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普天同庆的大日子。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大阅兵,带给每个中国人的震撼依旧眼前,每每在这种大型活动的时候,安防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安全成了永恒的话题。阅兵活动对安防的建设要求等级高,是安防技术的重要竞技场,每一轮活动应用的数字化、智能化产品系统和技术可以说是安防近几十年发展的一个重要映射。
下面我们来谈谈天安门广场的视频监控安防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1984年
天安门的视频监控正式开始建设是在1983年,建成于1984年。最初的天安门视频监控区域仅从东单到西单,由24个松下黑白摄像头组成,该摄像头通过磁带进行录像,通过电话线进行数据传输。当时的设备主要用于现场录像和侦破案件,主要是人眼来看,安防性能不高,非常原始。
初次发展 1990年
1990年,除了天安门广场外,当时从三元桥到钓鱼台都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但仍是以进口监控器材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视频监控传输手段已经变为光纤,且部分设备能够录制彩色监控视频,具有长足的进步,此时监控设备的数量也已经达到了将近100个。
再次发展 1999年
1999年天安门广场的视频监控再一次迎来了发展的高峰。首先,此时天安门广场的监控设备数量增加到了200-300个,并且当时的天安门广场的视频监控设备已经由切换式变为了矩阵式。监控视频之间可以做到高效的切换,并且各个监控设备还具备了联网功能,实用性大大增强。其次是公安局专门为天安门广场设立了天安门分局,更好的保护天安门广场的安全。
大发展阶段 2006-2008年
此时的天安门广场仅公安部门的摄像头就达到了400-500个,据不完全统计,各部门监控设备的总量已经超过1000部。此时的设备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已经大幅增长。
跨越阶段 2012-2014年
此时天安门广场的视频监控发展除了数量上进一步增多以外,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完成了数字化、网络化的转变。利用3G网络可以做到远距离的视频传输,因此很多监控设备都已经不用再进行繁杂的走线了。且此时由于政府条令的影响。采用的设备已经全部变为国产,中国制造的监控设备正式覆盖了天安门区域。
现今
如今,天安门的视频监控设备已经超过了2000余部。它们应用于天安门的日常安保过程中。时至今日,中国安防品牌已经成为了世界安防界最为耀眼的明珠。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天安门视频监控的等级也势必会迎来新一轮的提高。
从“智能”到“智慧”的蜕变
过去十年,在市场需求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安防理念以及技术实现全面革新。大型活动安保技术也随之而变。
1、从局部智能到全面智能
早在十年前,智能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高端技术已被投入到北京奥运会安保中。如在奥运场馆入口布控人脸识别系统,对观众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则率先引入了客流统计系统、RFID身份识别系统等先进设备。
在近几年举办的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会议中,搭载人脸动态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安保系统全面部署,交付到整个活动安保。
2、从系统集成到交互共享
大型活动安保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门禁、巡更、入侵报警等系统。由于其整体安防系统的复杂性,对子系统之间的联动以及数据共享的要求越来越高。
早期的大型活动安保系统各安防子系统之间相对独立,只能实现简单的集成与联动响应。而从近几年举办的大型活动来看,安保系统日益倾向采用云架构平台,实现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各层次间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
3、从平面布控到立体防护
过去一些大型活动的安保系统比较封闭、平面化。随着3D人脸识别、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的融入,安防系统架构趋于立体化、全方位,确保安全防范真正无死角。
几十年间,大型安保工作已经完成以人为主的模式到如今智能化科技化模式的锐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