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毒剂立刻清洗皮肤 赶快服用解药
化学武器素有“无声杀手”之称,近代历史中不时有其“身影”出现,引发无数悲剧。4月4日,叙利亚北部伊德利卜省发生了一起化学武器袭击,造成至少70名平民丧生,包括11名儿童,200多人受伤。虽然目前这一致命气体还没有被确认,不过专家怀疑这是一种神经性毒剂。当我们为这些逝去的生命唏嘘不已时,美国生命科学网(LiveScience)刊登了一篇文章,从科学的角度讲述神经性毒剂究竟是什么,如果不幸暴露其中,又该如何自救?
是什么?剧毒化学物质竟类似于杀虫剂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资料,神经性毒剂是一种剧毒化学物质,它能够干扰神经系统的信号。神经性毒剂有几种,其中最“著名”的可以算是沙林(sarin)了。沙林首次受到广泛“认识”是在上世纪90年代,1995年3月20日,邪教奥姆真理教成员在东京地铁使用了沙林,造成13人死亡,约6300人受伤。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神经性毒剂还包括梭曼(soman)、塔崩(tabun)和维埃克斯(VX)。沙林、索曼和塔崩都与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杀虫剂的开发有关。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医学院急诊医学主席刘易斯・尼尔森博士指出,这些杀虫剂和神经性毒剂都属于一种被称为有机磷的化学物质。神经性毒剂和杀虫剂的“工作原理”相似,虽然对身体的不同部位造成影响,但有一些重叠的症状。
啥原理?控制肌肉神经抽搐致难以呼吸
有机磷杀虫剂和神经毒气都会“盯上”一种酶,这种酶能关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这种负责“开关”的酶一旦被“困住”,乙酰胆碱将继续刺激神经细胞上的某些特定受体。有机磷杀虫剂会“绑定”腺体中的这种酶,从而导致液体大量流失。暴露在这种杀虫剂中的人可能会过度分泌唾液、眼泪和汗水,还有腹泻、排尿以及肺水肿等,严重的肺水肿可以导致死亡。
相较之下,有机磷神经性毒剂倾向于“盯上”肌肉神经接头中的酶。一旦神经性毒剂“控制”了这种可以关闭乙酰胆碱的酶,乙酰胆碱可能会在肌肉中积聚,从而导致过度的抽搐。“有些人用‘一袋蠕动的虫子’形容这种感觉。”尼尔森博士说,“你会在全身肌肉中感觉到这种‘动静’。一两分钟后,你的肌肉就会感到麻痹,甚至难以调动所需的肌肉维持呼吸。”
怎么治?立刻自我除污十分钟内服解药
神经性毒剂作用得非常快,通常在几分钟之内就会显露出症状。尼尔森博士建议,如果不幸暴露于神经性毒剂中,应当立即进行“自我除污”,即脱掉衣服,用肥皂和水清洗皮肤。同时还可以试着用水冲洗眼睛、漱口等。
当伤员已经出现了肌肉瘫软的症状,护理人员可以为其戴上氧气面罩,帮助其呼吸。不过,尼尔森也警告称,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防护,不然也可能通过与伤员的肌肤接触或者吸入神经性毒剂,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如果吸入了神经性毒剂,不要慌,也有相应的解毒剂。一种解药称为阿托品,可以阻断乙酰胆碱受体,以防止过度刺激。另一种解药称为解磷定或者2-PAM,可以去除酶中的有机磷酸酯,以阻止乙酰胆碱积聚。不过不论用那种解药,解毒时都是唯快不破,尼尔森博士提醒,要在接触到神经毒气后的10分钟内服用。
街头爆炸谨记卧倒口诀 短促呼吸保命
除了了解如何“对抗”神经性毒剂,我们多储备一些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常识,也有百利而无一害。还有一种“杀人不眨眼”的危急情况同样致命,那就是街头爆炸。在巴基斯坦,人们通过与威胁生命安全的袭击斗智斗勇,用血和泪的教训总结出了一套防护办法,刊登在了当地媒体《论坛快报》上。虽然这些建议非常简单,但如果危急时刻能记住并照做就可以大幅度减少伤亡。
遇到爆炸时憋气容易致死侧卧能减少伤害
这时你就需要保持冷静,记住,你是唯一能保护自己的人。如果周围的东西开始倒下,马上爬到坚固的桌子或者固体物体下,至少躲避1分钟。为了避免二次伤害,还要远离玻璃或附着物,例如窗户、镜子、橱柜及电气设备。尤其要记得远离会引发二次爆炸的天然气管道、火灾隐患或者厨房。
逃生的时候切记不能坐电梯,一旦逃离出去,尽可能远离建筑物,到空旷的地方去。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躲避袭击时要躺平。自杀式炸弹袭击者使用的大多数炸药设计成“花束式”爆炸,弹片会在离地面约0.6米-1.8米的高度散开,增加击中人体躯干和头部的几率。因此,遭遇爆炸事件时最好躺在地上,并且试着侧卧并用手臂防护暴露的眼睛。
