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一、建设内容趋势
(一)数字政府建设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盘
政府是城市的管理者,也是城市资源的运营者。我们认为,如果没有数字政府,其他部门的数字化和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成为没有方向盘的汽车。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城市是国家治理的核心空间,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本质上就是数字政府的建设。从电子政务到数字政府,是一个从信息上网、流程上网到数据运营、智能决策的过程。数字政府的建设本质上是要实现黄仁宇先生提出的数字管理的目标。
近年来,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地位,数字政府几乎已经成为智慧城市的同义词。2019年出现的几个数十亿元规模的单一来源采购数字政府大单,也让互联网和ICT巨头们在这一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
随着各地大数据管理局的陆续建立,数字政府的建设和运营机制也在发生变化,并与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息息相关。技术以外的治理痛点逐渐成为焦点,简单的IOC展示大屏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政府治理的需求。
各地大数据管理局成立之后,尽管职能分工各有差异,但共同点都是对政府数据资源的统筹和协调。而在具体建设层面,大数据管理局的关注重点往往会跳出以往智慧城市建设聚焦的部门和行业应用,而更多关注跨部门应用和超级应用,超级APP、领导驾驶舱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几类。
超级APP,原意是指那些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成为用户手机上”装机必备”的基础应用。而在智慧城市场景下,超级APP是指架构于智慧城市核心支撑平台和行业系统之上的综合性应用,通过整合各部门、各领域现有公共服务入口,集成公共服务内容,建立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汇聚用户使用频率高、需求量大的服务事项,提供APP、小程序等多渠道、广覆盖的移动服务。
例如上海市的”随申办”、广东省的”粤省事”等。市民不需额外下载APP即可通过超级应用一站式获得政务服务、支付、电商、出行、订餐等各类服务,实现各门类、多渠道、广覆盖的服务触达。
在2019年我们欣喜的看到,政府数据开放的车轮已经开始转动,浙江、四川、山东、广东等多个省级政府已经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数字政府的建设创造了一个新的基础。在2020年数字政府的建设重点将继续围绕数据开放、公共服务以及以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为牛鼻子,成为各地政务信息化的建设重点内容。
(二)社区与园区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空间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否则就可能大而无当,失去了根基。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核心空间,园区是城市经济创造的核心空间,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说,社区和园区理所应该成为建设的主要空间。社区是组成城市的基础性细胞单元,连接政府与公众,有活力的社区和自治的社区,可以成为城市发展之肺,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社区管理得集中化趋势在加速,很多城市的社区运营趋于集中化;与此同时社区成为服务城市居民、城市治理的关键。因此我们预期社区将在2020年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空间。此外园区作为承载城市经济功能的关键空间,是一个城市容纳就业、发展经济的核心,5G等新一轮技术升级周期为遍布全国的园区带来新的机遇,也将成为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空间。
(三)移动化建设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应用建设的重点内容
移动化服务正在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新选项,或者说必选项。在城市智慧应用的建设中,我们预期移动化将从软硬两个维度展开。在软的层面,移动化的主要建设形式将是APP、小程序、钉钉。政务办公、商业服务、公共服务,都将会通过APP、小程序、钉钉提供;在硬的层面,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将是主要的建设形式,而尤其以政务服务机器人、警务、城管机器人为主,成为智慧城市移动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主要是得益于5G移动带宽、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以及电池技术的进步。2020年我们将在政务大厅、机场、园区、社区、商圈遇见更多的任务机器人,推动移动化美好与社会生活环环相扣。
(四)数字孪生城市是智慧城市的主要工作内容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在2019年1月印发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以下简称《大纲》)的通知,提出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基础支撑,要做好与其他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衔接。《大纲》指明,数字孪生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规划、设计、运营和维护质量。数字孪生其实就是在创造数字经济的总价值,数字孪生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城市形象展示或城市规划,而是产生新的应用、新的社会价值、新的生产力。而城市运营流程的数字孪生化主要是智慧政务、数字政务等内容。
