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就化“堵”为“通”吗?

今天,已经有很多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在使用中体现出种种价值。但是,对于城市交通来说,由于所包涵成分非常复杂,“智能”往往找不到“落脚”之处。系统虽然先进,对硬件和网络的投入也很巨大,然而道路照旧拥堵,形成十分尴尬的局面。

    今天,已经有很多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在使用中体现出种种价值。但是,对于城市交通来说,由于所包涵成分非常复杂,“智能”往往找不到“落脚”之处。系统虽然先进,对硬件和网络的投入也很巨大,然而道路照旧拥堵,形成十分尴尬的局面。
 
     要让智能有落脚之处
 
     理论和现实要匹配才能够指导实际,交通系统的成效或缺失在实际运行中让人一目了然。一般说来,交通由“道路”、“车辆”和“行人”构成,通过信号系统“整合”指挥车辆和行人通行。而在现实中,不仅行人总是试图置身于“交通规则”之外,就是车辆也不乐意听从交通信号的指挥,而“默不作声”的道路,又经常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
 
     智能可以指挥交通信号;然而,不论有意还是无意,交通信号经常对拥堵情况无能为力。虽然红绿灯在照样变幻,但当流速接近于零之时,车辆寸步难行,系统全面瘫痪,几乎等于“死机”。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研制能够进行计算、推理和其他思维活动的智能机器,这就是人工智能;从理论上来讲,它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学、认知科学、数学和哲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从物质和技术基础上讲,它要通过电子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来“现形”。
 
     众所周知的“激光照排系统”,激光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但是因为有了王选的“字体压缩”技术,照排系统才获得成功。在王选还没有名气之时,品牌自然要借助“激光”的高科技之势。然而,对于“智能交通”,除去计算机和信号采集之外,其他学科(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论、心理学、神经学、认知科学、数学和哲学)又何在呢?仅仅利用到了计算机技术,而没有进行综合的构思和调整,“智能”终将无落脚之处。
 
     “智能”在于思维调整
 
     我们的智能交通建设还在初级阶段,就是披挂外衣,也难副其实。虽然交通和公共交通的整体管理水平都在提升,然而距离“智能”还有差距,思维和战略的调整势在必行。
 
     ①智能公交调控要有大手笔。公交车“刷卡乘车”之后,乘客的出行数据已经实现了“精细化”,然而调控举措还未见出台。而且交通问题的实质和能源类似,在于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削峰”。“限车扩路”破解“出行高峰”的办法投入巨大,而如果利用价格杠杆,可能就简便易行。如在轨道等公交系统实行“早优惠”,在指定时刻之前给予6折刷卡优惠,或者出售“早晚月票”,可以轻易达到调整客流、充分利用道路资源的目的。
 
     智能调节如果仅局限在一种运输手段中,难于获得效果。因此,智能公交意识要在高层决策实施。
 
     ②要改变机械管理的习惯。所谓的位置服务与定位技术正在如火如荼地应用,然而公交车辆却仍然不能一厢情愿地进退自如。路面上经常见到的情景是:拥堵之后,被困良久的公交车队一路欢歌地结队前行。而乘客们都知道,随着尾车的“短距离”跟进,新一轮的堵车或是延误又将开始。
 
     在运行秩序被破坏之后,公交公司车队和司机的要求是恢复“秩序”;而对后续乘客来说,是希望“行车间隔均匀”。如果在总站有车可发的前提下,保持公交车的队列距离,就是保持了均衡运输。“智能”管理应当改变旧的机械发车秩序,而对运行秩序有新的理解和柔性调整。
 
     ③建立适应全局的运营平台,调控车队利益。公交运营体制和系统支持平台的关系还没有定论,宝贵的运力与大量的需求之间如何平衡利益,也还没有见到说法。其实只要有了数学模型,就可以更精细地实施管理,效果还会优于单纯的行政指挥。
 
     总之,“人车路”是一个整体,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削峰!保持车速!间隔均衡!零换乘!成本和利润切分等等!要让信息化适应道路运输能力才有智能公交的发挥余地,才不会以牺牲服务质量和乘客增加支出为代价。
 
     为“智能”打造应用环境
 
     从北京的城铁13号线与环线地铁的换乘改造中,可以看出现代运输模式的要求是“全程封闭”,然而,两条线路的物理距离已经造成无法缩短的“硬伤”。这就是一个极大的教训,活生生的事例。
 
     在建设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中缺乏战略性思考,就会使智能系统的实际效用大打折扣,而且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可能会在新的层次上重复上演。石景山的公交枢纽建设中提出,接受教训,坚决不在枢纽建设中安排房地产项目,这使乘客们看到了希望。
 
     因此,笔者重申:硬件设施和技术的进步不等于系统思想的先进,没有一个先进的战略思想,硬件的优势也无法发挥,任何行业的“智能”都无从谈起。
 
 
 
 

“智能+交通”就化“堵”为“通”吗?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工信部发布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提出要提升高端智能硬件产品有效供给,面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提高智能硬件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加强产品功能性、易用性、增值性设计能力,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供给模式,强化应用服务及商业模式创新,提升高端智能穿戴、智能车载、智能医疗健康、智能服务机器人及工业级智能硬件产品的供给能力。

    2024年1月30日
  • 乐橙智能服务解决方案正式亮相安博会

    此次发声代表乐橙对于智能硬件技术和产品的思维进阶:不再以单个产品出现,而是针对不同领域提供完整的服务解决方案,实现了乐橙与大华“行业解决方案”的有效衔接;更意味着乐橙在进军智能硬件和视频云服务市场阶段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提供了互联网时代全新商业模式形成的可能性探索。

    2024年1月29日
  • 智能家居开放互通成趋势 生态圈之战引群雄纷争

    2014年至2015年初期间,BAT(百度、阿里、腾讯)、小米、京东、海尔、美的等互联网和家电巨头已经开始以投资和联盟等形式,在智能生态圈跑马圈地。据统计,2014年智能硬件行业融资事件达到38起,总融资金额突破47亿元。

    2024年4月6日
  • 智能家居智能门锁解决方案

    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行业的重要风口,成为各企业抢夺的重点,拥有智能家居一级入口之称的智能门锁也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深智云智能锁行业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快速实现门锁的智能化升级,迅速抢占智能家居市场。

    2024年1月15日
  • 移动互联 2014智能家居创新产品三趋势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交织影响下,创业者、投资者、互联网巨头、家电企业等纷纷涉足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关注度持续火热。近年,在智能家居领域,创新智能硬件、软件更是层出不穷,这为智能家居产品创新带来新思潮。

    2024年4月6日
  • 酷视发布多款智能新品 涵盖安防多个领域

    酷视发布多款智能新品打造的智慧生活的生态链包括家庭娱乐购物、智能家居、家庭智能监控、智能医疗和家庭网络金融5个领域,涵盖了家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助力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

    2024年1月31日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