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在管理方面存在哪些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突显,成为公众与政府均十分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在刚刚召开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上,食品问题也是广泛讨论并重视的话题之一。其中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是整个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的源头和保障,也是食品安全的根本。最近几年,有关农产品安全的时事件屡见不鲜,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如何全方位的加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如何在农户利益保障与制度监管之间协调平衡,已成为当前农业安全生产的一个关键问题。
农产品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1、 指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生产过程等是否安全,即通常所讲的安全生产;
2、指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是否符合安全食用的要求,是否能够保障人类进食后不会产生任何不良的反应和不利影响,保障对人体健康有益而无害等。
3、指在从生产到加工、储存和销售流程环节,是否存在污染,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从农田到餐桌”的流通环节的安全。本文所指的农产品安全是狭义范畴的安全,也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流通环节的安全管理。
当前,我国在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流通环节众多,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农产品安全涉及环节众多,有农户、合作社、基地或生产厂家、农产品批发商(I级、II级甚至更多层级)、零售商(商超、小卖部、菜场等等)、还有各级监管部门,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出现疏漏,都会对农产品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2)点多面广、参差不齐
农产品经营类别广泛、准入门槛低,经营单位分散,而且数量庞大,从业人员的数量众多,规范化经营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参差不齐,缺乏监管的违规经营的现象突出。
(3)经营者和监管者之间存在突出矛盾
长期以来监管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矛盾:监管者总是在发生了一系列农产品安全事件后,采取一轮又一轮的专项整治行动,想通过这些整治行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经营者总是会在一轮又一轮专项整治中寻找到应对的办法,确保在整治期间不被监管者处罚,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整治活动不会天天搞,整治活动结束后,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来,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长,如果单纯依赖传统的农户自觉或政府运动式监管模式,无法对农产品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管,必须在制度监管创新的基础上,结合采用新技术作为手段,从源头上对农产品进行追溯,实现整个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可视化与透明化管理,让阳光照耀到整个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才可降低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对农产品各个各个流通环节的参与者形成7X24的监管。其中,最为广泛关注的新技术就是RFID射频技术。
二.RFID溯源管理系统的需求与关注点有哪些方面?
RFID可视化农产品溯源系统采用RFID等射频技术,可以对农产品生产环节、加工环节、仓储环节、运输环节、销售环节等经行监测,不但确保该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而且还能实现农产品“源头”跟踪以及农产品供应链的完全透明化。
三.该系统的需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上到下的追溯,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水平
消费者可以通过RFID标签查询农产品各类信息比如养殖户、生产/加工地点、检疫防疫特点、出厂/流通/零售时间等,使其更放心购买,从而实现从上到下的追溯农场—食品原料供应商―加工商―运输—销售商—销售点,可以查找问题根源、提升生产加工水平,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2、从下往上的追溯
