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目前,我国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尚有上升空间。据调查,我国总体园区的产业发展与活力水平指标的平均得分率为39.17%,其中企业创新政策和信息化政策支撑水平两个二级指标的得分率分别为38.80%和32.40%;电商交易商贸总额占比达到了园区业务的一半以上。园区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活力,企业创新和企业信息化正式活力的源泉。而在企业创新方面,除园区企业自发性形成创新氛围,推动园区产业创新外,还需相关部门加以鼓励和引导。
图表1:园区产业创新与活力水平指标平均得分率(单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城市尤其是较为发达的城市,饱受”城市病”的困扰。”智慧城市”这一新兴词汇应运而生。众多发达国家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刺激经济发展和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目前美国、新加坡、丹麦、瑞典等国家已纷纷迈入这一试验田,中国也将北京、天津、上海等90个城市纳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慧城市这一先行概念的引导之下,”智慧园区”的理念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智慧园区是园区信息化基础上的2.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既反应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又具备了一定不同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的独特性。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党中央和国务院也更加注重智慧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从2012年至今,颁布了多项政策推进智慧园区的建设,国内更多的各类型园区投身于园区的智慧化建设中。
图表2:近年来我国智慧园区发展历程概况
园区发展处过渡期,智慧园区地域发展格局明显
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园区正在从传统的工业园区向新区过度,在形式上有从低级向高级,由单一向综合园区发展的趋势。尤其是经开区和高新区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内容升级,打造多产业聚集和社会服务职能,并逐步向新区方向发展。在新区阶段,商业、金融等配套服务进入园中,产业中心逐渐形成,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开始全面布局。
图表3:我国产业园区发展阶段及特点
从空间维度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智慧园区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大量的园区平台作为基础,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西部地区凭借产业转移机遇,结合各自地域特色和园区产业发展基础,正加紧布局智慧园区建设工程。在接下来的3到5年内,中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或将来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
图表4:我国智慧园区分区域发展模式
智慧园区将出现信息化、互动发展,管理融合三大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智慧园区目前发展情况,未来将迎来以下主流趋势。
信息基础设施与电子政务依然是新建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且智慧园区建设中非常注重公共领域管理与服务,紧紧围绕公众需求,加快建设面向个人用户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惠及人人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智慧园区建设将强化与园区产业的互动发展。一方面,智慧园区将会朝向创新化、生态化发展。未来智慧园区建设将会更加注重高新技术、生态环保型等产业的发展,融入低碳管理理念将新的技术、管理手段、管理平台与园区的创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产业发展相结合。引入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智慧产业,逐步形成”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务”一条龙园区产业格局。
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进一步融合。产业园区透过核心和关联产业的聚集,达到产业规模效应,人才和知识聚集,生产力提升,供应链效率提升。未来城市发展与管理可以以智慧园区建设为牵引,拉动智慧城市建设,并将智慧园区的管理职能融入到智慧城市的管理体系建设中去,实现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打造极具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化”城市管理体系。
图表5:我国智慧园区发展趋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