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 摄像机要拍摄出色彩还原正确的画面,色彩控制非常重要。摄像机中用于色彩控制的手段主要有两点,即色温转换片与白平衡调整。
・ 自然界各种景物呈现的彩色,不仅与景物本身的特性有关,而且与照明光源的颜色(即光谱成分)有关。
一.光源的色温与色温转换片
1.色温: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的温度下,
其辐射的光波与某一光源的光波具有相同的特性时,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用开氏度(K)表示。
注意:色温是表征光源色度的物理量,而不是表征光源温度的物理量。
2.色温校正片
彩色摄像机的分色装置是以色温为3200K的演播室卤钨灯为基准设计制造的。摄像机在不同光源照明下拍摄同一景物时,由于光源色温的不同,屏幕上重现景物的彩色也会有所不同。摄像机为适应不同光源,必须对光源色温进行校正,以保证正确重现被摄景物的彩色。
具体办法:在变焦距镜头与分色装置之间加入数片色温校正片,利用它的光谱响应特性,补偿因光源色温不同引起的重现彩色失真。
色温校正片的作用:将(入射到摄像机中的)照明光源的色温转换成(接近)3200K。
注意:经过色温校正片校正过的光源色温,并不能精确等于 3200K。要正确重现被摄景物的彩色,还需要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
・ 注:使用色温校正片是对光源色温的粗校、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则是对光源色温的细校。
・ 把(3200K,5600K,6500K等)几种不同的色温校正片,安装在一个圆盘上,转动圆盘可以选择不同的色温校正片,以适应不同色温的照明光源。
・ 6800K色温校正片 呈浅桔色(衰减蓝光)
2800K色温校正片 呈浅蓝色(衰减红光)。
3200K色温校正片是无色透明光学玻璃。
二.中性滤光片
当摄像机在强光下工作时,应减小光圈,但有时为了艺术的效果又不能减小光圈。这就需要在光路中加入既能减少入射光的光通量,又不改变入射光的色温的衰减器,这就是中性滤光片。简称ND片(Neutral Density)。透光率有25%,10%,1.5%等几种。由于高色温与高照度往往同时出现,摄像机的中性滤光片常和高色温校正片(5600K以上)合做成一片。
三.白平衡及其调整
1.白平衡 ―― 摄像机在拍摄标准白色时,输出的三基色信号电压幅度相等,这样的信号电压才能使显像管荧光屏上重显标准白色,这就是白色平衡(简称白平衡)。
2.白平衡的目的 ―― 摄像机只有达到了白平衡后,才能正确重现被摄景物的色彩。
3.白平衡调整方法 ―― 将摄像机镜头对准标准白色,并使之充满视场。按动白平衡调整按钮,若色温转换片使用恰当,数秒钟后摄像机自动显示装置(信号灯、微机字符显示等)会显示白平衡已调好,否则,变换色温转换片,再进行调整。
4.白平衡调整的实质 ―― 根据光源色温的不同(光谱成分能量的不同),改变摄像机视频处理电路中红、绿、蓝三个通道对信号增益量的大小,使得输出的三基色信号电压幅度相等,从而达到白平衡。
四.画面的色彩控制
掌握了白平衡调整的实质,摄像师就能够根据艺术的需要,人为地控制和改变被摄景物的色彩。
如:使拍摄画面的影调比正常情况偏红或偏蓝。具体做法是:若想使画面偏向某种颜色只需在调整白平衡时,使用的白板带有该种颜色的补色即可。
如需画面偏红,则调白平衡的白板偏红色的补色――青色。由于青色中含有绿色和蓝色,青的白板调整白平衡,要使得三基色信号电平相等,则摄像机中绿色和蓝色通道的增益量必小于红色通道的增益量,也就是说红色通道增益量大于绿色和蓝色通道的增益量。用这种工作状态下的摄像机拍摄出的画面,自然就偏红,余理可推。
思考:如要拍摄偏黄的画面该如何做?为什么?
五. 混合光源下色彩的控制
方法:
1. 尽量统一光源色温(如在低色温的光源前加蓝色透明纸)。
2. 以强光的色温来调整白平衡
3. 画面中若有人物,一定要以人的肤色还原为准,白板可放置人脸附近调整白平衡,在光源色温不一致时,更要如此。
六.黑平衡及其调整
1.黑平衡 ―― 摄象机在拍摄黑色物体或盖上镜头盖时,输出的三个基色信号电压幅度应相等,此时显象管荧光屏上能重现纯黑色,这就是黑色平衡(简称黑平衡)。
2.黑平衡的意义 ―― 摄像机只有达到了黑平衡后,才能正确重现被摄景物的色彩和确定视频信号的电平。
3.黑平衡调整方法 ―― 将摄象机的镜头盖盖上,按动自动黑平衡的按钮,数秒钟后,显示装置会显示黑平衡已调整好。
注:调整黑白平衡的次序以最后一次调整白平衡为准(有时黑白平衡须反复调整)。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