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时间,物联网概念红遍大江南北,成为社会和产业界热切关注的词汇。通过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等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应用也早已在很多行业中有广泛使用。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多数专家对此技术的推广抱审慎态度,甚至认为目前不过是概念炒作,真正产业化尚须时日。对此,《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专访了同方股份[15.52 -1.71%]有限公司ITGroup总工程师(CTO)周洪波博士及数字华夏(北京)营销传播机构首席顾问姜培峰。
《中国产经新闻》: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它不只是个技术手段,“应用”才是物联网产业的核心。但是,多数专家对此技术的推广抱审慎态度,甚至认为目前不过是概念炒作,真正产业化尚须时日。您对此有何看法?
周洪波:看你如何定义“物联网”概念,其实物联网的产业化应用早已经开始,有很多已经实现的应用都可以算是物联网/M2M应用,例如:气象数据收集,消防联网,物流防伪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空气质量检测,车辆在线监测,地铁综合管理系统等等。目前这些应用基本上都是分散运行在各部门的“内网”系统中。例如,各地建立的环保监测系统,随着“物联网”理念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将来这些系统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全国联网,由国家统一搭建管理,以“月租”的SaaS营运商的方式运作,避免低级、重复建设。
姜培峰:核心是应用,只要能够应用起来,技术、市场、人才都会因此而集中,因此而加速,所以我倒认为,虽然限于目前的技术手段和社会环境,但只要能够应用的环节尽快使用起来就是最关键的。比如,全球移动定位系统已经不仅被车、物流等广泛使用,海尔的UHOME家电业已经有了初步的物联网的感觉,只有不断地被应用,才可能长久发展。
《中国产经新闻》:面对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您认为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克服困难和障碍,从而使物联网的产业化运用得以良性发展?
周洪波:“物联网”和“互联网”一样,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影响目前还难以预测。这也是物联网的概念被各国领导人重视的原因,目前企业应配合国家,确定几个具体的行业杀手应用,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楼宇等领域的全国性连网管理,再具体一点,例如把全国的政府大楼统一联网,做节能减排示范工程。找好切入点和突破点,是物联网产业化得以良性发展的关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