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是相对于过去几十年的“传统城镇化”而提出的,是以人为核心、注重质量的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镇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推进信息化技术与先进的城镇管理服务理念,有效融合离不开智慧城市的建设。
┃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的关系
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有助于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供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
?新型城镇化离不开智慧城市建设。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但在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以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等方面,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并不匹配,现有的资源环境已难以支撑粗放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信息通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移动终端迅速增长,网络连接速度不断提升,要求城市管理部门立足长远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预计2035年前后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的峰值,新增城镇人口3亿,城镇化建设好、管理好、服务好、发展好离不开信息化,否则各类政策措施效果无法及时显现,各种要素投入效果难以持续提高。
当前信息化已经逐步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很多地方通过完善城市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跨部门融合等措施极大的提升了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能力。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以智慧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共识,智慧城市以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各个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以互联互通为创新方向,通过信息化对城镇化模式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变革,主要包括:
1、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最大限度的激发要素潜力,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2、实现资源整合,城市管理涉及城建、交通、医疗、环保、文化、教育、产业发展、社区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下,建立多方协调、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相对困难,智慧城市通过建立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公共管理模式,促进部门协同、信息共享、政务公开,使碎片化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资源有效整合。
3、通过建设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社区管理有助于增强基层社区扶危济困、敬老、扶幼、排查隐患、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矛盾。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最佳契合点。
1、借助先进技术主动采集、全面感知和及时反馈响应群众的需求意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城市治理水平,借助智慧技术将市民融入城市管理体系,将管制行为变为自觉行为。
2、智慧城市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可能出现各系统各自为政的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建设评估标准,缺少横向协同机制,基础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需要根据大中小城市城镇化的不同需求设计相应的建设方案,比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则应重点发展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
3、推动资源共享,将顶层信息资源有机的组合起来,加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平安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安防行业与智慧城市息息相关,从城市建设层面,平安城市不仅是社会治安的需要,还包括智能交通管理和消防服务,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处警等,更进步扩宽到城市应急指挥、城市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应用。
通过平安城市建设,使得人的安全需求得到持续满足,从而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为智慧城市奠定了信息数据基础,而得益于智慧城市的国家发展战略,安防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产业范围的全面升级和提速。
从中国安防市场的发展来看,从平安城市发展到智慧城市应该是安防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
┃新型城镇化对平安城市建设的影响
随着一二线城市的安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综合成本日益提高,一线品牌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下沉进入三四线城镇的安防市场已经是必然趋势。
虽然城镇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对较低,安防市场基础相对薄弱,用户的安防意识不高,对安防产品的接受程度有限,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不断扩大,用户对安防的了解会逐步加深,也会更乐意去接受拥有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负责任的采购方也不会更多关注低质价廉的产品。
此外,乡镇区域对安防企业和品牌不是特别了解,不敢轻易选择小品牌,而会更多倾向知名度较高的品牌。
随着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主流企业在保证同等技术含量和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规模化制造不断地降低成本,城镇区域属于安防市场的空白区,相对需求小但整体市场大,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会刺激用户的消费意识,唤醒对安防的认识和需求,安防企业可以研发出适合该市场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打开更加广阔的安防市场。
当然,城镇安防市场基础薄弱,需要企业持续投入技术力量和资源进行市场开发。前些年,很多一、二线城市在平安城市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当时的效果是不错的。但经过几年的使用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有些监控设施形同虚设或故障频出,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这些问题也正是城镇安防市场借鉴和总结的。
┃雪亮工程对平安城市的影响
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它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实施雪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是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部署,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举措。2016年以来全国有98个城市开展了雪亮工程建设,促进地方公共安全视频资源整合共享,显著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
要实现雪亮工程提出的“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需要注重四个主要方面:
1、打破信息孤岛,推进社会治理等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通过雪亮工程建设获得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资源,对于各部门加强社会治理,实现高效透明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充分用好存量资源,既要覆盖监控盲区,又要加强对已有设备的利用,与各行业已有的视频资源充分整合,积极创新建设模式,降低建设成本。
2、加快完善相关机制标准,通过完善协同机制和统一标准,为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网络互联、平台互通、资源共享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探索完善系统建设机制标准,为实现智能化一体化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联网应用奠定基础,真正通过应用整合实现业务联动。加强安全防御和安全管理。实现前端设备安全认证、传输网络安全监测和图像跨网安全交换,建立图像资源共享应用机制和使用审核机制。
3、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公共区域点位布局不科学,盲区多等问题,加快补点扩面和高清改造,通过点位互补,提升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全方位覆盖能力,,构建省市县三道高清视频卡口防线。建立健全运行值守等制度规范,提升系统运行质量;把视频监控系统相关数据信息作为基础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及时采集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鲜活;结合各地重大安保、反恐维稳、边境管控等方面的不同需求,针对薄弱环节,推动形成各地区的建设特点和应用亮点。
4、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原则,加强新技术手段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先进技术,建设完善图像综合应用平台,加快构建卡口、案事件、重点人员等视频图像数据库,开展智能应用,使风险隐患更可知、可测、可控。
┃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平台是雪亮工程的关键应用
以政法综治为牵头主导单位,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坚持群防群治策略,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决策科学、安全平台和应急技术装备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基于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联网整合,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的重要保障和手段。
因此,以社会治理覆盖的“人、地、事、物、情、组织”为核心,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支撑为手段,以多元化服务为内容,整合职能部门与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资源,构建一整套纵向覆盖市直至村(社区)、网格的五级工作部门,横向连接各职能部门的社会治理信息体暨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综治平台),最终实现要素全包含、部门全联动、对象全覆盖的整体目标。
综治平台是用于综治业务工作的信息系统,该系统涵盖社会管理、维稳、平安建设三大类业务内容,以社会管理工作关注数据为核心,以社会管理日常工作为基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预警研判、服务管理、打击预防犯罪等领域的作用。
综治平台整合社会视频资源、政府自建视频资源和移动视频资源建设的视频图像,平台采用开放式的系统架构,加强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关联整合,实现数据信息的关联和交互。
综治平台是以融合雪亮工程的音视频采集,以及其它多种采集感知设备,形成完整的物联感知层为基础,以覆盖且大于国标9大模块的人、地、事、物、情、组织等综治六要素为业务元素,根据规划,分步、分批建设的多个应用系统。
9大模块包括:综治组织及综合业务模块,实有人口模块,特殊人群模块,重点青少年模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模块,社会治安模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块,校园及周边安全模块,护路护线模块。
综治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有:实有房屋管理、实有人口管理、地址库管理、重点人员管理、重点青少年管理、两新组织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护路护线管理、校园及周边安全、机构队伍管理。
综治平台的系统架构通常包括街道级平台和区县级平台,两级平台构成了网格化管理中事件处理的完整结构,通过建设各级综治中心及综治业务信息化系统,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建立事件流转的闭环机制,及时处理各类事件事务。
各级综治中心是雪亮工程的中枢大脑,以综治视频综合应用为目的,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和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专线网络,采用先进技术的视频产品并集成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业务,将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视频通讯、视频培训、视频点播、视频调解、视频信访、视频调研、信息发布等功能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服务管理等业务应用可视化、智能化、扁平化的指挥。
街道级平台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网格员上报事件,由街道派遣到社区或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进行处理,如果不能处理完成的,流转到区县级平台进行协同处理,真正达到小事不出社区、一般不出街道、重大事件快速流转,专项处理的目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