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区安防规划需要讲究
(一)分层次的规划设计,且网络布线一定是标准化
在实际布线中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此标准就是结构化布线所要遵循的。只有按照一定的“结构化”来布线,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将网络故障发生几率降到最低。然后,每个安防子系统都能完成自己定义的功能,也就不会出现如综合管理平台机制不能实现的联动。
(二)各子系统的配置独立
现阶段,园区用户强烈要求安防系统在操作上实现统一。理论上,各个系统的管理、配置、操作最好全部统一,但是这个是比较理想的状态。然因不同的子系统依循不同的技术路线、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条件,要做到通过统一的入口来实现集成联动,虽然技术条件允许,但是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过大,得不偿失。
(三)在设计综合管理平台,要对公众有开放性
以往我们在设计技防系统,它的基础网络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首先我们要跟业主单位沟通它的点位设计(包括监控、报警的点位,也包括各个系统的前端设备)。因为这个点位会决定你的信息点的分布,每个点位数量的大小,决定你流量的分布。
点位确定以后,意味着我们信息点确定了。每个信息点,带宽和流量便基本确定了。接下来就是要考虑设计什么样的网络拓扑。这个网络拓扑的设计,一定有它的基础,不可能是凭空想象。我们综合布线,就是园区内所有的建筑物的光纤汇聚到同一栋大楼,其与园区内现有布线、建筑物分布以及核心机房位置都相关。
其后就是流量模型分析。对于一个技防系统来讲,对流量模型影响最大的是视频监控。因为技防里绝大部分应用都是数据密度比较小的,比如报警系统,几个字节就传出去了,视频却非常大。如果是100万像素或1080P这样清晰度的视频流传输,一般建议采用4兆或以上的带宽。
影响流量模型的业务主要是视频监控,其与存储部署方式密切相关。若你把存储部署下去,每栋大型建筑物部署一套存储,你的流量大部分是在各建筑物层面,不会上升到中心机房。这样整个中心的压力会小很多,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有利弊。不管如何,一旦这个模型定下来了。在信息点的分布确定后,根据每个节点的流量压力大小确定产品的选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园区相介于智能楼宇和单栋建筑之间的范畴,它的接入方式比较多一些,如以太网、光纤、光网的快速环网,还有WLAN/3G等无线方式。当然,从已建成的园区安防项目来看,大部分是以太网架构,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也很可靠。有一些特殊的点位,有线无法到达,可单独做无线
安防规划三大关键:点位、架构、平台
二、视频监控的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点是点位设计,包括点位分布以及每个点的布线情况。实际上,对于绝大部分系统来说,点位决定系统所需要预算的大盘子,一千个点位大概是什么样的规模?无非是室内多一点,室外多一点。室外多一点,成本再上升一点。
(一)根据不同点位物理、重要程度和工作目标进行分区域规划
园区设计点位时,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一般来讲,基本上没有哪个园区把点位一次做到位的。因此,随着业务需求的发展,这个地方有死角了,应该增加一个点。所以点位设计最先应该分区域规划,根据不同点位物理、重要程度和工作目标,比如说你要看事态就够了还是要看细节。另外,它都有一个特殊价值,比如说一个园区的出入口,不管在园区怎么跑,它一定要经过这个区域,这就是点位的规划。
(二)每个点位的设计,不仅布点设计要到位,还要考虑它的定位。
