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智能锁
-
人工智能是如何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
目前在智能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分析及深度学习比较成熟的应用技术以车牌识别算法最为理想,虽然目前很多厂商都宣称自己的车牌识别率已经达到了99%,但这也只是在标准卡口的视频条件下再加上一些预设条件来达到的。
-
以技术为契机开创智能交通新阶段
随着交通卡口的大规模联网,汇集了海量车辆通行记录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实时分析城市交通流量,调整红绿灯间隔,缩短车辆等待时间等举措,提升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
-
成都利用AI技术辅助“空中学校” 教学 编写国内首套K12人工智能教材
12月16日,记者在成都市教育局主办的“优质教育全域共享――信息平台体验及学术交流活动”上获悉,成都市教科院等单位牵头编写的K12人工智能丛书已付印。据悉,这是国内首套覆盖K12全学段的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教材。
-
“无人机交警”“刷脸安检门”各地积极探索智慧交通创新应用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智慧交通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各地直面城市交通难点、痛点问题,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智慧交通水平,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
智慧安防赋能老旧小区改造 昆明首批40个“治安小区”亮相
2019年8月起,昆明呈贡区委政法委以奖补的形式,通过政府投入撬动社会资金,推动辖区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特别是在老旧小区改造上,首批40个老旧小区将在今年4月底之前改造完工,现已有4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
-
东莞首个人脸识别校园安防系统投入使用
此套标准化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系统的识别速度快和准确率高,将有效防范外来无关人员、车辆滋扰或侵入校园,以及车辆故意或过失冲向校门密集人群造成伤害的情况。同时能防范学生进出校园时与车辆共用相同道路导致交通意外发生或学生未经批准私自外出。
-
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
人们交通出行方面,如轨道交通和无人驾驶方面也与人工智能逐渐相匹配融合,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自然语言、生物读取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在轨道交通方面运用也将越来越多。
-
新型智慧社区中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趋势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单元,是城市智慧化建设的具体应用与落脚点,智慧社区通过多维数据融合汇聚了政府存量数据、社会开放数据、物联数据等数据,再通过社区智慧大脑汇聚到城市大脑,实现城市智能应用和决策体系,逐步形成“一中心、一平台,多系统、多模型,泛感知、泛应用”的城市治理、城市服务、城市管理的新格局,最终实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
-
ATM机应用视频监控人脸分析技术
从智能前端DVR的人脸检测和异常人脸判别,到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元信息存储和后端人脸安全认证,人脸分析技术形成了一系列以人脸为生物特征对象的技术集合。对于视频监控产业链中的设备商们来说,智能视频分析中的人脸技术已经成为了在ATM机视频监控领域划分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选项。
-
中国移动在河北雄安新区成功试点部署超级智能系统
超级智能系统由前端智能感知节点和后端智能引擎组成,能够实现远距离目标自动发现、动态人脸识别、持续实时追踪等功能,对城市的公共安全与城市治理有积极作用。本次试点,超级智能系统充分利用现有4G基站灯杆、传输网络与互联网专线,将前端智能感知节点设备接入系统,实现高速率、低时延移动通信网络与智能感知网络的无缝叠加,推动整个网络智能化升级。
-
深度学习时代 海康威视是如何成为“学霸”的
海康威视能够一直保证技术的新鲜和高效,与其在技术方面的大量投入密不可分。据2016年海康威视年报统计,海康威视的技术人员有9366人,占比46.8%,接近了总员工人数的一半;而2006年至2016年10年间,海康威视年均研发费用达到7.18亿元,占全年营业额的7%。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研发经费,支撑了海康威视极为优秀的技术框架体系。
-
人脸识别锁进入湖南市场
其实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都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即用生物体(一般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个体,通过人脸或者指纹比对进行身份辨别确认。过去的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技术主要用于国防和军事用途,现在可以走进千家万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