继阿里推出技术中台概念之后,各大企业也都在智慧城市领域提出了类似的数据中台和应用中台提法,将共性技术集成整合作为城市的数字化底座。依托海量数据建立全面的数字孪生模型是智慧城市中台最核心的能力。
城市信息模型(CIM,CityInformationModeling)的概念将BIM对建筑完整信息数字化建模,用于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扩展到了城市领域。
在空间范围和技术逻辑上,CIM的建设是”大场景的GIS数据+小场景的BIM数据+物联网”的有机结合。
二、区域发展趋势
(一)中西部城市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战场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核心是要解决城市服务于城市居民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0%,比2018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区域分析数据表明,中部和西部分别提高了1.20个百分点和1.16个百分点。在2019年,成都、西安、武汉、郑州等多个城市开启了抢人模式,国家推动1亿人口入城,放开中小城市和城镇落户限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口迁徙的结构。
与东部城市相比,中西部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在城市的治理能力上存在着管理理念、管理能力、管理模式等差距,财政能力和可调配的资源方面也不可同日而语,面对快速增加的城市人口,需要发挥后发优势,轻装上阵,探索新的城市发展路径和运营模式。
(二)智慧城市逐步下沉,智慧县域成新型趋势
“互联网+城市”持续升温,智慧城市从地市级逐步下沉态势明显。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4.5%的县级市正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例如,山东省45%的县级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目标,相关部门累积批复县级以上试点示范53个,建设内容涉及交通、市政、教育等20多个领域。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智慧城市建设将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高速增长。到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将达到1894.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89.2亿美元。
三、宏观经济形势
更人性化的方法:术语”智慧城市”意味对技术的高度关注。然而,大多数城市都认识到,使城市变得智慧不仅关乎技术,还关乎它给人带来的好处。在过去的几年里,智慧城市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智慧城市的决策者不仅仅受技术的驱动,他们认识到技术只是实现政府、经济和社会目标的推动者,而人性化也很重要。
从资本支出到运营支出:目前,智慧城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融资。这些措施包括债券、税收,甚至中央政府拨款。地方政府熟悉的、久经考验的资本支出方式,将被替代性的混合方式取代。这些支出包括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
不仅是城市,还有社区:智慧城市通常是更大的城市中心,但这个词正在发生演变,现在还包含了各种规模的社区。不仅创造更智能的城市地区,还要促进社区之间的联系。智慧社区采用技术,但不将其作为自己的关注点。相反,它们寻求以愿景为导向、以社区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那些最紧迫的问题。
长期规划:城市建立很多特定的应用,如监控摄像头、照明或交通传感器。到2020年,能够支持所有智慧城市的应用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建成。这种方法避免了周期性的因为基础设施增加新应用程序而挖马路铺设管线。城市也将与物联网和网络供应商合作,这将使他们能够制定既能支持现有技术又能支持未来发展的长期计划。
区域合作:发展智慧城市的区域性合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尤其是在亚洲。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希望效仿中国和韩国的做法,增加城市采用各种技术。日本正向200家日本企业和东盟组织其他国家提供服务增强其影响力。目前已有26个城市提出相关项目,包括河内开发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计划,以及曼德勒引入分析和管理交通数据的系统。
总体规划的衰落:因为技术进化的速度非常迅猛,纽约和波士顿等一些城市已经不再制定严格的全市数字总体规划。纽约副首席技术负责人JeremyGoldberg表示:”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如果在战略规划上花了太多时间,设计的计划可能在一年后就没什么用了。”波士顿也没有专门针对技术的战略计划,而西好莱坞和蒙特利尔也强调,需要有活动性的而不是静态的战略文件。
无效的试点项目:波士顿表示,很多大城市已经有非常多无效的试点项目。在《智慧城市战术》中,波士顿市政府告诉供应商,如果某项新技术或数据能够帮助波士顿部分人口解决某个特定问题,市工作人员还是乐于接受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进行了许多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大多是华丽的演讲,而没有人真正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也没有人知道技术和数据如何带来改进的服务。”供应商应该采用更多以城市为中心的语言,例如阐述特定产品或服务能带来的好处。