如果你希望看清这个地方获取的图象,能够满足刑侦的要求,它就一定要有足够的信息量。比如说长相、衣服的颜色等等人员的信息。如果想看清楚颜色方面的东西,不能用红外的方式,而你想看清事态,只需要红外即可。
(三)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
不管怎么样,整个点位的选择,最终本质上就是规模效率和经济性的考虑,突出任何一个点都是不现实的。
点位设计好了以后,考量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架构。技术架构的选择,除了刚才讲的点位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对存储、显示等环节的要求。举例来说,你要显示、存储都非常及、可靠,如果你的成本预算比较低,你可能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此外,技术架构的选择还需考虑增值业务的部署、未来技术的演进,包括应用系统集成的扩展等等。
在完成点位设计与技术架构选型后,留下的核心问题便是平台的选择。因为视频监控系统最终运行是否稳定、是否可靠以及维护成本的高低,与核心平台的选择休戚相关。因为我们现在做的都是数字化的系统,所有数字化的系统的功能都会体现到到软件方面,而软件是平常看不出来的,但是出了问题就要命。它不像摄像机坏了更换便是。软件瘫痪付出的成本风险,远远高出一个硬件设备的更换。个人以为核心平台的选择,除了功能和性能以外,可靠性是最关键的因素,当然还有兼容性和开放性。
在设计视频监控系统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几乎跟所有的业主沟通,它一定会考虑兼容性。“我这个系统要能适应各种各样的摄像机,要能适应各种各样的存储设备”,但是业界几乎都是只考虑前端的兼容性。实际上,除了前端兼容性,还需要考虑应用的兼容性。
我这个系统建成以后,第一,满足查找的要求;第二,对视频的应用再深化。举个例子,关键点位的图像,我希望做二次开发或者做智能化处理。通过在视频上画一个框框,有人闯进去就自动告警,这个是它的业务,这时系统怎么兼容这种业务?如果你在设计之初没考虑到这一点的话,基本上都是需要重新搭一套系统,或者为这个功能增设带额外功能的智能摄像机。其实这些问题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应加以考虑,平台的兼容性从某种程度来讲,比前端的兼容性更重要。
目前在视频监控兼容性方面,我认为园区解决的相当好。只要稍微主流一点、稍微靠谱的品牌,肯定是兼容主流协议。加上平台和平台之间有GB/T28181开始做引导规范,只要大家遵循这些标准,至少前面谈及的视频的基本功能是不会有问题的。
三、安防平台与三维GIS整合是关键
在各个子系统建好并把它们整合起来之后,一定要有统一的策略中心。有的地方叫综合管理平台,甚至叫物联网平台。这些名字不重要,它完成的功能是不同小异的:第一,需要一个统一的人机入口;第二是视频与报警、消防、交通等其他子系统的信息汇集、关联及综合呈现;第三,统一的报警预案管理,实现各子系统的之间的联动。经常会遇到的统一的数据服务系统问题,比如某园区的门禁系统有一个数据库,所有出入口又有一个数据库,其他各子系统还有各自的数据库。那么这些数据怎么同步,本身就是一大问题。
其次,每个安防子系统都应有自己的软硬件平台。比如说若报警系统平台与综合安防平台只是一个接口的关系,即便我的报警做一次升级,亦可独立进行,而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我们在很多项目系统规划设计时,考虑到预算与项目的操作等因素系,往往是通过一个视频监控的平台,把报警、视频甚至门禁等系统都做了,简单的、小规模的项目是可以的,但是稍具规模的话,平台自身将力不从心,无法承载其重。因此,每一个子系统就做好子系统该做的事情,对上提供标准的接口,即便没有标准接口也要提供一下SDK。
