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脸识别包围 “丢脸”会遭遇多大的安全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去年10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如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对于违法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制定了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草案)》去年10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如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对于违法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制定了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 新华社发

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在4月9日迎来二审判决,强制“刷脸”入园的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被判须在10日内赔偿并删除原告郭兵的人脸与指纹信息。而就在不久前,科勒等品牌也在315晚会上被曝出在顾客不知情时使用人脸识别设备。

商业领域对生物识别技术的滥用已掀开一隅,被忽视的反而是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社区场景。近年来,人脸识别设备在社区广泛投用――监控探头、门禁、垃圾桶……居民只要交付包括人脸在内的个人信息,就可以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被人脸识别包围 “丢脸”会遭遇多大的安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人脸等生物特征与可频繁更改的密码大相径庭,一旦流落到不法分子手中,极难通过技术手段补救。在新技术红利的耀眼光彩之外,人们的疑惑也随之而来:信息储存在哪儿?一旦泄露会产生哪些风险?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监控背后,你的样子究竟有谁知?又该怎样来保护?这既是技术问题,也是法律和社会问题。

“人面”究竟何处去

“新的出入口系统把贴小广告的人都拒之门外,小区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杭州市拱墅区流水东苑党委书记孙鉴明告诉记者。2019年底,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部分,人脸识别出入口系统在社区投入使用。

在前期的数据采集阶段,居民们拿着身份证到社区录入了姓名、住址、头像等个人信息。孙鉴明说,所有信息都交给负责安装设备的下城安保服务有限公司,社区和物业没有留存任何数据。但实际上,该公司也只是经手了数据流通的一个环节,真正的保管者“另有其人”。下城安保服务有限公司110联网报警中心主任金卫清告诉记者,业主的人脸信息会经专门的线路传输到政府相关管理机构的硬件设备中。“由于这些数据涉及隐私,政府文件要求做相应等级的保密处理。”金卫清说,“虽然属于联网保存,但因为不连接外网,泄露风险很小。”

除了出入口系统,智能门禁、视频监控等设备都是智慧安防小区的标配。它们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提升社区安防和社会治安水平。当然,这些由政府牵头安装的“智慧安防”设备只是社区人脸识别应用的一隅。

在杭州市拱墅区崇庆里小区,8幢1单元的加装电梯门口有一块西奥电梯公司安装的人脸识别电子屏。电梯投运前,整幢楼的业主都曾在电子屏前拍摄照片作为识别素材;

在乐清虹桥镇宏源国际小区,一台由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设备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投放效果――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后,对着屏幕完成人脸采集,再选择分类垃圾,一秒钟,垃圾桶就自动开盖……

为了满足业主多元化的需求,社区和物业有时会引进市场上的第三方公司来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居民的个人信息是否会因此流失呢?负责为崇庆里小区加装电梯的销售经理林根义告诉记者,市场上提供人脸识别功能的设备,比如电梯,以本地化储存数据为主:“用户信息都存储在当前的人脸识别设备中,有可能在前期信息采集环节泄露,但这种情况比较有限。”

同时,林根义也指出,联网保存可以实现为访客生成动态二维码、数据初始化和后续管理等功能,这也是很多设备供应商在探索的新课题。但是,由于购置服务器、防火墙等加密成本颇高,所以这些供应商通常会把数据放在阿里云、腾讯云等云服务运营商处。“他们的加密水平在全国属于高等级,流失的可能性较小。”林根义说。

“丢脸”代价有几何

不论是政府参与,还是引入第三方公司,人脸信息似乎都处于不易流失的低风险状态,我们是否可以放松警惕呢?

比起背后稍显遥远的风险,人们通常更在意眼前的方便。有人出于无奈:“刷脸场景如此普遍,想回避也不可能。”有人怀着无畏之心:“我不做亏心事,不怕被拍。”更多人则是抱着从众心理:“大家都在用,怎么会正好就是我的信息泄露呢?”