在新技术控制你之前先去掌握它:许多城市规划者发现自己处于被动地位,不得不对城市街道上的新技术应用做出反应。例如,旧金山已经俨然成为一系列新技术的试验田,从送货机器人到自动驾驶汽车,然而现有的监管基础设施并不具备监督这些项目的能力。所以旧金山成立了一个新兴技术办公室,得到25万美元资金支持,目的是为科技公司和监管机构提供一个管理新技术引进的平台。
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多伦多的智慧城市是自上而下的运行模式,而巴塞罗那长期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更以市民为中心的模式。在巴塞罗那,城市的数据属于其公民共享。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城市走向智能化的道路取决于城市的规模、历史、地理、文化和经济等状况,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源自VERDICT(UK)】
四、技术融合趋势
智慧城市是在城镇化与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统筹城市公共数据资源,整合业务系统,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正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质。人工智能在立体感知和预判、深度学习、全局策略制定等领域有着人类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智慧城市建设浪潮中,智慧安防无疑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新技术与业务结合性好、需求迫切、落地性强的一个领域。
5G成为新型智慧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从技术的角度关键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升级。2020年将是中国5G大规模商用的一年,对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而言,5G的假设自身投资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5G技术对其他产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倍增的作用,也使得城市的管理者们必须把5G作为新型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城市的管理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连接,计算、智能三大能力已经成为城市数字空间的三大基本要素,正在成为城市土地、自然空间、人力资本、金融资产之外的第五大核心要素。而5G则是承接计算算力和智能能力的桥梁。把城市的规划与5G、计算算力(云计算为代表的中心化算力和边缘计算为代表的分布式算力)结合起来,尽可能的在城市的场景中提供计算与连接、智能融合一体化服务,将在2020年成为主流趋势。
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5G的普及未来对无人驾驶、远程教育医疗、VR/AR等领域会有决定性的促进作用。2020年,作为5G网络建设普及的早期阶段,物联网和应用生态建设进展会比较有限,与之相关的最大变革会体现在5G基站大量密集建设过程中,与城市空间的深度融合。
2020年初,雄安新区发布了智能基础框架体系和首款智能接入设备,将智能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的新成员,感知数据作为传统城市”七通一平”的拓展。突出基础设施的空间覆盖和贯通互联,提出包括通用感知终端、智能接入设备、边缘计算节点、接入机房、传输管道、社区级处理中心、汇聚机房、城市级处理中心等智能基础设施体系。
雄安的创新实践必将引领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从软件、应用、大脑等产品真正延伸到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的重新定义。
区块链技术将规模应用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区块链技术已经完成基本的祛魅。在解决数据安全共享方面区块链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而数据共享一直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瓶颈之一。通过区块链技术完成政务数据、行业数据、企业数据之间的融合共享,对于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在2020年或许将看到在政务系统之间跨部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交换,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甚至在某个领域完整的数据供应链的建立。我们还预期在部分应用领域,区块链技术将被用于留痕溯源取证。也就是从2020年开始,区块链技术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选技术,与上云一样,现有信息化系统的上链即将大规模展开。
物联网技术将提升城市数据空间
物联网技术通过城市传感器的广泛布设,一方面可以对BIM中建筑物的运营数据进行补充,更重要的是对交通流、大气水文等城市开放空间中的微观环境变化进行实时感知和收集。
BIM与GIS在空间范围上互补,数据结构上共通,每栋建筑可以看作GIS中的一个地物,每一根管道、路灯等城市基础设施也可看作BIM的一个构件。在此基础上嵌入物联网数据,又大大提升了数据空间和时间粒度的细化程度,实现对城市空间精细、全面、动态、实时的数字化。【根据网络资料编辑整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