另外,设计综合管理平台很重要的亮点之一,就是可以跟GIS、三维地图这些东西整合到一起,把一些点位信息放到地图上,可以对它进行操作。你点一个地图上的摄像机,或者某个区域有告警,即可在某个地图上相应的点位显示出来。长远来看,GIS与三维技术实现无缝整合的话,其更大的价值是把我们防范的物理位置或区域以及防范的内容,包括我们事件处置的预案,以及这个位置所具备其他的资源信息,实现一个动态整合和联动。在这一点上,互联网产业已走在前列。举个简单例子,我们随便走到哪个地方,手机一定位,到周边哪个馆餐吃饭,这些信息便立马弹出来。怎么到达这些领域,也出来了。还有某个地方发生事故,联动相关的某个领域的视频,视频出来了,还有一些设施,看看旁边有没有卡口和布控或者消防栓等等,这样可以根据我的预案来进行救助。这便是GIS应用与技防结合展现出来的魔力。
四、施工环节不容小觑
决定一个园区技防系统的好与坏,除了技术架构和核心设备以外,施工环节的质量也是重要因素。我们在做一个中控室功能分区设计之时,都会考虑人员管理区域和设备机房区域,剩下的除保留显示控制设备,能少留的便尽可能少留。如此一来,保安人员或值班人员的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工作效率或将更高。
第二,设备机房要考虑它的噪音、热量等等,包括便于配电和制冷、走线等等。
再者,大屏显示模式要灵活,能随时进行模式调整,满足管理需要。这里有几个误区,比如说买更贵的全高清拼接屏幕,效果就一定好吗?实际上,贵的屏未必有好的呈现效果。因为我们知道一个视频的显示环境,它是从前端的镜头到传输,到矩阵,再到显示器。前面有一个环节不好,再好的屏幕也不能有好的效果。即便同样的线路,物理的分辨率也很重要。我用720P的屏去显示720P的效果肯定比1080P的效果好,因为它是点对点的。另外,还有一个液晶拼接室内用低亮屏,室外用高亮屏,这些都起不到好的效果。
中控室设计时,对于分控室,不建议做。因为分控室它的空间相对小,对于分控室的要求,最多三屏,一台电脑加三个屏显示,一台显示器呈现GIS点位图,另一台是实时视频,还有一个屏是综合报警。需要强调是,中控室设备的安装位置,实际上不是简单的功能设定,还要考虑线缆的传输强度等因素。
另外工程实施也要选择好的辅助材料。若是不注意这些细节,最终出现的效果,最终不是差强人意,就是于设计初衷南辕北辙。比如,你摄像机再好,你选择的线不够好,就是致命的。如果有室外工程,更要加以注意,因为温差、紫外线强度、湿度变化等客观因素都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
(一)分层次的规划设计,且网络布线一定是标准化
在实际布线中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此标准就是结构化布线所要遵循的。只有按照一定的“结构化”来布线,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将网络故障发生几率降到最低。然后,每个安防子系统都能完成自己定义的功能,也就不会出现如综合管理平台机制不能实现的联动。
(二)各子系统的配置独立
现阶段,园区用户强烈要求安防系统在操作上实现统一。理论上,各个系统的管理、配置、操作最好全部统一,但是这个是比较理想的状态。然因不同的子系统依循不同的技术路线、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条件,要做到通过统一的入口来实现集成联动,虽然技术条件允许,但是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过大,得不偿失。
(三)在设计综合管理平台,要对公众有开放性
以往我们在设计技防系统,它的基础网络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首先我们要跟业主单位沟通它的点位设计(包括监控、报警的点位,也包括各个系统的前端设备)。因为这个点位会决定你的信息点的分布,每个点位数量的大小,决定你流量的分布。
点位确定以后,意味着我们信息点确定了。每个信息点,带宽和流量便基本确定了。接下来就是要考虑设计什么样的网络拓扑。这个网络拓扑的设计,一定有它的基础,不可能是凭空想象。我们综合布线,就是园区内所有的建筑物的光纤汇聚到同一栋大楼,其与园区内现有布线、建筑物分布以及核心机房位置都相关。
其后就是流量模型分析。对于一个技防系统来讲,对流量模型影响最大的是视频监控。因为技防里绝大部分应用都是数据密度比较小的,比如报警系统,几个字节就传出去了,视频却非常大。如果是100万像素或1080P这样清晰度的视频流传输,一般建议采用4兆或以上的带宽。
