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优势 毫米波雷达逐步融入智能家居

独居老人居家健康状况如何监测?市场上现有两大技术路线。一类通过智能手环、睡眠带等可穿戴设备,监测老年人身体状况。另一类以摄像头视觉路线为主,子女借助家装摄像头,监测老年人是否有意外情况发生。然而,这两类监测路线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大优势 毫米波雷达逐步融入智能家居
  老年人如何养老?
  “9073”。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在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然而,对于占比最高的居家养老老人来说,健康情况如何监测?意外跌倒如何及时响应?独居老人健康如何保障?
  为此,各大硬件厂商开拓出一条全新的技术方案――毫米波雷达。
  用于健康监测毫米波雷达具有三大优势
  独居老人居家健康状况如何监测?市场上现有两大技术路线。一类通过智能手环、睡眠带等可穿戴设备,监测老年人身体状况。另一类以摄像头视觉路线为主,子女借助家装摄像头,监测老年人是否有意外情况发生。然而,这两类监测路线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老年人对于时刻佩戴手环、睡眠带等可穿戴设备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而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危害性最大的跌倒,手环、睡眠带也无法监测。家用摄像头对老年人隐私保护性差,无法监测卫生间这类跌倒可能性最高的环境。
  更舒适,更好保护隐私,能够同时捕捉行动、身体姿势、心率、呼吸等多种类型数据,这是毫米波雷达相较于过往健康监测产品的三大优势。
  “更好地保护老年人隐私,这是毫米波雷达的优势。”长沙莫之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康养事业部副总经理刘百超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毫米波雷达在保留老人动作信息的同时,并不会识别用户面部信息等其他敏感数据,老人用起来会更放心。”
  相比于佩戴型监测产品,毫米波雷达的监测更加无感。“只要在卫生间、卧室等房间里安装一个小设备,就可以实现单个房间的智能监测。”云帆瑞达总经理李刚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件毫米波雷达监测单品的体积和家中常见的烟感报警器相仿,能够监测6到7米内人体的运动状况,足以满足一个房间内健康监测需求。”无需贴身佩戴,这使毫米波雷达可以对老年人动作、行为进行无感知化监测,舒适性更强。
  近两年,国内外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头部厂商都相继推出了适用于居家监测场景的毫米波雷达产品。海外车规级毫米波雷达和芯片大厂德州仪器、英飞凌都推出了用于居家环境的毫米波雷达产品。德州仪器推出60GHz的毫米波雷达SoC,可用于浴室、卧室、养老院等地,用以判断老年人是否跌倒。英飞凌发布的BGT60TR13C,可实现人体动作检测、生命体征监测,未来可用在智能家居中,也可用于老年人健康状况监测。瑞典半导体公司acconeer同样将毫米波雷达应用在医疗保健、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中。
  国内厂商也在纷纷探索用毫米波雷达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的可能性。专精于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研发的长沙莫之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ISF-J10型室内应用监测毫米波雷达,可通过发射60GHz电磁波并处理回收信号,获取雷达近距离内人员跌倒状态、心率、呼吸等信息。毫米波雷达供应商云帆瑞达科技有限公司亦推出毫米波雷达模组,可集成在家电中,实现跌倒报警、睡眠监护、呼吸心跳监护等功能。
  前景广阔市场待开拓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13.5%。老年人口的增长对智慧养老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预期。
  对市场前景的看好,是国内外毫米波雷达厂商进入智慧康养市场的原因。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应用市场总监李国豪称,根据市场调研做出的预测,未来10年内,家居健康监测产品的安装量将由今年的2000万台增长至1.8亿台。
  在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湖南省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321万人,占总人口的19.88%;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4万人,占总人口的14.81%。刘百超所在的莫之比智能科技位于长沙,湖南省内市场是产品起始阶段最主要的推广市场。刘百超表示:“要是能够争取到湖南省老年人口千分之一的市场,就足够企业盈利了。当前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从当前市场应用情况来看,毫米波雷达的市场应用,以车规级应用为主,在家庭健康监测、医疗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还处在试水阶段。刘百超表示,许多终端厂商对于毫米波雷达的应用形态仍在探索,究竟集成在哪种类型的家用电器上,以何种形态将产品推向市场,是终端厂商正在思考的问题。
  部分厂商已经推出了搭载毫米波雷达的家用监测产品。清雷科技发布了“贝加安智慧康养生命支持系统”,可以全天时全天候、非接触式地进行室内场景下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谷歌Nest Thermosat温控器中集成了毫米波雷达,可同时实现睡眠质量分析检测。云帆瑞达推出了多款家用毫米波雷达整机设备,具备人体跌倒报警、睡眠呼吸监护、睡眠质量监护、人体呼吸心跳等功能。
  然而,此类产品的市场推广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巨大的拓展空间。
  刘百超表示,莫之比智能的康养用毫米波产品,当前很大程度上面向社区养老的模式,C端市场的开拓仍然有限。
  而向C端拓展,高昂的价格仍然是其面临的阻碍。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当前,集成化的家用毫米波雷达的价格在500元至1000多元区间波动。而若产品市场拓展、产销量提高,单只毫米波雷达的价格最低有望降至100元以下。
  提高技术成熟度完善行业标准
  车规级毫米波雷达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技术,但作为康养监测,其技术还有待继续成熟。相比于车规级应用,毫米波雷达在健康监测的应用上对敏感性的要求更高。李刚表示,毫米波雷达应用在跌倒报警、睡眠监护的应用已经成熟,但是在心跳监护上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于毫米波雷达供应商而言,要推动该产品向医养市场拓展,提升对人体的细致捕捉敏感度、优化分析水平,是现阶段最核心的任务。
  缺乏行业标准是企业当前面临的另一个核心问题。由于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各家厂商都在摸索自己的技术路线,探索自己的技术标准。缺乏行业统一标准,是毫米波雷达向医养监测领域拓展的另一个问题,需要行业内整合意见,构建行业标准。
  为应对社会老龄化,GfK中怡康大家电事业部总经理彭显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共养老设施正在处于逐步优化提升过程中,家庭养老是当下甚至是一段时期内的必然选项,很多养老设备也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产品。”在彭显东看来,未来,居家养老产品发展有两大趋势,简单化和智能化。
  智能化应用,融入AIoT全屋智能管理体系,或许是提升毫米波雷达在康养监测领域市场应用的关键突破口。作为一种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健康监测对于物联网技术有天然的亲和力。毫米波雷达的健康监测功能的实现,本身便需要借助于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才能实现向用户终端进行报告、通知、警报。部分产品功能的实现,还需要购买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服务。而包括华为、小米、三大运营商在内的企业,均在布局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态。其中,华为推出了全屋智能AI超感传感器,搭载毫米波雷达,用以追踪人体位置、行动轨迹,以实现屋内空调、灯光等的智能调控。借助智能家居行业既有参与者的力量,或许可成为毫米波雷达进入健康监测领域的关键。(记者 姬晓婷)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上海:5G已覆盖核心区域 率先打造AI+深度应用

