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怎样“落地”于实体经济

物联网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物联网的概念是1999年提出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整合传感、通信和信息处理等技术,按约定的协议,把相关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物联网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物联网的概念是1999年提出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整合传感、通信和信息处理等技术,按约定的协议,把相关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使人类能够以更加精细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从而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些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正因为如此,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之后,立即引起了政府、经济界和电子信息业界的广泛关注。

但是,物联网实际应用的推进却比较缓慢。究其原因,根本就在于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社会生活服务和公共管理领域,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并不紧密,只限于生产监测等信息化服务方面。也就是说,物联网尚未与实物产品的有序高效流动联在一起,仍然处于没有“落地”的悬空状态。如果从当前所界定的物联网概念看,这种通过传感技术将互联网与物品连接起来的网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一些专家就严格地将之界定为传感网,也就是认为传感网并不等于物联网,而与互联网一样都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怎样“落地”于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社会财富积累的源泉。无疑,物联网能够为人们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生活服务和公共管理,具有重大社会价值。但是,物联网只有社会价值是不够的,因为那将使它无法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并可能重蹈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的覆辙。物联网只有与实体经济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这一意义上讲,物联网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生命力取决于它能否“落地”于实体经济。

物联网怎样才能“落地”于实体经济呢?从物流切入应该是一个上佳选择。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物流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特点,决定了它是物联网“落地”于实体经济最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的领域。从我国情况来看,一方面物流发展很快,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物流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分散、缺乏整合、秩序较乱、成本过高等问题,亟须新的管理技术来提升发展水平。

物联网难以“落地”于实体经济,作为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发展水平又“升”不上去,这一“落”一“升”的双向需求就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结合点和巨大空间。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能够有效提升物流的智能化水平,使物流进入智能物流形态。所谓智能物流,就是通过物联网的应用,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交换等技术完成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活动,以“智慧”的方式实现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移动,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服务,同时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社会物流管理体系。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