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从综合安全的理念出发, 讨论人类社会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需求,探讨维护和保障人类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有效措施,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综合安全的理念
社会公共安全的出发点与归宿,现代人类的安全观与安全需求:
1. 综合安全的理念
人类在“生存”和“温饱”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安全”就成为首要的需求。
“安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人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需要安全,工作、学习、娱乐、旅行需要安全,在陆上需要安全,在水上、空中也需要安全,吃的、喝的、用的,甚至吸入的空气也需要安全;身体的健康、个人的财产,个人的隐私需要得到保护,如此等等。一般说来,人的安全需求包括生存条件的满足(生活、工作的安定)、健康的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等。而对于社会、国家而言,安全的需求既包括保障每个自然人的安全,也包括保障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安全,因而具有更多、更广的安全需求。
所谓“综合安全”,简言之,就是时时安全和处处安全。就是政府、社会和民众共同参与,为全社会和全体公民创造一个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多层次多角度的安全保障,或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综合安全”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大安全观,是现代人类对安全需求的一种综合表述。
2.对安全风险的初步分析
安全与风险是对立统一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要保障安全,就要预防风险。风险的发生意味着安全的被破坏,而安全的实现则标志着风险的被克服或被战胜。
对人类安全的威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来自自然界或主要是自然因素引发的安全威胁,可以称之为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威胁;另一类是来自社会人文环境或主要是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威胁,可以称之为社会人文属性(或社会属性)的安全威胁;第三类是上述两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对安全的威胁。
来自自然界的自然属性的安全威胁,大致包括:
――宇宙演化、天体运动过程中引发的对整个地球及其人类安全的威胁
――地球运转过程中地壳变化引发的对地球局部区域的人类安全的威胁(火山爆发,地震等)
――地球大气层运动变化引发的对地球局部区域人类安全的威胁(水灾、旱灾、台风、飓风等气象 灾害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来自社会人文环境的社会属性的安全威胁,大致包括:
――战争(常规战、核战、生物化学战等)
――恐怖与暴力(劫持人质、施放生物病毒、有毒化学物质等)
――社会治安犯罪(盗窃、抢劫、破坏、凶杀、纵火、爆炸、投毒、诈骗等)
――经济犯罪(抢劫银行、伪造货币(证券)、网上诈骗等)
――信息网络犯罪(非法入侵、窃密、施放病毒、网上攻击等)
来自自然和社会两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而引发的安全威胁,大致包括:
――动植物疫情
――人类传染性疫病
――食品、药品(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危险品安全事故(各类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性物品等)
――生产安全事故(煤矿、建筑、压力容器、大型娱乐设施、核设施等)
――交通安全事故(公路、铁路(含地铁)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等)
――消防安全事故(各类民间火灾、森林火灾、恶性爆炸事故等)
――环境卫生安全事故(电磁辐射污染、有毒有害气体污染、有毒有害液体排放等)
――生态安全事故(生态失衡、水土流失、草原荒漠化等)
3.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防灾与减灾、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社会公共安全的永恒主题
对于公安机关来说,较多考虑的是与社会治安稳定相关联的社会公共安全,或与损失预防(消防、安防等)和犯罪预防相关联的社会公共安全。实际上,人们对安全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危害健康和危及生命安全的威胁的预防,对战争、恐怖、暴力的预防等等,都属于安全的范畴,都应该有防范的措施和手段。因此,树立综合安全的理念,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去分析、认识“安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已不仅仅是公安机关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所谓社会公共安全,并不只是以预防和打击犯罪为主要内容的狭义的社会公共安全,而是包括“公共卫生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等内容在内的广义的公共安全,甚至包括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在内的宏义的社会公共安全。
二.构筑社会公共安全综合防控体系的构想
五大支撑体系、一大网络工程、三大运行机制:
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保障社会成员的综合安全,需要建立社会公共安全的综合防控体系。而综合防控体系的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支撑体系的支撑,需要建设政府――社会(各单位、各社会组织、各企事业单位)――公民多层次的综合安全防控网络,需要建立和完善保障防控网络发挥效能的运行机制。在平时,防控网络保障社会各业的正常运行和全体公民的正常生活、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它能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将各类突发性灾难扼杀于萌芽状态或将其损失降低至最小。
一个相对完整、比较科学的社会公共安全综合防控体系,至少应包括三大要素:支撑要素(法治要素)、工程要素(硬件要素)和运行要素(软件要素)。
支撑要素包括:
法律层面的支撑、科技层面的支撑、产业层面的支撑等,可以称之为防控体系的法治要素;工程要素:就是要建立一个能覆盖应防护范围的、“平战结合”的、多层次的综合防控(工程)网络,可以称之为防控体系的硬件要素;运行要素:就是在支撑要素的保障下,建立一种能够充分发挥防控网络(硬件要素)所有功能的运行机制,可以称之为防控体系的软件要素。
根据我国20多年来安全防范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社会公共安全综合防控体系的建设,应构建五大支撑体系、实施一大网络工程、建立三大运行机制。
五大支撑体系是:社会公共安全综合防控体系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合格评定体系、科学研究体系、教育培训和社会动员体系、产品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
实施一大网络工程是:建立以城市报警与监控网络为基础的综合防控网络。
建立三大运行机制是:建立和完善实施社会公共安全综合防控的管理(服务保障)机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网络运营机制、符合提高政府执政能力要求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