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的抗干扰方法
工程抗干扰四大基本要领―― 一防,二避,三抗,四补
一防:
“防”:对干扰设防,把干扰“拒之门外”。常见的有效措施:
A) 传输线缆,穿镀锌铁管,走镀锌铁皮线槽,深埋地下布线等,给传输线缆一个屏蔽电磁干扰的环境,这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防止干扰“入侵”的手段,包括变电站超高压环境下的安全传输,都是有效的。不足之处是成本较高,不能架空布线,施工较麻烦;
B) eie双绝缘双屏蔽抗干扰同轴电缆,是抗干扰技术的一项自有知识产权的新成果,其原理与穿铁管基本相同,外层是干扰屏蔽层,提供内部无干扰的传输环境,内屏蔽层是同轴传输回路的实际信号地,干扰在外屏蔽层上产生感应电动势,通过接“大地”屏蔽干扰,内外屏蔽层绝缘,使干扰感应电动势与视频信号传输回路绝缘,有效防止了干扰的“入侵”。优点是布线简单方便,成本低,在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会有干扰的情况下,基本可以实现“防干扰盲目布线”;
C) 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设防首先是应该考虑的;
二避:
“避”:避开干扰 ,另选一条 “路”,改变源信号传输方式,属于这异类的技术有:光缆传输(模拟调制解调和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射频,微波,数字变换等各种传输方式,都属于“信息调制和变换”方式,或“频分方式”,它能有效避开源信号传输中,0-6M频率范围的直接干扰;这种方式抗干扰很有效。目前也有一些不肯介绍原理的产品,如采用编码和向上移动信号频带的方法等,大概也属于这一类产品。采用“避”的技术,工程中还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成本和复杂度的提高,二是变换损失――失真和信噪比的降低,不要一个矛盾掩盖另一个矛盾;
三抗:
“抗”:视频信号传输过程中,如果干扰已经“混”进视频信号中,使信噪比(指信号/干扰比)严重降低,必须采用抗干扰设备,抑制干扰信号幅度,提高信噪比。目前主要技术措施有:
A) 传输变压器抑制50/100Hz低频干扰:有一定效果,但局限性较大,通用性较差,应用面还较少;
B) “斩波”技术,原理上是吸收或衰减干扰信号频率分量。问题是难以应付工程中千变万化的干扰频率,对于谐波分量丰富的干扰(如变频电机干扰)抑制能力较差,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办法在吸收干扰的同时,也吸收掉一部分有用信号,造成新的失真;
C) 视频预放大提高“信号/干扰”比(信噪比)技术:原理是:线路干扰大小是不会再变的,可以在线路前端,先把摄像机视频信号大幅度提升,从而提高了整个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干扰”比(信噪比),在传输末端再恢复视频源信号特性,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理论上实践上这种抗干扰技术都应该是可行的,有效的。问题是具体技术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市场上有一种这类产品,确实有一定的抗干扰效果。但没考虑线缆传输失真、放大失真问题,没有真正解决视频信号的有效回复问题,图像传输质量没有真正解决。
D) eie实验室在长期研究加权放大和抗干扰技术的基础上,于2005年初成功的推出了含有两项专利技术的新产品――“加权抗干扰器”,他同时具有抑制干扰和视频恢复双重功能,可有效抑制从50Hz到10MHz的广谱干扰,加权技术的成功应用,使频率越高抗干扰能力越强,进一步提高了高频干扰的抑制能力,并继承了加权视频放大专利技术高质量的视频恢复功能
四补:
抗干扰是提高图像质量的措施之一,还要同时考虑到补偿传输线缆和设备引入的衰减和失真,恢复视频信号原有特性,确保图像质量。 “加权抗干扰器”和“视频恢复主机”,都具有图像质量控制恢复功能。
抗干扰四大基本要领,是从不同的技术侧面采取的不同措施,掌握了它们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在工程中灵活运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抗干扰四大基本要领,这种提法还只是个人意见,不一定确切。目的是对工程抗干扰技术措施的认识和选择,力求探讨出一种清晰明了概念和要领。不再茫然,不再无所适从,不再为误导宣传所左右,做出更多、更高水平的样板工程。
解决干扰,判断干扰部位――事半功倍
干扰部位]――指干扰产生在“前、中、后”哪个大部位。排除干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分清部位,缩小范围,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前――摄像机系统,包括摄像机电源部分――用监视器直接观察视频信号,用直流小监视器观察可避免交流电路干扰影响;
中――传输线路部分,电缆,电缆头和电缆中间接点质量;用加权抗干扰器“有效,无效”可以准确判断;
后――指传输末端设备(分配器、分割器、矩阵、硬盘录像机等相关相联设备),末端供电系统和接地线路引入的干扰;用12V电池供电的摄像机信号,直接送给末端设备判断;
不同部位的干扰解决的方法不同:只有中间传输部分的干扰,属于常见的“环境电磁干扰”,用各类视频抗干扰器解决,一般都有一定的效果。选择抗干扰器原则是:抗干扰带宽是否够?残余干扰程度(干扰抑制能力)大小?是否具有传输补偿(衰减和失真)能力?
如果是前端和后端设备干扰,用加权抗干扰器的结果都应该是“无效或效果不明显”;这类干扰包括两种:一是设备故障和问题,包括摄像机本身问题、电源问题、电压降低问题,后端设备、电源、板卡本身问题等,解决办法是查找和排除设备故障;第二种干扰属于 “传导干扰”:包括监控设备之间通过连线和电源线相互耦合的干扰,监控设备通过供电系统、接地系统传导引入的各种干扰;排除这类干扰,有一定难度,更主要的是因为“想不到”,总结和交流的实践经验也很少;
有关工程抗干扰四大基本要领,将抽空写点分析材料,供大家讨论或参考:
谈“防”――选择高编电缆属于“四大基本要领”中的“设防措施”吗?
高编电缆――习惯上一般指96编以上的同轴电缆叫高编电缆,高编电缆一般大都是多层结构;
不能说对干扰没有“防范意识”,不少人设计初期,就是出于“抗干扰”的目的,选用高编电缆,甚至认为高编电缆是抗干扰电缆。这里谈几点看法,共朋友们参考,讨论。
1) 和低编电缆(如64)比较,高编电缆(如128)屏蔽层的低频电阻小,干扰感应电流形成的感应电动势也要小,所以对视频形成的干扰信号也要低,从这一点上讲,高编电缆抑制低频干扰的能力要高于低编电缆。
“抑制低频干扰的能力”高多少?有没有一个数量级的概念?――有。假定:用相同长度的两根同型号电缆,128编电缆屏蔽层的直流电阻是64编电缆的1/2,可以大致估计,抑制低频干扰的能力最多高6db;举例说,低编电缆如果形成的干扰信号幅度是100mv,那128编电缆形成的干扰信号幅度大约是50mv以上;
2) 对于0-6M频带内的高频干扰来说,“屏蔽层的高频电阻(阻抗),高低编电缆是一样的”这是高频“趋肤效应”的结果,对于正常视频信号的传输衰减――高低编电缆是一样的,对于高频干扰信号“高低编电缆的抑制能力也是一样的”。
3) 上述“低频和高频”的分界线是多少?试验测试的研究结果是200-300KHz左右;在0-6M视频带宽范围内,高编电缆有一定优势的低频范围只占4.17%,而体现相同特性的高频部分占95.83%;
4) 了解上述结果,考虑到高低编电缆的价格,工程中就应该考虑“投入产出比”了;
5) 所以,选用高编电缆,如果说属于“防”,显然防的范围太小,如果说属于“抗”,显然抗的能力又太低。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