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发展到今天已有三十个年头,全国基本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各级管理机构在规范和推进安防行业发展方面,以及将安全防范技术服务于公安工作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仍要看到,目前的安防管理工作仍有不完善、不协调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现状
自1979年公安部在石家庄召开第一次全国刑事技术预防工作会议以来,安全技术防范第一次以一项公安业务和一个新兴行业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基本情况
从1959年故宫的《金册》被盗案发生后,技术预防犯罪工作在国内开始起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各种现代科技不断应用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时至今日,安防行业初步形成了以实体防护、电子防护、生物特征识别等为主体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与产品体系,并不断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从业企业。据中国安防产品行业协会统计,2008年具有一定条件和规模的安防企业达到1.5万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市场总规模预计达到1500亿元。
同时,伴随着安防行业的发展,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工作也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目前,行政管理体系方面,公安部、各省级公安机关都已建立了安防管理部门,绝大部分的地市和大部分的县级公安机关也有安防管理机构,在北京、南京等较大城市的派出所也有专职或兼职的民警从事安防管理工作;技术服务体系方面,各级公安机关逐步建立了以从事安防标准制修订、产品和系统工程检测、质量认证、信息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服务机构;行业自律体系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个全国性的安防行业协会,23个省级安防行业协会、学会,6个市级的安防行业协会,他们在开展安防宣传、人员培训、产品推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据2006年的统计,全国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已建成安全技术防范报警、监控系统20万个(安装率已达75%),一般场所和住宅小区等安装报警、监控系统的已超过100万个,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不少地方建立了城市动态监控报警网络和平台,全国入网总用户已近百万,其中移动目标入网用户十多万户。特别是2003年全国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以来,建成报警与监控系统26.8万余个,安装摄像探头275.3万余个。通过遍布单位、小区、学校和公共场所的自动报警设备与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形成了一个全天候、全方位的立体防控体系,公安机关驾驭动态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得到有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存在问题
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将管理的环节划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那么在事前阶段,一方面表现在调查研究上不够深入、不够细致,对安防工作开展的整体情况还不完全掌握,影响了决策的制订,降低了指导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表现在市场准入环节的管理上还不够便民、利民,更多注重公安机关行政管理的方便而忽视了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在事中控制阶段,对已出台的工作规划或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缺少监督,对基层执行中出现的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和调整,对正在建设的安防系统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和使用的安防产品是否达到质量标准并不掌握;在事后监督检查阶段,由于对安防设施或系统存在“五个不清楚”,即不清楚建了多少、不清楚在哪建了、不清楚重点场所有没有建、不清楚能否正常工作,不清楚对打击违法犯罪是否起到作用,导致了对安防设施或系统的监督检查和深化应用工作不能完全到位。
二、精细化管理概念辨析
面对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中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