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2020年12月30日凌晨,挪威遭遇了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坍塌面积近 2 平方公里,附近的阿斯克(Ask)村受创严重。
凌晨 4 点,挪威应急救援队接到警报。此时,室外气温低至零下 23°C,风速高达18.4米/秒,天气极度恶劣。救援队员需要尽快找到废墟中被困的受灾者,同时还面临着二次滑坡的风险。
救援队长肯尼・奥塞鲁德(Kenny?serud)表示,这是挪威应急救援队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救援任务。
救援队迅速部署了多台大疆经纬 M300 RTK 无人机,克服了低温和大风的影响,空地结合,定位、救援幸存者。救援工作整整持续了 40 天,大疆无人机提供超过 270 小时的空中保障,这也成为有史以来欧洲最大的无人机救援行动。
救援人员迅速部署经纬 M300 RTK 无人机
红外热成像,打开夜间救援通道
12月的挪威,正处于昼短夜长时期,白天只有短短的6个小时。如何解决夜间视野受限的难题,考验着所有救援人员。大疆经纬 M300 RTK 无人机搭载禅思 H20T ,打开了夜间救援通道。
夜间搜救
红外热成像相机从空中采集受灾区域的数据。在无人机落地一小时内,第一张灾区红外三维模型生成了,并被同步给所有救援人员使用。救援队表示,红外模型对本次行动极为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全局的态势感知,让救援人员在黑夜中也能安全行动。此外,由于红外相片尺寸较小,极大缩短了建模的时间。
夜间搜救
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展开,热成像在侦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指挥中心持续观测无人机回传的热成像画面,通过感知人与建筑水泥、雪地的温差,及时发现被困或被埋的受灾者。
无人机与直升机一“搜”一“救”,配合默契
在救援行动中,直升机常用于快速侦察及接应受害者。但在侦察时,直升机视野狭窄,且灵活度有限。另外,直升机的旋翼桨叶产生的湍流量大,极可能带起来被毁房屋和杂物的残骸,对救援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在本次搜救行动中,无人机与直升机一“搜”一“救”分工明确:无人机快速侦察,通过打点定位获取目标位置,并同步给直升机,指导直升机救起受困者。
无人机与直升机搭配作业
DJI Pilot APP 将多维度数据整合在同一界面
极大提升作业安全性
经纬 M300 RTK 的遥控器软件界面数据丰富,避障信息明确、精准,这使得无人机和直升机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容易。因为二者经常同时在空中作业,在共享空域中, 详细的导航及避障信息减少了不同类型飞机之间相互影响的风险。
在救援行动开展 20 多个小时后,无人机通过热成像识别出了一条小狗被困,由于救援直升机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到达狗的位置,救援人员指挥经纬 M300 RTK 持续徘徊在空中,并打开探照灯为直升机导航,直到小狗被安全救走。
无人机持续灾区监测,保障救援人员安全
在发生山体滑坡后,幸存者和救援人员都面临着二次滑坡的风险。为此,救援队设置好航线后,便让经纬 M300 RTK 定期、多次建模,将实时的坐标与最初的影像进行比对,以提醒救援人员注意滑坡带的移动或其他变化,提前做好准备,避开危险地带。
灾区模型
本次救援行动的空间数据分析师 Dan Richard Isdahl-Engh 高度肯定了无人机的航测能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这么精确、实时、高分辨率的灾区模型,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以往,这种情况只能等待卫星拍摄的正射影像来判断。不仅时效性差、分辨率低,遇上这种阴天、多云的天气,卫星图作用更加有限。而无人机的低空视角,提供了绝佳的解决方案。
高强度持续作业,对无人机的性能是巨大的考验。大疆经纬 M300 RTK 续航时间长达55分钟,只需两组电池就可以满足无缝轮转作业。
指挥中心正在研究无人机回传画面
挪威应急救援队提出,无人机最宝贵的价值之一就是为救援人员提供情境意识,基于对现场的全面认知,救援人员才能更最大限度地高效行动,同时确保自身的安全。
在此次挪威山体滑坡事故后,消防员、警察、无人驾驶员、直升机飞行员、分析员甚至本地居民都参与到了救援行动中。在他们的背后,无人机提供的现场数据串联起了各方救援力量,协助他们完成各自的使命,并守护他们安全返航。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