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市场、政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已经形成产业,成为各大企业的“竞技场”。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的IT厂商,都在做相关部署。当每家企业都在试图寻找最佳位置,向终极目标冲刺,中科曙光有哪些差异化优势?如何从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1、 对于前沿趋势以及智慧城市概念的理解更深刻。
农历春节还没到,意味着2018年还没有真正结束。回望过去一年,智慧城市领域有哪些新趋势?曙光云计算集团副总裁张春泉及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微电子所研究员陈曙东形成共识,认为三个关键词可以统领全年!
▲曙光云计算集团副总裁张春泉
▲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微电子所研究员陈曙东
第一个关键词是“升级”。智慧城市1.0时代,主要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无论是铺建网络设施,还是构建数据中心,都只是城市智能化和立体化感知过程。到了2.0时代,城市建设上升到智慧化层面,这一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在虚拟城市和现实城市之间的网络映射,已颇具规模。
第二个关键词是“泛在”。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智慧城市的泛在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比如:基于视频、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实时、超高清传输,也属于智慧城市的范畴。
第三个关键词是“智能”。如何在已有数据基础上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结合?城市智能化管理,已经有了大量落地实例。
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 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智慧城市”这个概念?
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微电子所研究员陈曙东女士认为,智慧城市是指城市生产力已经发展到“智慧阶段”,使得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出现了智慧化特征。
首先,城市的感知能力增强。随着物联网传感器以及5G时代的来临,人类个体生物器官能力得到延伸。之前,我们在科幻小说或者电影里看到的画面都已成为现实,“千里眼”、“顺风耳”都不只是一个传奇故事。未来,人类可以听于无声,视于无形,达到千里之内明察秋毫的地步。
其次,社会形态会发生大重大变化,由数字化、网络化转为智能化、无人化。比如:机器人的出现,让整个社会的生产服务、消费生态以及劳动力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再比如,快递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
其三,社会文明程度会大幅度提升。智能感知、智慧交通、智能化系统以及无人技术的出现,使城市变得更加有序,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还有灾情预警、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把社会文明推向一个新高度。
所以,所谓智慧城市,就是以人为中心,构建宜居城市,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 定位明确,曙光只做使能平台。
在城市智能化、数字化加快推进过程中,中科曙光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比去年,中科曙光智慧城市业务总营收增长迅猛。
“未来,要让每一个落地的城市做深做实,而不以城市增长数量为考核指标。” 张春泉表示。
曙光在2018年的收入能够快速增长,60%都来源于IaaS服务,剩下40%的增长源于大数据和SaaS。其中,大数据业务主要是两类:一个是整个城市的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另一个是公安领域的大数据项目。公安大数据平台项目由曙光软件开发部门独立承接和交付。最具代表性的客户包括:新疆****市公安局、北京市交管局等。
不管是智慧城市,还是工业互联网,技术是相通的。就整体技术架构来看,无非包括连接平台、使能平台和应用平台。在连接层和应用层面,曙光选择和中科院微电子所、软件所、自动化所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合作。同时,基于多年的行业经验,曙光也在做部分应用层面的业务。在使能平台层面,曙光包括两个平台:一个是云平台;另外一个是数据平台。
3、在2G和2B场景构建方面,经验丰富。
智慧城市建设,除了考验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撑能力,还需要了解具体的应用场景。多年来,曙光一直服务于政府以及企业级领域。从城市治理、信息惠民到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曙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曙光跟进了40多个工业互联网项目,把近20个城市从云中心的政务服务扩展到了产业经济和工业互联层面。有大概20多个集团型客户,由曙光直接跟进。曙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双胞胎”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比如:企业的数控机床在某环节出了问题,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所有零部件的工作过程及状态,甚至包括在安装的时候,是否符合工艺流程,直接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基于十年的积累,曙光城市云脑已经实现了1.0到2.0的升级。城市云脑2.0,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了紧密结合,构建出智慧城市核心平台。曙光在全国建立了40多个城市云中心,这些云中心一直服务于政府,除了满足政务需求,还有另外一个使命,那就是服务于当地的产业升级、新旧动能的转换。
4、 曙光有非常开放的生态构建能力。
在智慧城市构建方面,曙光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市长助理”,很多人都愿意找曙光咨询。曙光能够与众不同,是因为曙光在产业经济规划以及产业园的升级改造上面有经验,更可靠,更具实力。最重要的是,曙光已形成自己的生态构建能力。
曙光承接了中科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也就是说中科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的运营是在曙光,像微电子所、软件所、自动化所、计算所等重要单位,都是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的成员。比如:工业互联网领域,这种门槛更高、行业属性更强、行业之间的跨度和差异化较大的项目,曙光会和院所类的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积累,来提供服务。
当然,除了院所类的资源,曙光也会和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完成,比如: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领域,曙光建立了更加开放的生态合作关系。
5、 在市场部署方面,曙光打造的是千人千面的智慧城市。
曙光做的智慧城市项目大多基于地级市在部署,因为智慧城市项目在落地的时候,大多以城市为载体。即使省政府有规划,最终落地还会落到地级市。正所谓“千人千面”,智慧城市建设也一样,要有城市特色。虽然很多技术是相通的,但在提供服务的时候,要真正了解老百姓的具体需求以及城市痛点,认清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曙光尊重每一个城市的特色,做到一城一策,不能千城一面。曙光基本上都从基础平台做起,然后逐步实施。曙光的智慧城市建设,大体分四步:第一步是顶层规划,全面地做城市规划设计;第二步是打造平台,主要是使能平台;第三步是急用先行,根据城市差异化特色,打造城市管理者最先想解决的问题。比如有些城市重点是反恐和维稳。有些城市,主打的可能是旅游文化;第四步是量力而为,不能什么都想做。一个智慧城市规划少则几个亿,多则几十亿,要考虑当地政府的支付能力,集中优势资源,按阶段来走。
具体的落地形式,除了技术上会有一个平台,还要有落地的运营公司,这样能确保数据安全。运营公司会吸收当地政府持股平台介入,也会吸引区域性的合作伙伴加入。如此一来,也能培养出属于当地特色的信息化公司和人才。中科曙光大学以及中科院的专家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无锡城市云计算中心建设中,微电子在无锡的物联网中心,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智慧城市建设切记一劳永逸,要更具前瞻性。除了要具备新技术变革能力,还要考虑5-10年后的发展。如何在已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扩大生态力量,加强城市建设的安全可控,是曙光接下来的中长期目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