消费者在销售点买到问题产品,可以向上层层查找,找到问题根源,有利于产品召回以及农产品安全监管,从而建立快速反应,控制安全事故的扩大,避免出现社会性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3.农产品信息服务
用户通过查询可以获得产品信息,如产地、各类种植信息、上市日期,以及农产品加工者提供的与该农产品有关是增值服务信息
4.食品安全追溯
一旦发生问题,通过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快速查找到产品销售地、责任人和原产地等信息,不仅通过此系统找到最终消费者,还可以找到流通或者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环节,采取相应措施。
5.终端查询系统
商超、菜场等零售批发终端作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主渠道,可以在商家的RFID终端阅读器上随时查询查询产品信息。
6.多种查询方式
追溯农产品相关信息,可通过零售的终端机、互联网,甚至于通过定制开发的手机APP,通过二维码扫描等方式进行查询相关信息,包括年农产品生产商、流通环节的贸易商以及最终用户。
新导智能RFID农产品追溯管理系统将利用RFID先进的技术并依托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实现信息融合、查询、监控,为每一个生产阶段以及分销到最终消费领域的过程中提供针对每件货品安全性、农产品成分来源及库存控制的合理决策,实现农产品安全预警机制。RFID技术贯穿于农产品安全始终,包括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全过程严格控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形成各类农产品生产销售的闭环生产,以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农产品,并可确保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让农产品行业彻底实施农产品的源头追踪以及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
去年,临近苏州的某地区出了一个轰动全国的用病死猪加工食品的严重事件。其根本原因是现有的生猪-食品产业链中,由于信息识别和跟踪技术不发达,一系列诸多的基本要素难于识别和有效监管,从而制约了整个产业环境的安全性。在意识到以上问题之后,在当地政府意识到以上问题周,我们配合当地的合作伙伴建立了牲畜行业RFID可视化溯源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生猪-食品产业链上的育种饲养、屠宰加工、销售物流三个基本环节实现可追溯全面监控和有效管理,从而可能系统地、有效地解决生猪-食品产业链上,长期以来难于解决的一系列重大实际问题,如防疫/检疫、环保、工商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公共卫生管理、安全有效生产、产业保险、税收、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生猪-食品产业等诸多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生猪RFID可视化溯源系统中,从育种饲养-屠宰加工-销售流通这几个核心的流通环节上,对源头的生猪进行活体耳标化,即在生产过程中,多生猪的重源、饲养环境、喂养饲料、饲养人、防疫检疫、出栏等基本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在生猪的屠宰加工环节,对符合定点屠宰场进行RFID固定式阅读器的安装部署,并在屠宰时采集有关屠宰地点、屠宰环境、屠宰时间、卫生检疫、加工流向、胴体标识等数据,最后,在流通零售环节的菜市场、片区等通过部署的基于无线数据传输的移动式RFID阅读器采用有关销售时间、地点、包装、检疫、监督等相关数据。
图1:活体赋电子标签(RFID耳标)
图2:基本识别监控环节
在设备部署上,整个系统建立了以大市为平台,各县为二级数据子平台,各乡镇、屠宰场等片区为源头数据采集点的4级网络部署系统。其中,在总监控中心与县主要部署以云端服务器与RFID溯源系统平台,在各乡镇与片区部署固定式或移动式的RFID读写器,对已打RFID耳标的生猪进行实时数据采购与数据录入。同时,在网络传输的方式上,采用有限与无线相结合的模式。
图3:系统生产结构示意图
图4:系统运行示意图
通过本生猪可视化溯源系统的建设,解决了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病死猪、注水猪、口蹄疫等安全隐患。也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
―市场效益:该系统有效的推动实现生猪-食品产业的标准化水平,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并带动了当地生猪-食品产业的技术改造与产业***。
―社会效益: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从根本上解决生猪产业中的肉食安全和质量等诸多问题,使消费者从此真正慈善放心肉成为可能。
―企业效益:通过嫁接银行资本,企业的减少了自有资金的投资,其ROI在2-3年时间,同时,借助本项目的运营有望下一步向其他行业渗透,从而在RFID溯源行业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五.追溯系统在农产品管理中的应用存在哪些困难?