然而,低风险并不意味着零风险。

金卫清告诉记者,小区改造的过程中,有极少数人拒绝提交自己的头像和信息,转而选择磁卡、手机等其他开门方式:“确实有一些业主担心自己的隐私权被侵犯,但这部分人很少。”

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主诉人郭兵就是这样的少数派。2019年10月,他将强制游客刷脸的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该案被视为国内消费者起诉商家的“人脸识别第一案”,郭兵因此成为舆论的焦点。然而鲜有人知的是,该案仍在审理时,他与其他人脸识别滥用的“死磕”又开始了。2020年8月,郭兵所在的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某社区业主群中弹出一条消息,要求业主带上身份证去物业录入个人信息,以尽快使用小区门口的人脸识别系统。

作为浙江理工大学的特聘副教授,郭兵近年来主要从事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研究,对于物业强制搜集数据的做法本能地感到不安。他去物业和社区交涉,拒绝提供信息,并提出诸多人脸识别存在的安全和法律风险。谁料两个月后,他偶然发现,自己几年前办理门禁卡时拍摄的照片未经同意已被物业递交给第三方公司。大门开启只需花几秒钟,但担心数据泄露带来的焦虑感,已在郭兵心里持续了一年。

这份焦虑与越来越多的犯罪活动转移到线上有关。网络犯罪案件量及占比这几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和“丢脸”相关的案子也是越来越多。据郭兵所知,目前已有一些人脸信息泄露案件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18年8月,浙江一个犯罪团伙通过软件将非法购买的公民证件照制作成3D头像,“骗”过支付宝的人脸认证技术,非法获利4万余元,被查扣的个人信息近两千万条;2019年10月,嘉兴秀洲区4位小学生发现丰巢智能柜的“刷脸”取件功能存在漏洞,用照片就能骗过摄像头顺利取出包裹;2020年12月,广西南宁十余位业主被置业顾问用手机“刷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了不动产登记中心的线上验证,千万元房屋过户款项被卷走……

“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一旦被掌握,借助面部活化、深度伪造软件,对财产和人身造成侵害可谓易如反掌。”说起系统背后的风险,郭兵总是带着居安思危的审慎态度。

郭兵强调,虽然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草案都设置了保护人脸信息的条款,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也已入刑,但线上活动的隐蔽性、数据不像财物可以完全追回等新型犯罪特点,都要求保护个人生物特征信息必须从源头做起。

怎么从源头避险

从源头做起,意味着在违法犯罪活动发生前,技术的准入、公民的选择和事后的监管,缺一不可。

2020年10月,《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下称《条例》)被提请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第四十四条第六款规定: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

刷脸与否由公民自主抉择,这条一度引发热议的规定,正是郭兵在《条例》修订前夕的立法听证会上提出的。在众多强调数字基因如何赋能物业管理的建议中,它填补了保护业主隐私权的法律空白。此举也为其他城市规范数字治理模式提供了借鉴。2020年12月1日,《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表决通过,其中规定企事业单位等市场信用信息单位必须在经本人同意并约定用途的情况下采集生物识别信息。

公民的选择权正愈加受到重视,但这只是降低信息泄露风险的中间环节。鲜有人说“不”的大环境下,如何从源头避免滥用?又如何在终端防止泄露?这两个环节也应进一步完善。

“不提高准入门槛,就很难遏制目前的技术滥用。”郭兵告诉记者。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在非必要的情形下,在我们的生活中长驱直入――售楼处为区分佣金归属安装人脸采集系统,看房者不愿被刷脸只好戴上头盔;公共厕所安装刷脸取纸机,只为防止有人“薅羊毛”;学校引入人脸识别摄像头,对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

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邀请,郭兵就个人信息保**草案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将人脸识别纳入行政许可范围。一个明确的事前准入机制,已在逐渐成型。

