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比特
-
中国AI芯片初创公司为何超8成都入局自动驾驶及安防
为何绝大部分的中国AI芯片初创企业都布局自动驾驶和安防领域?这是否会导致竞争太过激烈?除了初创企业,其他AI芯片企业看好AI在哪些领域的落地?AI芯片将如何更好促进自动驾驶和安防的人工智能发展? 这些问题都将能够在CCF-GAIR 2018 大会上找到答案。
-
人工智能内存选择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在人工智能以及针对各种截然不同的终端市场和系统而设计的机器学习芯片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可选择的存储器/体系架构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
-
中外科研人员合作开发出光量子计算芯片
光量子计算机使用光子来编码量子比特,通过对光子的量子操控及测量来实现量子计算,有望解决密码破译、分子模拟、大数据处理等传统计算机难以解决或解决不好的计算任务。
-
2024年第十四次政府采购(两院区信息系统维保项目)
[省本级]2024年第十四次政府采购(两院区信息系统维保项目) 一、项目信息 采购人:江西省荣军优抚医院 项目名称:2024年第十四次政府采购(两院区信息系统维保项目) 拟采购的货…
-
广东省智慧自然资源—海洋数据治理与应用开发(2023-2024年)项目(数据处理运营服务、网络安全运营和第三方服务部分)结果公告
一、项目编号:GPCGD233109FG113F 二、项目名称:广东省智慧自然资源—海洋数据治理与应用开发(2023-2024年)项目(数据处理运营服务、网络安全运营和第三方服务部…
-
量子通信新进展!首次用四维纠缠态实现量子密集编码
李传锋、柳必恒等人在自主研制的高品质三维纠缠源基础上,进一步制备出偏振―路径复合的四维纠缠源,保真度达到98%。他们利用这种四维纠缠源成功识别了5类贝尔态,并实验演示了量子密集编码,一举把量子密集编码的信道容量纪录提升到了2.09,超过了两维纠缠能达到的理论极限2,充分展示了高维纠缠在量子通信中的优势,为高维纠缠在量子信息领域的深入研究打下重要基础。
-
6G发展真的要再等十年?“战争”已然打响
移动通信技术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五代,从通信技术历史发展来看,2G通信以后,大约每十年左右移动通信技术就会更新换代。2019年,5G通信技术进入了规模化商业应用前夜,2020年将面临大规模投资建设。在此背景下,作为5G通信技术的下一代承接,6G通信技术研发的重要性就显得愈发迫切,其实早在2017年,6G通信的初级研发便已经开始上路。
-
安防芯片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安防行业也在随时准备调整,"中国芯"和"自主可控"被频繁提及,安防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在纷纷"国产化"。但在芯片这个高度全球化的领域内,谈国产化和自主可控不易,这条路将艰辛且漫长。但是大国关系的不稳定因素,极易引起产品研发和市场的波动,因此选择开源架构如RISC-V或许将成为各大厂商的共识。
-
ASIC 芯片/AI 芯片及技术特点
专用芯片ASIC(多为AI芯片)的高研发时间成本和高技术商业化风险成了未来推广之路的一大障碍。但其场景定制化的优点备受安防厂商青睐,目前国内已有成熟安防芯片产品,如比特大陆、寒武纪、地平线、依图等。
-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可编程数字纤维 有内存传感器和人工智能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具有数字功能的纤维,在被缝入衬衫后能够感知、存储、分析和推断活动。数字纤维扩大了织物的可能性,可以发现人体中隐藏模式,可以用于体能监测、医疗推断和早期疾病检测。
-
二十年一轮回 AI将数据中心架构再次拖向分裂?
利用AI模型(程序)进行实际问题的推理和判断仍旧需要对应的硬件系统拥有强大的运算能力。但与模型训练的复杂场景不同,由于需要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类型的相对固定,硬件系统并不需要很高的灵活性。相反,在实际的AI应用场景中,用户往往对硬件的采购成本、能效和部署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