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正式颁发5G商用牌照,意味着我国5G时代的开启。近日,在AIoT产业领袖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5G正在引领IoT标准的演进,且作为AI与IoT的桥梁,其高宽带、高可靠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开拓了AIoT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5G引领IoT标准演进
NB-IoT有其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的特点,也同时存在着缺陷:传感器位置固定,无法满足部分场景下传感器的移动需求;业务带宽只有20kbps和250kbps两种,低不下去、高不上来是硬伤;以及NB-IoT模块无法跟人对话。这三个问题局限了NB-IoT的业务发展,此时需要开发新的物联网标准,如eMTC与mMTC。
5G来临之后,将NB-IoT、eMTC放在5G频段内,就能够满足5G物联网的工作要求。前段时间,3GPP通过仿真向ITU提交报告,说明LTE和未来5G频段工作的NB-IoT和eMTC能满足5G的连接密度要求,因此NB-IoT和eMTC可纳入5G低功耗广域网(LPWAN)物联网标准。
5G是连接AI与IoT的桥梁
AIoT=AI+IoT,5G的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和广覆盖大连接特性及与边缘计算的结合,使得AI与IoT融为一体。邬贺铨表示,5G是连接AI与IoT的桥梁,开拓了AIoT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以语音识别与人脸识别为例,5G搭建了连接后台大规模AI计算的低时延可靠通道,机器对语音识别率和对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已经超过人耳和人眼,利用3D感测所设计出的人脸辨别,还可辨别人的表情和情绪反应。
AIoT是IoT的发展方向,IoT需要AI来提升价值
邬贺铨认为,AIoT将经历单机智能、互联智能和主动智能三个发展阶段,IoT标准主要解决数据传输技术,而AIoT则是关注新的IoT应用形态,更强调服务性,特别是面向物联网的后端处理及应用。
从IoT发展到AIoT,则需要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万物智联。AI与IoT相辅相成,IoT为人工智能提供您深度学习所需的海量数据养料,而其场景化互联更为AI的快速落地提供了基础;AI将连接后产生的海量数据分析决策转换为价值。
AIoT的市场前景与挑战
“AIoT本身也是产业”,邬贺铨说道。目前,除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和步态识别外,AIoT遍布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及包括工业物联网、机器人应用、机器视觉应用在内的智能产业等领域。近日,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报告称,2019年全球AIoT市场规模为51亿美元,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16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
在驶向蓝海的过程中,AIoT发展也面临着算力、算法、平台兼容性与安全性的挑战。其中,密集、频繁地使用高速计算资源造成算力成本压力,未来应用场景丰富性需要算法的增强,大规模部署框架内算法到物联网设备上又对平台兼容性提出要求,加上人工智能决策的正确性受IoT数据精确度影响,AI的分析结果还缺乏可解释性,这样就导致AIoT还存在被攻击而成为僵尸物联网的风险。对此,邬贺铨强调,未来AIoT的发展,仍需标准化推动,企业间合作提升兼容性,需要威胁情报共享,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最后,邬贺铨表示,AIoT目前仅是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重大挑战,创新永远在路上。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