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7月9日至11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0云端峰会将在上海举办,其中法治论坛主题为“人工智能的权利义务与法治实践”。本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起“人工智能与法治”专题月读书会,以“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社会治理”为题的读书会,分别于7月3日、4日举办。
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上海政法系统以一套软件的投入使用回答了这一问题。“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简称“206系统”)的诞生,是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破解司法难题、推动司法改革的成功实践。《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一书记录下这一推动司法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
“206系统”主要运用图文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语音识别、司法实体识别、实体关系分析、司法要素自动提取等人工智能技术,确保刑事办案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二级大法官崔亚东指出,虽然“206系统”的智能性使其从工具变成了助手,但并不能替代民警办案、法官判案。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法治作为保障,建立人工智能法治体系,打造人工智能法治高地很有必要。现阶段,将这套辅助办案系统由刑事推广至民商事、行政领域,在民法典颁布实施的背景下,意义重大、作用深远。只有主动拥抱新科技、运用新技术,走好融合发展的道路,才能促进司法文明与公正。
人工智能会给政府治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可称之为“政府效率革命”。长远来看,人工智能的大量应用会减少行政成本,但短期来看却未必,新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会造成数据存储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增加。
在读书会现场,华东政法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院长高奇琦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数据是否越多越好?他认为,不仅仅是企业之间,政府各个部门间也存在某种意义上的数据竞争。数据集中有利于效率,但太过集中可能会导致权利的滥用;数据分布则会形成一定的平衡,但可能会造成彼此“扯皮”。
尽管目前的人工智能是一种弱人工智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治理风险。算法推荐会使人们看到的世界变得片面、不完整。比如,入住酒店时的同房同天不同价,酒店通过客户的用户画像,提供不同的价格。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上海数据治理与安全产业专业委员会专家何渊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的五大治理风险:隐私保护、数据泄露、伦理问题、数据战争和国家能力。他指出,数据是一种财富,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数据争夺战屡见不鲜。国家数据能力是未来国家不可或缺的治理能力。要避免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技术能力替代国家的认证能力;互联网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个人的隐私将不复存在;若无监管,互联网公司恐会变成国家无法控制的巨兽。
自2018年以来,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经连续三年推出人工智能与法律领域的系列图书――“独角兽法学精品・人工智能”丛书。丛书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算法等与法律交叉领域的最新学术前沿内容。今年上海书展期间,该丛书即将推出第三辑,包括《数据的边界: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驯服算法:数字歧视与算法规制》《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2》三本译著。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