呼吸方式也同样重要,人们遇紧急情况时会习惯性地深呼吸或者憋气,但这一习惯被证明是致命的。因为我们的肺会像一个加压的气球,受到爆炸冲击波而破裂,数据显示大部分爆炸袭击的受害者都会死于肺出血,平均只有6%的受害者死于弹片伤。所以要记得保持嘴张开,并以短促的方式来呼吸。
爆炸被埋了别动别叫别喊安安静静等救援
首先,你要用手帕或者衣物捂住嘴。而且为了少“吃土”,还得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因为移动可能会掉下更多尘土。在等待救援的时候如果实在难熬,那就尽量回想一些让自己放松和快乐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发挥做“白日梦”的本领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得让救援人员把你找到,一定要牢记,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不要叫喊,因为叫喊时保不齐又会大量“吃土”,那可真是“喊破喉咙”也没用了。要想正确引导救援人员,可以反复敲击管道或墙壁,利用手电或手机等发光工具发出求救信号,如果会吹口哨,也可以尝试一下。
爆炸发生后赶快逃离现场手机火机不能用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跑”,赶快离开爆炸现场,远离人群、汽车、卡车、公共交通工具以及被损坏的建筑物。切记,不管有啥值钱的东西,也不要试图回到现场去取,没有什么比你的生命更值钱。跑的时候也有讲究,尤其是开门时,记得抬头看看是否有东西会掉落。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别停下来打手机、电话或者无线电,因为电器火花或信号可能会引爆其他炸弹。同理,也别使用打火机或者火柴,火花也会引发爆炸。
总口诀ALICE
美国在训练学生、教师和企业如何应对恐怖事件时常用一个缩略词――ALICE来提醒应该做什么。A-alert警觉,L-lockdown封锁,I-inform通知,C-counter还击,E-evacuate撤离。ALICE并不是一系列步骤,而是指导意见,ALICE明确指出不要试图与枪手互动。事实上,枪手是最不希望互动的人。
地铁系统依靠听觉触觉 冷静找到出口
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每天出行都依赖于地铁系统。因此,了解一些必要的地铁安全逃生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4月4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发生袭击,夺走了至少14人的生命。该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证民众的生命安全,是地铁交通系统面临的一大挑战。事件发生后,澳大利亚解释型新闻网(The Conversation)立刻刊登了一些学者对此进行的积极研究,并试图利用工程学及心理学“破解”人们的行为规律,以此来不断优化疏散程序。其实,不管多么突然又措手不及的情况,只要用科学的方法就能找到最有效、便捷的解决方案。
设计也能有帮助需要考虑乘客互助行为
为了增加逃生的几率,更有效地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隧道和列车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轨道交通的安全性。有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地铁内疏散的有效性,取决于列车门的结构配置以及出车后可以利用的空间,这可能包括列车门与车厢外地面的高度差以及隧道中用于疏散的狭窄空间。特别是高度差,有些地铁车门与地面的高度差可以达到1.4米,成为了疏散期间的主要障碍,减慢人们从列车上逃出的速度。而且对于疏散人群中的孩子和老人来说,靠一己之力逃离变得不太可能。对于这一高度差来说,地铁司机能够设法将车开进车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圣彼得堡的爆炸事件中,列车长就间接地挽救了多条生命,当地调查委员会表示,当爆炸发生后,列车长没有停车,而是继续行驶到了下一站,让乘客得以更快疏散,救援人员也能及时抢救伤员,避免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当遇到这种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比想象中更为理性。但根据灾害的调查表明,人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表现得更为理性而非竞争性。据此我们也可以知道,无论地铁交通为防止灾难发生做了何种准备,他们应当把乘客的行为也考虑进去。他们需要将环境设计得更为适应人们的行为,而不是需要人们在遇到灾难时适应环境。
