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风靡,银行正面临从传统柜台式网点向智慧网点的快速转变。随着智能柜台的大量部署,信息科技体系在银行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数据中心也由原来简单的数据处理场所转变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前沿阵地和技术支持中心。2018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1277亿元人民币,我国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增长率最近五年均保持在30%以上,其中大型数据中心(机柜数量超过500个)的增长占据主要位置,年增长率超过50%。预计到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的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目前多家银行已在筹划未来数据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
随着分布式云技术的成熟,加之数据中心高耗能的实际特点,多地域、多云中心成为银行数据中心建设的首选方案。云数据中心的兴起必然带来传统数据中心以人为管理主体向云中心以智能化技术手段管理的转变。
2017年5月4日,国家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正式发布。2018年9月11日,国家标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标准》(GB/T51314-2018)正式发布。新国标均明确了数据中心对于安全防范系统的功能设计要求,并对安全防范系统的功能联动做了基本的智能化要求。中国银行安全保卫与数据中心在国标规范的框架下,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人脸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技术对中国银行多地机房进行了智能化安防建设,初步实现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人员轨迹实时显示、人员信息统计等功能。
根据数据中心发展建设进程和智能化安防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银行数据中心机房安全防范系统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也对未来数据中心的安全防范系统功能进行初步探讨。
一、数据中心与模拟技术视频监控
计算机技术发展促进了银行业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各家银行开始电子信息化建设,限于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当时主要建设的是小型数据中心或者是小型机房。视频监控也刚开始应用,视频监控的管理还没有明确。模拟化视频技术发展是一个长期阶段,而数据中心的发展和建设却突飞猛进,所以后来部分中大型数据中心在做规模整合和扩大设计时仍然采用了模拟技术的视频监控手段。
中国银行于2003年11月12日成立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为中国银行数据中心的前身,2005年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北京、上海“两地三中心”运营格局正式确立,随后在北京、上海建设了信息中心集中化机房。在“两地三中心”设计规划阶段,视频监控的主流技术仍然是模拟视频监控技术,所以中国银行信息科技“两地三中心”仍然采用的是模拟技术视频监控。
采用模拟技术的视频监控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同轴电缆网络,搭建安防系统独立的模拟信号网络。
2.日常安防的视频监控是依靠人工监控轮巡监视器实现。
3.以“事后录像查询”为日后审计和取证的主要手段。
4.软件平台和软件应用稀缺。
由于模拟技术视频监控时代的特点,模拟化视频监控仅能满足数据中心的日常监控,没有可扩展性。在这一阶段,人防是数据中心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
二、数据中心与数字化视频监控
计算机行业发展成果在二十一世纪初期进入爆发性应用阶段,随着信息科技的配套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日趋往集中化、大型化发展。2005年,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颁布了《TIA-942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2008年,中国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正式发行。这两个标准的发布规范和统一了数据中心的设计和建设。针对银行业数据中心的建设,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银监办发[2010]114号),对银行业数据中心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JR/T0071-2012),对信息系统机房的安全防护进行了规范和详细要求。在上述标准和规范中,视频监控技术主要用于消防防火、财产保全和人员管理,主要技术手段为视频存储和后期视频信息调阅查询。信息科技的发展给视频监控技术带来质的飞跃,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发展并成熟起来。
数字化视频监控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IP以太网技术搭建安防系统独立的数字化网络。
2.日常安防的视频监控依靠人工监控轮巡监视器实现。
3.以“事后录像查询”为日后审计和取证的主要手段。
4.有较广泛的软件应用的可能性。
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给视频监控的多样化应用打开了窗口,为后续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三、云数据中心与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