影响流量模型的业务主要是视频监控,其与存储部署方式密切相关。若你把存储部署下去,每栋大型建筑物部署一套存储,你的流量大部分是在各建筑物层面,不会上升到中心机房。这样整个中心的压力会小很多,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有利弊。不管如何,一旦这个模型定下来了。在信息点的分布确定后,根据每个节点的流量压力大小确定产品的选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园区相介于智能楼宇和单栋建筑之间的范畴,它的接入方式比较多一些,如以太网、光纤、光网的快速环网,还有WLAN/3G等无线方式。当然,从已建成的园区安防项目来看,大部分是以太网架构,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也很可靠。有一些特殊的点位,有线无法到达,可单独做无线
安防规划三大关键:点位、架构、平台
二、视频监控的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点是点位设计,包括点位分布以及每个点的布线情况。实际上,对于绝大部分系统来说,点位决定系统所需要预算的大盘子,一千个点位大概是什么样的规模?无非是室内多一点,室外多一点。室外多一点,成本再上升一点。
(一)根据不同点位物理、重要程度和工作目标进行分区域规划
园区设计点位时,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一般来讲,基本上没有哪个园区把点位一次做到位的。因此,随着业务需求的发展,这个地方有死角了,应该增加一个点。所以点位设计最先应该分区域规划,根据不同点位物理、重要程度和工作目标,比如说你要看事态就够了还是要看细节。另外,它都有一个特殊价值,比如说一个园区的出入口,不管在园区怎么跑,它一定要经过这个区域,这就是点位的规划。
(二)每个点位的设计,不仅布点设计要到位,还要考虑它的定位。
如果你希望看清这个地方获取的图象,能够满足刑侦的要求,它就一定要有足够的信息量。比如说长相、衣服的颜色等等人员的信息。如果想看清楚颜色方面的东西,不能用红外的方式,而你想看清事态,只需要红外即可。
(三)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
不管怎么样,整个点位的选择,最终本质上就是规模效率和经济性的考虑,突出任何一个点都是不现实的。
点位设计好了以后,考量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架构。技术架构的选择,除了刚才讲的点位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对存储、显示等环节的要求。举例来说,你要显示、存储都非常及、可靠,如果你的成本预算比较低,你可能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此外,技术架构的选择还需考虑增值业务的部署、未来技术的演进,包括应用系统集成的扩展等等。
在完成点位设计与技术架构选型后,留下的核心问题便是平台的选择。因为视频监控系统最终运行是否稳定、是否可靠以及维护成本的高低,与核心平台的选择休戚相关。因为我们现在做的都是数字化的系统,所有数字化的系统的功能都会体现到到软件方面,而软件是平常看不出来的,但是出了问题就要命。它不像摄像机坏了更换便是。软件瘫痪付出的成本风险,远远高出一个硬件设备的更换。个人以为核心平台的选择,除了功能和性能以外,可靠性是最关键的因素,当然还有兼容性和开放性。
在设计视频监控系统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几乎跟所有的业主沟通,它一定会考虑兼容性。“我这个系统要能适应各种各样的摄像机,要能适应各种各样的存储设备”,但是业界几乎都是只考虑前端的兼容性。实际上,除了前端兼容性,还需要考虑应用的兼容性。
我这个系统建成以后,第一,满足查找的要求;第二,对视频的应用再深化。举个例子,关键点位的图像,我希望做二次开发或者做智能化处理。通过在视频上画一个框框,有人闯进去就自动告警,这个是它的业务,这时系统怎么兼容这种业务?如果你在设计之初没考虑到这一点的话,基本上都是需要重新搭一套系统,或者为这个功能增设带额外功能的智能摄像机。其实这些问题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应加以考虑,平台的兼容性从某种程度来讲,比前端的兼容性更重要。