    从3G、4G到5G,信息基础设施能级“三级跳”;信息化赋能百姓民生智能化,“一网通办”带动政府服务效能增强;政府数据资源庞大,蕴藏着巨大的创新力,上海在国内率先有序开放“大数据”……综合国内第三方权威机构发布的智慧城市评估报告,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持续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2024年4月11日
  • 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市场开幕 智慧体验打造创新模式

    9月26日至10月7日期间,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与中关村中安安防产业发展促进会共同主办,北京蓝盾世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设计市场”将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与观众正式见面。

    2024年1月30日
  • 新疆发布智慧社区建设《导则》

    根据《导则》,我区将从通信基础设施、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智慧家居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建设智慧社区(小区)。《导则》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智慧社区(小区)的建设。

    2024年1月27日
  • 江苏省发布“新基建”若干政策推动智能泛在感知网、雪亮工程和升级版“技防城”建设

    值得强调的是,《政策措施》明确深化智慧警务建设应用。在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下,统筹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应用,整体推动智能泛在感知网、雪亮工程和升级版“技防城”建设,科学整合布建前端多功能感知设备,加快推进与政府部门、社会单位等自建视频监控的联网共享,构建“全城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智慧天网。深入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中心建设,升级完善全省公安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等基础设施,切实做强警务“智慧大脑”。

    2024年1月27日
  •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北京智慧小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日前,北京市首个智慧小区建设媒体开放日活动在昌平区顶秀青溪家园举行,北京智慧小区建设帷幕正式拉开,集合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商务、智能家居的未来小区生活提前到来。

    2024年1月31日
  • 2021年中国智能养老设备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预测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定义,智能养老设备是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具备显著智能化、网络化特征和健康养老服务功能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

    2024年4月17日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