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红外夜视摄像机产品主要是靠机身发出的肉眼看不到的红外线去照亮被拍摄的物体,红外线经物体反射后进入镜头成像。目前的大多数红外摄像机都采用LED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光源波长大多在850~940nm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红外摄像机的色彩还原能力、发光能力、摄像机的使用寿命就成了客户关注的焦点。各大监控摄像机设备生产厂商也在不断在这方面进行技术创新,现在红外摄像机技术已经有长足的进步。
“其实,从一颗红外灯的角度来说,提高寿命和加大红外灯的照射距离这两个是互相矛盾的,因为你在加大距离的同时就要增加红外灯的功率,增加功率势必会缩短红外灯的寿命,一些厂家为了一味追求红外灯的距离,刻意的增加红外灯的功率,使得红外灯寿命大大减小。而且随着功率的增加,使得摄像机内部温度提高,使得摄像机很容易损坏,造成恶性循环。” 某产品生产商经理如是分析,他认为要提高红外灯的寿命首先要保证红外灯不负载,在不负载的同时通过增加红外灯的数量来保证有效距离。不能用提高供应电流来提高红外灯亮度,使之超负荷工作,虽然表面上优化了红外性能,实质上严重影响红外灯的寿命衰减。有的厂家则通过采用铝基板等高传导率材料、加大风冷器件的使用、增加外壳面积等方式来增加机身的散热能力,从而提升寿命。
另外,在电路控制部分,部分厂家采用脉宽调制定律来保持红外灯电流的恒定,从而减少红外灯的发热,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采用脉宽调制定律后,无论外界输入的电流如何波动,通过电路进入到红外灯的电流都非常稳定,从而保证红外灯发挥自身最大的效率、延长寿命,典型厂家如利凌等。
根据厂家反馈的信息,除寿命外,用户对图像的清晰度、色彩还原度、晚上图像有无干扰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虽然是夜间监控市场的“一方霸主”,但在白天,红外摄像机并不那么如鱼得水,白天监控图像的偏色成为红外摄像机PK普通摄像机的阻碍之一。针对这种情况,业界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发,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其一是通过调试CCD上的RGB色调来作DSP处理,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而且并不是每个生产厂家都具备这种芯片处理能力;其二是通过滤光片切换,白天用全部滤除红外线的滤光片,晚上则用一个普通石英片修整光线;其三是通过机型的改变,用双CCD的红外摄像机取代IR CUT摄像机,在保证白天不偏色的情况下,还可以增长红外摄像机使用寿命。
正是经过上述技术的改造和提升,红外摄像机的寿命和夜视效果都得到了大幅优化,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全天候24小时监控的场所。除小区、办公室等传统应用领域外,现已基本推广到工厂、监狱、广场、码头等户外全天候监控领域。以前在做政府项目时,一般都不会考虑成本问题,首选国外大品牌的摄像机,如三星、松下、索尼等。近年来,由于政府财政预算和竞争的压力,以及对全天候监控的要求,物美价廉的红外摄像机成为热门选择之一,一些大型项目如“平安城市”、“科技强警”等也开始了对红外摄像机的采购。另外,随着夜视效果的提升,在诸如银行、高速公路、边检站等重要设施上,也能看到红外摄像机的身影。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