目前在视频监控兼容性方面,我认为园区解决的相当好。只要稍微主流一点、稍微靠谱的品牌,肯定是兼容主流协议。加上平台和平台之间有GB/T28181开始做引导规范,只要大家遵循这些标准,至少前面谈及的视频的基本功能是不会有问题的。
三、安防平台与三维GIS整合是关键
在各个子系统建好并把它们整合起来之后,一定要有统一的策略中心。有的地方叫综合管理平台,甚至叫物联网平台。这些名字不重要,它完成的功能是不同小异的:第一,需要一个统一的人机入口;第二是视频与报警、消防、交通等其他子系统的信息汇集、关联及综合呈现;第三,统一的报警预案管理,实现各子系统的之间的联动。经常会遇到的统一的数据服务系统问题,比如某园区的门禁系统有一个数据库,所有出入口又有一个数据库,其他各子系统还有各自的数据库。那么这些数据怎么同步,本身就是一大问题。
其次,每个安防子系统都应有自己的软硬件平台。比如说若报警系统平台与综合安防平台只是一个接口的关系,即便我的报警做一次升级,亦可独立进行,而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我们在很多项目系统规划设计时,考虑到预算与项目的操作等因素系,往往是通过一个视频监控的平台,把报警、视频甚至门禁等系统都做了,简单的、小规模的项目是可以的,但是稍具规模的话,平台自身将力不从心,无法承载其重。因此,每一个子系统就做好子系统该做的事情,对上提供标准的接口,即便没有标准接口也要提供一下SDK。
另外,设计综合管理平台很重要的亮点之一,就是可以跟GIS、三维地图这些东西整合到一起,把一些点位信息放到地图上,可以对它进行操作。你点一个地图上的摄像机,或者某个区域有告警,即可在某个地图上相应的点位显示出来。长远来看,GIS与三维技术实现无缝整合的话,其更大的价值是把我们防范的物理位置或区域以及防范的内容,包括我们事件处置的预案,以及这个位置所具备其他的资源信息,实现一个动态整合和联动。在这一点上,互联网产业已走在前列。举个简单例子,我们随便走到哪个地方,手机一定位,到周边哪个馆餐吃饭,这些信息便立马弹出来。怎么到达这些领域,也出来了。还有某个地方发生事故,联动相关的某个领域的视频,视频出来了,还有一些设施,看看旁边有没有卡口和布控或者消防栓等等,这样可以根据我的预案来进行救助。这便是GIS应用与技防结合展现出来的魔力。
四、施工环节不容小觑
决定一个园区技防系统的好与坏,除了技术架构和核心设备以外,施工环节的质量也是重要因素。我们在做一个中控室功能分区设计之时,都会考虑人员管理区域和设备机房区域,剩下的除保留显示控制设备,能少留的便尽可能少留。如此一来,保安人员或值班人员的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工作效率或将更高。
第二,设备机房要考虑它的噪音、热量等等,包括便于配电和制冷、走线等等。
再者,大屏显示模式要灵活,能随时进行模式调整,满足管理需要。这里有几个误区,比如说买更贵的全高清拼接屏幕,效果就一定好吗?实际上,贵的屏未必有好的呈现效果。因为我们知道一个视频的显示环境,它是从前端的镜头到传输,到矩阵,再到显示器。前面有一个环节不好,再好的屏幕也不能有好的效果。即便同样的线路,物理的分辨率也很重要。我用720P的屏去显示720P的效果肯定比1080P的效果好,因为它是点对点的。另外,还有一个液晶拼接室内用低亮屏,室外用高亮屏,这些都起不到好的效果。
中控室设计时,对于分控室,不建议做。因为分控室它的空间相对小,对于分控室的要求,最多三屏,一台电脑加三个屏显示,一台显示器呈现GIS点位图,另一台是实时视频,还有一个屏是综合报警。需要强调是,中控室设备的安装位置,实际上不是简单的功能设定,还要考虑线缆的传输强度等因素。
另外工程实施也要选择好的辅助材料。若是不注意这些细节,最终出现的效果,最终不是差强人意,就是于设计初衷南辕北辙。比如,你摄像机再好,你选择的线不够好,就是致命的。如果有室外工程,更要加以注意,因为温差、紫外线强度、湿度变化等客观因素都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