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寒冬”只是假象:技术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自1956年AI“诞生”以来,其发展经历了两次“寒冬”,分别处于上世纪的70年代和80年代。虽然技术上的缺陷或障碍,似乎是直接导致这两次“寒冬”出现的原因,但更为深层的原因恐怕还是人类自身的认知所引发的。

人工智能“寒冬”只是假象:技术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所谓的“人工智能寒冬”,其显著特征就是投入的研发资金快速下降,而这恰恰反映着人类自身对技术的认知变化,而非人工智能技术真实的发展情况。


2016年人工智能(AI)的爆发,让公众对其的关注,更多集中于人工智能时代是否降临,即人类是否会因为人工智能技术而失去工作,甚至是为AI所统治。但三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寒冬”的声音悄然而至。


自1956年AI“诞生”以来,其发展经历了两次“寒冬”,分别处于上世纪的70年代和80年代。虽然技术上的缺陷或障碍,似乎是直接导致这两次“寒冬”出现的原因,但更为深层的原因恐怕还是人类自身的认知所引发的。


换句话说,所谓的“人工智能寒冬”,更像是一种人类心理现象的反映,而非人工智能技术真实的发展情况。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技术而言,任何技术的发展路径必然是螺旋式的,不可能一帆风顺。


就像促成这次人工智能浪潮的深度学习一样,虽然目前已在很多领域应用,但机器智能并不会随着其深度(层次)越多,而呈现出指数级的发展。它同样存在极限,并非大家所预期的那样,可以无限延展下去。


因此,即使是深度学习之父的Geoffrey Hinton也在转而寻找其他方法。比如,他提出的胶囊网络技术,就被视为用于补充,甚至挑战深度学习地位的算法实现方式。而用深度学习创造出AlphaGo的DeepMind公司,则转向强化学习。


所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AI并不存在所谓的“寒冬”。但从投入的研发资金上看,AI确实又经历着过山车似的曲线。


如今所谓的“人工智能寒冬”,其显著特征就是投入的研发资金快速下降。而这恰恰反映着人类自身对技术的认知变化:当人类对AI的发展过度乐观,便会产生过度承诺,引发众多资金争相涌入。而一旦这种承诺无法兑现,产生悲观的预期,又导致投入资金急剧减少。第一次“人工智能寒冬”正是这种过程的真实体现。


有着“人工智能之父”之称的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家马文・明斯基在1970年对媒体表示,“在三到八年内,我们将拥有一台具有普通人类智能的机器”。现在看来,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预言。因此,当这种说法被证伪之时,也就导致了后面随之而来的“寒冬”。


1973年,受英国科学研究委员会的委托,詹姆斯・莱特希尔爵士对AI的情况进行评估。在报告中,他批评AI未能实现其“宏伟目标”。正是这份报告,导致英美学术机构对AI失去信心,进而导致资金大量减少。第一次“人工智能寒冬”降临。


换句话说,存在技术障碍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资金投入来克服这些困难。就此而言,无论是乐观的预言,还是“寒冬”的声音,背后所反映的只是人类本身对AI技术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在评估效益时产生了波动,从而影响了公众对其整体性的认知,也才有了所谓的“春天”和“寒冬”。


对比过去,当前AI已经有很多改善。比如,现在投入AI的研发资金不再像以往那样,主要依赖政府投入;并且,现在人工智能的不少领域都出现了直接的应用产品,实用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不断产生,如此可以保证其不断从市场上获得资金。就此而言,或许我们可以认为,人工智能的“寒冬”不会到来,至少不会很快到来。

人工智能“寒冬”只是假象:技术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甘肃省出台实施方案 大力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甘肃省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加强智能理论研究,拓展人工智能应用,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甘肃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这是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的《甘肃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中获悉的。

    2024年1月31日
  •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发布

    据报告观察,2019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均强化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迭代,对其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进行了更新,以更好迎接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人工智能对科技、产业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潜力也得到全球更多国家认同,16个国家新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或计划,另至少还有18个国家正在筹备制定其人工智能发展计划。

    2024年1月28日
  • 北京市发布《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北京市教委7月26日下发了《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其中在基础教育阶段,《计划》支持加快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建议将人工智能学习纳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

    2024年1月29日
  • 《2020北京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发布 北京在人工智能17个领域领跑全国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算法歧视、数据隐私泄露等伦理与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北京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伦理安全问题,率先提出人工智能伦理安全“北京方案”,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024年1月28日
  • 逾20省份发布30余项专项政策 人工智能“规模化落地”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日前召开的2019年工作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介绍,2019年将着重加快项目部署实施,强化基础研究,加大芯片、工具和平台等研发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扩大应用示范,强化对实体经济的引领作用,完善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法规。

    2024年1月29日
  • 聚焦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 《上海倡议》发布

    以“发展应用与法治保障”为主题的“人工智能与法治”高端研讨会今天在上海举行。现场还发布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从四大方面务实提出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发展的14项具体倡议,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面向和平,坚持以人为本、向善安全、创新发展、共享成果、可靠可控、规范有序。

    2024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