疏散其实有学问听觉警报和扶手是关键
疏散地铁系统中的人群不同于疏散一栋大楼中的人群。大多数人除了平时乘地铁外,往往对地下环境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当遇到紧急情况,人们又处于隧道中时,周围的环境更是无比陌生。另外,封闭的空间意味着如果隧道中有烟雾,人眼的能见度将迅速下降。而一般来说,隧道的设计中并没有隔出不同的区域来阻止烟雾蔓延,以至于隧道很快就会“沦陷”,整个被烟雾“吞噬”。
在这样的环境中,疏散人群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调查显示,这种情况下,受能见度的影响,疏散速度必定会减慢,而慌张的人群又无法完全指望能看见带他们出去的指示牌。烟雾会使类似紧急出口标志变得“云里雾里”,很难定位哪里才是最近的紧急出口。出于这个原因,疏散人群往往只能依赖其他感官,例如听觉或者触觉。这就是为什么多个研究中都提到听觉警报和扶手才是紧急情况中真正的“救命稻草”。
听觉警报和扶手的重要性还体现于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更倾向于朝着熟悉的地方或者人移动。例如,如果在地铁系统中寻找逃生通路,人们可能奔着他们进来的方向跑――站台的出入口。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离人们更近的紧急出口就在隧道中,能够明智选择这一出口就能争取更多安全逃离的时间。
同样,这时人们关注的焦点仅仅是可能受到的直接威胁,在高压情况下,人们满脑子都是“天呐,我该往哪儿跑”“我要赶快跑出去”……而不是冷静地分析身边的信息“让我们看看这附近有没有出口的指示”。而这时就是“社会影响”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当人群中有一个人能够找到更快的逃生路线时,疏散人群间的互动能使这一“信息”更快地传播开,帮助整个人群更快地逃生。
枪击案件手机调成静音 制造混乱逃生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多国都允许公民合法持有枪支,因此,无论是当地民众还是游客,具备一定的求生及自救常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当遭遇此类恶性事件时,受牵连的往往是无辜的民众。美国人非常担忧街道安全,由此当地媒体也不断向民众传播可靠、实用的建议。福克斯新闻就以“如何在枪击案中求生”为题做了一期节目,邀请了前美国海豹突击队狙击手布兰登・韦伯。韦伯建议人们一定要跑起来,并想想下一步做什么,因为枪手很难打到移动的物体,尤其是“不要待在原地闭眼祈祷”。澳大利亚新闻网也报道称如果无处可逃就躲起来,并且将手机调成静音。另外,美军SERE学校提醒要记得时刻保持冷静,并保持乐观的心态。
躲字诀
如果不能马上逃离建筑物或者房间,你要为自己争取时间,一是找另一条出路,二是做准备以防枪手强行闯进来,三是等待警察到达。堵门时不仅仅把门上锁,要用桌子、椅子、书柜或又大又重的东西堵住门。记得在距离门合页最远的门缝塞点东西,还要用东西支抵着门把手下方。做这一切是因为,枪手不会选择需要费力气的房间进去。
让枪手发现不了你也是重要的步骤,把灯关上还要把手机调成静音。但把手机束之高阁前,要记得先确保有人已经打了报警电话。如果你选择打算一直躲着,尽量躲在厚木制或厚金属制成的物体后,或者将几层比较薄的材料堆叠起来。
跑字诀
如果可行的话,这是第一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首先,不要漫无目的地跑或盲目地跟着人群跑,在进入楼梯间、大堂和出口之前,先停下来看看,确保可以快速通过而不会被困在醒目的位置。另外,大门并不是唯一的出口,打开窗户,或者看看吊顶下是不是隐藏着藏身之处,甚至可以打穿两间屋子中间的石膏板。
打字诀
反击是迫不得已最后的手段,只在有生命危险或是与枪手困在一起时才用的下下策。对于我们这种业余选手,只能尽可能多地制造混乱,书、咖啡杯……所有能够拿到的东西都是扔出去的“武器”。同时,还可以边制造噪音边移动。ALICE培训机构的创始人表示,通过训练,即使是孩子也能靠快速移动、制造噪音、分散抢手注意力争取到逃跑时间。
在这种危急时刻,就要依靠“人多力量大”了。有专家教授了一种“战术”,大家埋伏在门后,等枪手进来之后,一个人抓住他持枪的手,一个人抱住他的腿,其余人蜂拥而上把枪手推倒。利用加在一起的体重优势,即使是一群“小个子”也能把一个大块头放倒。切记,一旦枪手“落网”先把他的武器移开,并用衣服或垃圾桶等物品盖住。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