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形形色色的防盗妙招

未来,人们使用的钱包能对主人的指纹进行识别。钱包事先记录下了主人的指纹,如果不是主人拿它,它会立即施以电击警告。如果窃贼仍旧一意孤行,那么等待窃贼的将是:钱包张开“大嘴”将窃贼的手死死咬住不放。

    指纹钱包 

    未来,人们使用的钱包能对主人的指纹进行识别。钱包事先记录下了主人的指纹,如果不是主人拿它,它会立即施以电击警告。如果窃贼仍旧一意孤行,那么等待窃贼的将是:钱包张开“大嘴”将窃贼的手死死咬住不放。(徐东) 

    震动防盗 

    不论是盗窃商店、办公室的公有财产还是盗窃居家的私人财产,窃贼必须移动财物才能将其盗走。如果在需要防盗的物品上放置一个“震动感应器”。只要有人搬动该物品,它就会感到震动,并自动发出声、光警报,甚至还会自动发射瞬时高压电将窃贼击倒。“震动感应器”有定时装置,只在预定时间段工作。(张崇望) 

    智能感化防盗器 

    未来,科学家将制造出“智能感化防盗器”。它是一种可以发射“与人为善”、“纠正恶念”等指令的微型发射器。这种发射器发出的指令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并强制有不良意念的行为人终止其不良行为,但对正常行为者不起作用。只要我们将这种发射器装在贵重物品中,便可从根本上杜绝偷盗的发生。(吴晓国) 

    非接触感应防盗 

    手机、钱包、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之类贵重物品一般都是随身携带的,远离主人身边就容易丢失或被盗。如果将目前识别交通卡的“非接触识别系统”加以改进和微型化,然后安装在手机等需要防盗的物品上,那么就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当贵重物品在主人身边时,它始终能遥感到主人的一些生物特征;一旦这些物品离开主人超出了遥感范围,它会立即发出声、光警报。回家后或不需要防盗时,可由主人关闭系统。(张崇信) 

    电子防盗标签 

    未来,科学家们将利用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制作一种微型电子防盗标签,并将其嵌入到一些重要的物件里。物件所有者只要将自己的身份证号等详细的识别信息加密后存入标签,这件物件就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如果物件不小心丢失或被窃贼偷走,我们只需用3G手机拨一个查找热线,全球定位系统就会迅速地在手机上显示出物件所在位置的坐标。有必要的话,失主可以请求警方援助,一定能很快找到失物。(马少军) 

    利用保护色或拟态防范窃贼 

    未来,为了防止贵重物品被窃,人们利用记忆材料和智能光学材料,将它们仿造成其他物品的样子,或起用与环境类似的保护色,将物品的本来面目隐藏起来。盗贼会对这些东西不屑一顾,从而打消其作案的念头。这个方法就像一些自然界的动物利用保护色、拟态等躲避天敌的袭击一样,未来人们也将巧用保护色、拟态来防范窃贼。(崔淑杰) 

    会说话的门 

    未来,人们将开发一种“会说话的门”来防盗。这种门能够模拟主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说话声音,可以根据人们不同的生活时段发出相应的声音,也可以根据节假日设定不同的内容。这种门可以在主人不在家时启用“说话”功能,从而迷惑那些窃贼,让窃贼以为家里有人而放弃行窃。(高欣昌) 

    防盗压力感应器 

    未来,人们可以在皮包内放置一个防盗压力感应器以防止包内东西被盗。压力感应器小巧轻便,可以放在皮包的夹层中。当窃贼将手伸进皮包时,压力感应器会立即鸣笛报警。当不需要防盗时,物主可输入密码关闭压力感应器。(叶溪石) 
奇特房门 

    未来,科学家将研制出一种超强防盗门,它利用视网膜识别技术来控制门的开关。任何人来到防盗门前都要接受视网膜扫描,防盗门内嵌的计算机会进行自动比对,判断是否开门。如果窃贼想强行闯入,它会自动报警。(孙洪超) 

    人体芯片储藏数字财富 

    未来,虚拟数字财富将成为窃贼的主要作案目标。为了防止这些重要的数据被盗,科学家将它们储存在人体内置的芯片里。体内数据芯片与人的神经系统相连,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输入和输出数据。由于人体芯片将数字财富保存在拥有者的体内,因此令盗贼一筹莫展。(崔彩荣) 

    防盗玻璃 

    窃贼往往通过敲碎玻璃而入室行窃,如果玻璃能防盗,那么家庭财产的安全就有了保障。为此,科学家将研制一种由新型透明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的玻璃。这种玻璃的表面由耐磨涂层和耐撞击的透明有机材料板组成,中间部分由有机玻璃和富有弹性的材料黏合而成。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度高,具有卓越的耐击穿性能和十分可靠的防盗效果。此外,它还有质量轻、隔音、隔热和节能等优点。(张明玉)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防盗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需要借助体外鉴定工具,如身份标识物品(钥匙、证件、银行卡等)和身份标识知识(用户名和密码),一旦被盗或遗忘,容易被他人冒充或取代。而目前流行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比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更加安全,不易被伪造或被盗,可随身“携带”且随时随地使用。 

    所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用于生物识别的生物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等,行为特征有签字、声音、按键力度等。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已经开发出手形识别、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发音识别、虹膜识别、签名识别等多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系统对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惟一的特征并将其特征转化成数字代码,再将这些代码组成特征模板。人们同识别系统交互进行身份认证时,识别系统获取其特征并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模板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匹配,从而决定接受或拒绝。 

    由于每个人的生物特征具有与其他人不同的惟一性和在一定时期内不变的稳定性,所以利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来防盗一定会事半功倍。此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产品均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实现,可以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

未来世界形形色色的防盗妙招
阅读剩余 36%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手指静脉认证技术的几大突出优点

    现有的生物认证主要有指纹识别、虹膜识别、面部识别技术、签名识别技术、声音识别技术、掌形识别技术、手指静脉识别技术、掌静脉识别技术等,生物认证虽然具有其固有的优点,但对每种识别又分别有其缺点。

    2024年4月13日
  • 指纹识别多元化应用及门禁系统问题解答

    作为生物识别技术中应用最广泛、价格最低廉的识别技术之一,指纹识别技术在2012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未来几年指纹识别市场将会持续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目前指纹识别技术主要应用在企业考勤和智能小区门禁系统中。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2024年4月10日
  • 人脸等生物特征如何在视频图像系统中应用 两项国标征求意见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信标委”)发布关于征求《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第1部分:系统设计和规范(征求意见稿)》等两项国家标准意见的函。

    2023年11月27日
  • 指纹传感器应用或进入推广阶段

    指纹传感器(又称指纹Sensor)是实现指纹自动采集的关键器件。指纹传感器按传感原理,即指纹成像原理和技术,分为光学指纹传感器、半导体电容传感器、半导体热敏传感器、半导体压感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射频RF传感器等。指纹传感器的制造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强、技术复杂度高、制造工艺难的高新技术。本文将主要讲述指纹传感器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应用现状。

    2024年4月17日
  • 中控智慧2018“平安建设”优秀行业解决方案评选获奖入围感言

    中控智慧系统集成及行业营销中心总经理王和平   行业网: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此次参与评选的解决方案的优势所在?在平安建设中有哪些实际应用案例?  1)自主研发智能人脸布控系统 …

    2024年1月27日
  • 人脸识别 向左还是向右?

    近年来,人脸识别被广泛应用于支付、门禁等场景,在不少大家所熟知的服务场景中,人脸识别应用逐渐被关注。

    2024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