RFID可视化追溯系统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广泛共识,但在具体的应用与推广上,特别是农产品行业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RFID标签为代表的追溯的成本过高,社会认知和接受度不够
RFID 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它的造价相比传统使用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比较昂贵,一个UHF的RFID标签的价格是它的数十倍,这对单价低数量多的农产品行业而言,标签的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还有实施RFID溯源平台所需的IT设施成本,如RFID固定阅读器、手持机、网络使用成本、软件平台的开发、云平台的租赁费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付费用,而农产品的本身价值并不大,使用 RFID所增加的成本相比之下显得过高。目前而言只适用于一些高价值的农产品。另外,我国的农产品生产以个体农户为主,加工企业也大多是中小型企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无法用规模效应来分摊成本,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 虽然现在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农产品消费群体中习惯传统消费的人比例较大,所以农产品质量追溯这个概念的普及度并不高。很多消费者不了解可追溯食品在质量上的优越性,致使追溯产品和非追溯产品不但在品质上优势不明显,在价格上还有劣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推广。
2)已有追溯系统间不兼容,信息无法共享
我国现有的追溯系统存在规模小、数量多且不兼容的问题。这些追溯系统存在于不同地区、企业和产品中,都在对各自领域产品进行质量追溯,且互相之间不能兼容,无法进行信息共享。这样就使可追溯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低,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不但给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查询产品信息造成了困难,也给监管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同时,由于追溯系统规模小,往往一个系统无法完成整个产品供应链的追溯,不能兼容的追溯系统就无法完成上下游企业的追溯信息衔接,从而也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追溯。
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监管体系是分段监管,即负责对农产品在不同环节(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安全问题的监管是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的。如在生产环节,产地环境的监管部门是农业环境保护部门;在加工环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监管部门是质监和卫生部门;在农产品流通时,负责监管的是工商部门。不同部门的标准不统一,采集信息、技术等都千差万别,导致各部门间信息不能有效衔接,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追溯。
举例来说,上游从生猪的饲养直至屠宰的阶段主要是由农委负责的, 而从屠宰场到下游进人批发零售环节则是由经委来管理的。两个部门都有各自的信息系统, 生猪的信息由农委的系统管理,而商品猪肉的信息则记录在经委的系统中。而双方的系统并没有实现对接, 数据和信息分散在各自的系统中, 就形成了各自为政, 而非共同监管的局面。如何协调好各个参与者, 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和准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建立起多方合作的管理体制。因为追溯体系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 如果某个环节断了,就无法继续进行追溯了。
3)行业集约化、信息化程度低,追溯技术落后
农产品追溯系统对农产品行业的信息化和集约化程度要求较高,但目前国内农产品行业生产主体多为个体农户或者农业合作组织,生产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同时,农产品流通中传统的农贸市场和集市还占有很大比例,现代化流通渠道普及程度不够,没有达到追溯系统大规模应用的要求。
另外,我国追踪系统起步较晚,在技术上发展还比较落后,在总体上还处于初中级阶段。虽然有小部分大规模的企业具有了比较完善的追溯技术,但是实力不够的中小型企业在追溯上使用的方法依然比较原始,速度较慢、成本较高,阻碍了追溯的发展。
4)法律法规不完善,配套标准体系建设落后
我国现在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的软环境比较薄弱。目前,我国实施的是以食品卫生管理条例为主导的法律法规体系,缺乏对不同环节和产品之间的协调统一性,使可追溯体系缺乏法律法规上的政策保障。同时,有关追溯的标准体系和配套标准建设不完整,落后于发达国家。
六.您怎么看RFID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发展前景与走向?
当今全球化贸易的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也变得更为复杂与脆弱。对我们国家而言,由于历史以来的分散的传统手工作坊模式,大规模精细化农业程度的不足,农产品和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尚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农产品的追溯体系的应用价值也正被更多人认识。
要想预测我国农产品溯源的未来发展趋势与走向,我们不妨先从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农产品溯源的法律法规来了解一下: 欧盟已在实施“动物护照计划(EU-PPP)”,如加拿大在2010年已可以对全国85%畜禽及畜禽产品的可追溯管理。
日本已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直接应用于生猪饲养、销售的管理过程,日本国会于2006年6月制定《牛肉生产履历法》,确定建立国家动物溯源信息系统,规定在日本国内生产的牛只出生后,必须设定识别好嘛,由家畜改良中心集中管理每一头牛的号码、出生年月日、品种、移动记录等信息。
美国已在构建“全国动物识别系统(NAIS)”,并强制规定实施全国性的动物标识溯源系统,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在48小时内追踪到相关动物。
据OIE统计,目前全世界有78%的国家制定了畜禽标识相关法规,69%的国家有可追溯管理的法律规定。
反观我国,由于地域广、差异大,农产品溯源体系无论在法律法规等方面都还不够健全,目前主要还是以企业为主,辅之以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等形式为主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建设。
但我们相信,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品质的日益追求,同时各级针对在制度上对农产品溯源制度化的立法建设,当然,还有以RFID电子标签成本的降低,RFID溯源系统将在农产品行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