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战争下的军事物流
物流与军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物流的概念也诞生于军事领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引入了实物配送理论,对军事物资的供应实行物流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此基础逐步发展了完整的物流理论。
根据所处的状态不同,军事物流可分为日常军事物流和战时军事物流。日常军事物流是指和平时期,与军事有关的物资管理、运输调度、维修保养、分级管理、后勤支持等方面的物流管理内容。而战时军事物流,则指在战争状态或战争演习状态下,所开展的军事物流管理。由于战时军事物流具有物流规模大、时间要求紧、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而被视为物流管理的最高水平,对物流管理技术和手段有极高的要求。
高技术战争是典型的高消耗战争。以海湾战争为例,在42天的战争期间,多国部队耗资达600亿美元,平均每天耗资约14.3亿美元。整个战争,美军武器装备、弹药、油料和各种物资的消耗,单兵平均每日200余公斤,是二战时的10倍,越战时的4倍。如此庞大的物资消耗,以及品种繁多的物资种类,对军队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军队物流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全球军事装备技术最为领先的美军为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美军提出了全球资产可视系统的概念。该系统将自动识别技术、全球运输网络、联合资源信息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等综合在一起,使得部队指挥官可以不间断、可视化地掌握全部后勤资源的动态情况,全程跟踪“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从而大大提高了后勤保障效率。正是依托该系统,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后勤信息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只有1500人,但却使数万部队的输送、数亿元的开支,以及几十万种不同型号、规格的装备物资供应得以顺利进行。
我国军队已经提出,要迎接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国军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实现军队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全面提高军队的实战能力。信息化,简言之就是建设信息化部队和实施信息化战争。其最鲜明的标志就是组建数字化部队。所谓数字化部队,就是指以计算机为支撑,以数字技术联网,从单兵到各级指挥员,从各种战斗、战斗支援到战斗保障系统都具备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及处理功能的部队。军事专家普遍认为,信息化是未来军队建设的必然方向。我国军队正处在信息化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化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只有把***建成一支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现代化军队,才能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军事物流现代化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军事物流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军事物流信息化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这些高新技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通讯技术等。
其中,条码技术是最基本的物流管理技术手段,应用条码技术可准确标识物流单元,包括人员、物品、设备、资产等,并通过条码识读设备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从而将物流转变为信息流,实现对物流的跟踪和管理。因此,条码技术在各国军事物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维条码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
传统的一维条码在常规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信息容量较小、依赖数据库网络的特点。在军事物流领域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