一种用于公路、大桥和隧道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车辆与ETC卡绑定,当ETC探头识别车辆后,ETC卡可直接支付停车费。


2、线上与线下


让车主更方便地找到车位,包含线下、线上两方面的智慧。线上智慧化体现为车主用手机等终端软件,获取指定地点的停车场、车位空余信息、收费标准、是否可预订、是否有充电、共享等服务,并实现支付宝/微信预先支付、线上结账功能。

城市治堵解决方案 一文带你了解智慧停车发展及进阶之路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