“杭州的《条例》修订尚属最低层面的限制,距离我理想中的全面保护仍有不小的差距。”郭兵说:“但它作为一个起点,意义依然重大,毕竟很多立法都需要渐进式地推动。”

不论最后走向何方,“人”都是技术推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关键。2020年6月,杭州市民政局发布《杭州市社区智治在线建设规划纲要》,强调在推进数字赋能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基于正当程序原则的要求,明确相应的基本程序要件,从而在运用城市大脑的同时更好地保障广大业主的正当合法权益。”郭兵说:“这是杭州在打造两个‘数字第一城’中应有的担当。”

【深一度】

  厘清技术边界

  完善法律制度

在当下人工智能大潮中,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并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一方面,人脸识别极大地方便了生活,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关于人脸识别潜藏风险隐患的报道也见诸媒体,引起人们担忧。

比如,部分信息采集方未向用户明确使用规则及范围,后续信息的使用处理亦缺乏监管;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机构和数据公司,并不都具备相关风险抵御能力……总而言之,人脸识别带来两类问题:一是因滥用侵犯隐私;二是存在信息泄露等风险。

一项创新性技术的应用,既会推动社会进步,也很可能会突破既有的社会规范,带来一些伦理和法律问题,这本在情理之中。因此,对于人脸识别潜藏的风险隐患,我们不必过于担忧,也不必因噎废食,而是要辩证看待并高度重视。这些风险隐患关乎每个人的切身权益,绝不是杞人忧天。

相关法律、制度理应不断地建立、完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情形和限制是什么?个人对于其数据所享有的权利是什么?怎么使用?信息一旦泄露,该怎么追究责任?有关部门该怎么落实监管主体责任……这些问题都需要法律、制度进一步明晰。简单来说,何时该采集人脸信息,人脸信息被采集后该怎么用、如何管,都应有明确的边界。

一辆车开得越快,越需要刹车的质量过硬。同理,人脸识别的技术越先进、应用越广泛,越需要建立相匹配的安全防御系统。法律、制度的完善,既是为技术发展保驾护航,保护每个公民的正当权利,也是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应有之义。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家用无网远程监控摄像头多少钱

    家用无网远程监控摄像头多少钱 家用无网远程监控摄像头是一种方便、安全的家庭安防设备,可以帮助家庭实时监控并记录家中的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设备的价格也逐渐变得更加亲民。下面将介…

    2023年9月18日
  • “全流程刷脸就医”医院落户杭州 患者就医什么都不带

    使用“刷脸就医”安全吗?据了解,余杭“刷脸就医”采用的是生物识别技术,该技术使用公安部通用的人脸识别库进行刷脸识别,具有高准确性、高安全性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准确率和安全率可达99.99%以上。

    2023年4月11日
  • 指纹识别已落伍?这七种生物识别更抢眼

    目前的指纹技术使用了传感器来进行指纹扫描,但是高通超声波技术即便是在手指遭到“污染”情况下,也能辨识出指纹信息。预期配置高通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智能手机将在今年下半年问世。

    2024年4月11日
  • 基于CMOS芯片的彩色图像采集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世界上最大的CCD传感器芯片供货商SONY已宣布到2025年将不再生产CCD传感器,完全专注于CMOS技术。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CMOS芯片的彩色图像采集处理系统,CMOS芯片采用Aptina公司的MT9V034,处理器采用TI达芬奇芯片TMS320DM642,其内部运行有基于彩色信息的图像处理算法,CMOS采集的图像用于图像处理算法的输入。

    2024年9月15日 知识
  • 天地IPC凭什么实现“千里”传输

    天地伟业全新推出三款光口摄像机,从根源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远距离传输成本低,信号抗干扰能力强。

    2024年4月4日
  • 为什么6G是下一代无线通信

    如果你想知道无线通信的未来是什么样子,那么你并不孤单。世界正在走向一个基于6G的社会。

    2023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