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的内涵、意义和隐忧 ,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分析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这是发改委给出的“新基建”定义。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2020年4月20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开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内涵作出正式的解释。“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这是发改委给出的“新基建”定义。

一。新基建提出背后的21世纪科技生态

对于如何理解新基建,不同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已经给与很多专业解读。如果从21世纪科技生态的变化特点看,新基建的提出可以看做是过去20年来,中国进一步推动前沿科技生态协同发展的又一次努力。我们在之前的探讨中提出,过去50年,特别是过去20年,互联网的整体架构从网状向类脑模型变化是21世纪诸多前沿科技产生和爆发的主要原因。

新基建的内涵、意义和隐忧 ,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分析

图片来源:智能交通网

互联网在经过1969年互联网的诞生、1974年TCP/IP协议、1989年万维网等基础的奠定后,开始加速向从网状结构向与类脑模型方向进化。2004年社交网络为代表的类脑神经元网络,2005年云计算为代表的类中枢神经系统,2009年物联网为代表的类感觉神经系统,2012年工业互联网、工业4.0为代表的类运动神经系统,2013年大数据,2015年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驱动力,到2018年阿里大脑、腾讯大脑、360安全大脑、滴滴交通大脑等不断涌现,连同之前的谷歌大脑、百度大脑、讯飞超脑,到2019年,互联网大脑的雏形已越来越清晰。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通过互联网大脑模型形成了21世纪科技生态的重要特征。

新基建的内涵、意义和隐忧 ,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分析

图片来源:智能交通网

从这张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发育与进化图中可以看出,各种新技术不是孤立的产生和发展,而是不断迭代和相互促进的,通过不断的协同进化,并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城市建设结合,拉动人类社会快速向前发展。

二,新基建的官方定义

国家发改委召开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在提出新基建的定义同时,也详细介绍了新基建的详细具体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至此,“新基建”概念有了正式、明确的官方定义。在此之前,关于新基建,市场上普遍解读认为,包括了七个方面的内容: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从新的定义看,国家发改委宣布的“新基建”并不涵盖此前流行说法中的“特高压”和“城际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

传统基建即老基建,主要包括三个当面:一、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大项。也就是说,“特高压”和“城际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一直都是老基建的基本内容之一。

三,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新基建图示

如果用互联网大脑模型来标注这次新基建重点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可以形成的大概图示如下:

新基建的内涵、意义和隐忧 ,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分析

图片来源:智能交通网

四,发展新基建的两点隐忧或建议

根据互联网大脑模型的特征和进化规律看,对于这次新基建的发展,也可以提出两点可能的隐忧或建议。

第一点是新基建对科技生态的拉动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过于超前,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发育图中可以看出,理想状态是,任何一个技术的发展需要与当时的科技整体生态相匹配并有坚实的技术生态基础。譬如2005年云计算的兴起是谷歌,IBM,雅虎等科技巨头对上个世纪提出的B/S架构扩展形成的。2013年大数据的爆发是在之前社交网络,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基础上产生的。而2015年兴起的人工智能是基于互联网企业的巨大算力,互联网产生的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类脑结构逐步成熟后与人类社会结合产生的诸多应用场景。如果在社会应用,科技生态整体没有匹配成熟之前,过早和过度的发展某项技术,可能会带来资源浪费和应用场景与技术的脱节。需要管理者平衡和评估新技术的发展阶段与社会需求的切合关系。

第二点是虽然新基建重点发展了人类社会的技术神经系统,但依然需要工业,农业,城市建设,能源等肌肉和骨骼的配合。从互联网大脑模型看,新基建涉及的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总体对应了不同方向的科技神经系统。这些神经系统最终还是要为驱动人类社会的各个产业提供动力。如果传统基建或老基建不发达,新基建的能力就没有充分的用武之地。而且传统基建,传统行业的发展有其自有规律和技术壁垒。有些并不会因为新基建的发达而自动更新换代。需要传统行业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完善产业链条,然后与新基建的技术结合,这样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够得到巨大的提升。

阅读剩余 39%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思科5000万美金欲投中国物联网

    对于目前思科在中国的投资方向,张柏舟指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硅片、内容科技生态系统和存储这六大板块。并且他反复强调思科未来在中国的投资将主要以战略投资的方式进行,控股希望低于20%。

    2024年6月14日
  • 海康威视如何测试摄像头(海康威视测试摄像头的软件)

    海康威视如何测试摄像头 1. 原材料检测 在生产摄像头之前,海康威视首先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这包括检查摄像头的感光元件、镜头、电路板等核心部件的质量和性能。只有通过了原材料检测…

    2024年9月29日
  •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又有11项颁布实施

    最近,《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又有11项经审核批准,自2008年8月4日起开始执行。

    2024年1月28日
  • 智能视频监控的市场现状与应用前景

    目前的智能化视频监控主要包括:身份识别、智能行为分析、视频诊断等。其中身份识别包括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智能行为分析包括虚拟警戒区域、智能跟踪、物体的遗留和丢失、异常行为检测、人员聚集等;视频诊断主要检测视频信号异常、画面冻结、镜头的遮挡和偏移、抖动等。

    2024年4月16日
  • Wi-Fi无线保真技术:从局域网到物联网

    目前,物联网已经得到各国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有人预测未来的物联网是比现在的互联网大30倍的万亿元级规模的市场,相信在产业链中各大企业的鼎力支持和推动下,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必将成为当前信息技术网络化发展的最新趋势。

    2024年7月27日
  • 博世前端视频分析技术将成为其全线IP摄像机标配

    在未来一年,从IP4000系列开始,博世IP摄像机将全线配备前端视频分析技术。博世星光级系列将率先装备全新基本视频分析技术(具备一整套15种分析算法),首先从DINIONIP6000星光级固定盒式摄像机和FLEXIDOMEIP6000星光级固定半球摄像机开始。高端IP7000和IP8000星光级摄像机系列则将全线配备博世最先进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其中采用了多达17种不同的分析算法。

    202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