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传感技术下的有线智能探测器(一)

探测器是防盗报警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整个报警系统的前端部件,如同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对报警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防盗报警系统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探测器是防盗报警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整个报警系统的前端部件,如同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对报警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防盗报警系统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探测器由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组成,而传感器又是探测器的核心元件。采用不同原理的传感器件,可以构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达到不同探测目的的报警探测装置。

    目前,市面上的探测器有无线和有线之分,这是按照安装方式不同的最直观的分类。按照使用环境的不同,又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类。每一类里又有小的分类,比如说主动红外、被动红外、微波、双鉴式、三鉴式、幕帘式等等,分类的细化,足以证明探测器产品线的丰富多彩和市场需求的层出不穷。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使用情况不同,合理选择不同防范类型的探测器,才能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这么多的探测器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有线探测器使用得最为广泛,产品相对稳定,市场反响好。今天,记者就根据采访众多探测器生产厂家所了解的信息,对有线探测器的技术趋势、产品性能、设计工艺等多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为您了解探测器产品和技术有一定的帮助。

    红外+微波技术大行其道

    探测器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市面上相当成熟的安防产品。由于探测器的准入门槛不高,目前各家的产品差异性并不大,在技术上也没有很大的突破,基本上还是沿用前些年的技术。对于如何提升产品技术,厂商们一直都在坚持着改良和完善的方式,努力地将产品的误报率、漏报率降到最低,从而提高探测器的稳定性、可靠性。

    市面上的探测器产品种类繁多,应用的技术也相当多样,但红外技术(包括主动与被动红外)可以说是市面上的主流。此外,在红外技术基础上加微波技术的双鉴探测技术也是一种。因此,目前单红外与双鉴的探测器产品仍是独占市场的鳌头。

    红外(PIR)技术

    PIR技术是红外探测器的核心元件,它是把入射的红外辐射能量转换成电信号的器件。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左右,会发出特定波长10μ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被动红外探测器就是采用这样的原理在工作着。这类产品在市场中量非常大,几乎每个做探测器的厂商都有被动红外探测器的产品。大多都采用壁挂式和吸顶式两种安装方式。

    那么主动红外探测器呢?主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0.8~0.95微米之间),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发射出去。光束被接收机接收,再由接收机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警控制器。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从而起到防范安全的作用。主动红外探测器主要用于室外。这又以日本厂商独具优势。如日本OPTEX、PULNIX、ALEPH、SELCO等品牌在主动红外这块市场占有量居高不下。而国内的美安、康联、豪恩、艾礼安等厂商也有不俗的表现。

    微波(MAST)技术

    微波探测的原理是探测器持续发射微波,并接收反射回的微波信号。当探测区内的目标移动时,原发射信号与反射的信号之间会有频率差异,通常称为多普勒效应。微波探测器用于探测移动物体,根据频率改变的大小来生成相应强度的探测信号。一般而言,探测信号的强弱取决于目标的大小以及与探测器的距离。目标越大,距离越短,生成的探测信号就越强。如果有物体在探测区内移动,例如荧光灯和水管内流动的水,都有可能引起误报。但如果在安装时根据具体环境设置灵敏度,则可以避免误报。微波灵敏度与目标移动的速度也紧密相关,当目标缓慢移动时,微波传感设备生成低频信号; 当目标快速移动时,则生成高频信号。

    目前使用微波技术的探测器也非常之多。但单用微波技术来做探测器的倒没有几家,都是采用和红外技术相结合的使用方式。将PIR与MAST技术相结合,并且仅在两个系统都同时探测到目标时才生成警报。PIR探测器与MAST探测器分别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PIR探测器通过监视PIR能量水平的变化来探测目标,而MAST探测器通过监视发射的微波信号与接收到的微波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异来探测目标。二者的有机结合,更好的提升了探测性的稳定性,减少了误报、漏报。

    寻求突破,多种技术齐上阵

    早在2005年,豪恩安全就率先推出了三鉴式探测器,由此掀开了有线探测器多种探测方式的序幕。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红外、微波等多种技术的结合使用已经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而随着人们对安全要求的日渐提高,对有线探测器误报、漏报要求的提升,探测感应技术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在第十一届安博会上,Bosch推出了集合长距离被动红外感应单元、中短距离被动红外感应单元、反光抑制单元、温度补偿单元、微波探测单元5个内部传感器技术的探测器,从而做出最为精确的报警决策。由此掀开了探测器多种传感技术结合使用的新篇章。作为行业巨头的Bosch,多年来一直引领着市场的发展,在防盗报警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探测器技术正在寻找新的突破。

    多普勒效应+能量分析技术、自动全方位立体温度补偿功能、脉冲计数功能、抗白光功能、人工智能技术、多种探测模式技术、双重感光屏蔽技术、数字技术等等也相继应用到探测器技术中来。从而对探测器产品性能稳定,产品质量提高和产品不断突破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多种传感技术下的有线智能探测器(一)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浅析智能楼宇安防集成管理系统

    社区是构成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单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社区安防建设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设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社区,已成为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4年4月8日 知识
  • 通过新国标GB/T 28181符合性检测摄像机产品目录(十七)

    近日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公布了新的《通过新国标GB/T 28181符合性检测的产品目录通报》。GB/T28181-2016版已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相关检测工具正在更新中。现将根据GB/T28181-2016版检测的网络摄像机(IPC)产品目录公布如下:查询完整目录请点击“相关新闻”

    2024年9月16日
  • 安防系统应用扩展 实行多元化战略

    安防行业从IT化、IP化、集成化、高清化、智能化一路走来,安防系统经历了从几台设备几根线连接到局部组网再到多级联网、远程管理的成长过程,如今的安防系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视频监控系统,安防系统已经扩展成为可以集成各行业业务管理、数据传输、视频、报警、控制、存储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发展格局。

    2024年4月18日
  • 六类电子围栏在不同场所的应用

    根据现场的地理环境及安全等级要求的不同,在应用上电子围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类型,来达到室外安全防护的目的。为使大家对各种电子围栏有所了解,现对常用类型的电子围栏介绍如下:

    2024年4月14日
  • 二次安防(二次安防升级:筑牢安全防线)

      二次安防: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无忧生活   在信息化时代,安全防护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传统的单一安防措施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威胁。**“二次安防”**概…

    2024年11月19日
  • 东莞市塘厦镇今年将287个治安视频监控升级高清

    从塘厦公安分局获悉,今年塘厦镇全面推进智能“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计划在20个高清视频监控点的基础上,对全镇287个视频监控进行升级,以对接现代警务新模式。

    2024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