2010年以来,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并有了成熟的应用市场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数据中心建设规模的扩大,多地云数据中心拔地而起。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化算法快速发展并有了各种应用软件。国家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17)中首次对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进行了指导和要求。
2018年4月,中国银行成功完成了历时六年的全球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一体化运维建设。随着业务数据的大集中,中国银行在2018年基本完成了分布式架构私有云平台的建设,中国银行正在积极推动“四地五中心”的机房整体规划和布局。鉴于多地多云中心的运维管理模式,我行安全保卫和数据中心结合实际运维经验和当前的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以及中国银行数据中心以机房实际场景为原型的基础设施可视化平台,积极探索设计和建设了一套采用多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多地一体化、实时化、智能化、立体化的安全防护系统,有效提升了中国银行多地多云中心的管理。
中国银行数据中心的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IP以太网技术搭建多地互联的安防系统网络。
2.摆脱依靠人力轮巡的视频监控方式,实现基于规则的智能化安防技术。
3.由“事后录像查询”转变为“事中实时掌控”,大幅提高数据中心的安全防护和管理水平。
4.大量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5.深度定制化的软件应用。
该系统初步实现了人员进出信息、人员轨迹信息、人数统计信息多地实时联动、多地远程实时无线对讲、多地消防环控信息实时联动等功能,建成了一套多地一体化的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建设了一个三维多视角、多维度、实时录像联动的远程显示系统。
多项功能的实现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创新应用均为业内领先的探索和尝试:
1.依托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人员轨迹实时3D显示和人员历史路径查询。
2.结合企业微信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电子化访客管理系统。
3.依托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人员信息统计实时展示。
4.结合数据中心管理流程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人员分层次管理和机房内人员的区域化管理。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把物理数据中心打造成了实时立体化的透明机房,智能化安防系统和基础设施可视化平台的有效结合给多地云中心的数据中心管理增添了实际着手。同时,数据中心正在积极探索和采用机器人巡检的自动化巡检技术以及依托RFID无线射频技术实现的全生命周期的实物管理系统。各项智能化、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实施将大幅提高数据中心机房环境管理效益,大量节省云中心管理中人力、物力的投入。
四、未来数据中心与智慧安防
现阶段的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已经是数字化安防的巨大提升,也符合当今安全防护系统的技术指标和数据中心国标规范以及金融体系规范要求。
未来数据中心时代,必将在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上继续发展,由“事中实时掌控”向“事前及早预防”转变,从而达到智慧安防。智慧安防时代,对于进入监控边缘区域的人员,将通过人脸识别或者声纹识别及早辨识出人员信息,通过人员信息可以得知该人员的信用记录、相关喜好、购物情况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预测人员的安全等级做出及时报警或提示,有效做到“事前及早预防”。智慧安防时代,万物互联,数据中心机房内有设备告警或者环境告警,监控大屏将自动弹出相关音频和视频信息,实现和现场人员的实时通话。智慧安防将是数据中心智能运维的一环,与智能化消防管理融为一体,结合设备信息、环控信息、资产信息整合统一,最终纳入数据中心的运营监控中心。智慧安防将实现人防、技防、物防的完美结合,在保障数据中心财产安全的同时,也更便利化地实现数据中心的整体机房流程管理。
伴随安防技术的变革和安防系统的重要性提升,前端摄像头可以通过AI芯片性能和技术的提升逐步实现智能化处理功能,安防系统也将由简单依靠前端摄像头时代转变为以后端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为主的时代。安防领域也将实现采用系统级高可用冗余架构,网络也将采用双冗余物理链路等技术从而保障安防系统的可用性和连续性。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手机银行、智能柜台、智能客服等智能化应用的大面积普及,数据中心在银行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的数据中心也将更加智能化。现有以及过去的安全防护系统仍然独立于业务体系,而随着大型数据中心的智能化运维建设,现有数据中心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必将进一步发展和进化,实现智慧安防。智慧安防有如一双“智慧的眼睛”,实时将需要的信息提取展示;智慧安防有如一个“聪慧的精灵”,保护数据中心的安全。智慧安防将融入数据中心,成为数据中心内一股跳跃的“强劲脉搏”。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