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是如何将芯片行业去商品化的

新的创业公司纷纷入场,挑战英特尔、AMD、Nvidia、微软、高通,谷歌和IBM等老牌企业。像Graphcore、Nervana、Cerebras、Groq、Vathys、Cambricon、SambaNova Systems和Wave Computing这样的新兴公司正在成为为深度学习的未来铺平道路的新星。虽然这些初创公司肯定资金充足,但它们都处于早期阶段,我们还猜不出谁会成为赢家,老牌企业又会做到什么。

    从计算的早期开始,人们就一直认为AI有朝一日会改变这个世界。几十年来,我们已经看到无数对未来的描述,但技术本身仍然难以捉摸。这一切都在五年前发生了变化。随着现代深度学习的出现,AI第一次触手可及。


今天的AI开发主要围绕深度学习算法。这些算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为了在通用智能上取得实际进展,我们需要好好看看为这项技术提供动力的计算系统。


2009年GPU的发明被视为一个关键点,引发了围绕深度学习的寒武纪爆发。从那时起,对并行计算架构的投资爆炸式增长。CB Insights表示,仅在2017年,新的专用AI芯片创业公司就筹集了15亿美元。这太惊人了。


新的创业公司纷纷入场,挑战英特尔、AMD、Nvidia、微软、高通,谷歌和IBM等老牌企业。像Graphcore、Nervana、Cerebras、Groq、Vathys、Cambricon、SambaNova Systems和Wave Computing这样的新兴公司正在成为为深度学习的未来铺平道路的新星。虽然这些初创公司肯定资金充足,但它们都处于早期阶段,我们还猜不出谁会成为赢家,老牌企业又会做到什么。


Nvidia将GPU作为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替代品引入主流。该公司从消费者游戏领导者到AI芯片公司的转变很不错。对Volta的30亿美元投资以及像CUDA / cuDNN这样的深度学习软件库把Nvidia推向市场主导地位。去年,其首席执行官Jensen Huang被《财富》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商人,公司也获得了“新英特尔”的美誉。


从表面上看,Nvidia已经彻底变了,但实际上它几十年来一直在制造相同的显卡。GPU是不是AI技术的未来尚不确定。批评者认为,GPU不适用于深度学习。 GPU是通用设备,可支持各种应用,包括从物理模拟到电影渲染的所有应用。而且不要忘记,在2009年深度学习中首次使用GPU实质上是一次黑客行为。


ASIC则正在兴起。向芯片市场发起进攻的公司正在证明AI将在专用芯片上速度要快得多。最有希望的候选者是ASIC,它可以高度优化以执行特定任务。如果将芯片从通用到专用分级,那么一头是通用的CPU,一头是专用的ASIC,中间的是GPU和FPGA。


CPU在执行高度复杂的操作方面非常有效――这基本上与支持深度学习训练和推理的特定数学类型相反。新进入者正在押注ASIC,因为它们可以在芯片级设计,以处理大量简单的任务。主板可以专用于一组窄函数――在这种情况下,稀疏矩阵乘法具有高度并行性。即使是设计为可编程且因此稍微更通用化的FPGA,其可能的多功能性也受到阻碍。


专用AI芯片的性能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这对更广泛的技术领域意味着未来是去商品化的。


相对于CPU而言,GPU已经去商品化了,而我们所看到的AI芯片投资的巨大增长意味着GPU最终会被更专业的东西取代。Nvidia的兴起就是因为英特尔的x86 CPU技术太通用,无法满足对图形密集型应用不断增长的需求。而这一次,英特尔和Nvidia都不会袖手旁观,让创业公司吞噬这个新市场,因为机会太大了。


可能的情况是,我们会看到Nvidia和英特尔继续大力投资Volta和Nervana(以及后续产品)。由于互操作性问题,AMD一直在苦苦挣扎,但很可能会有可用的东西。微软和谷歌正在Brainwave和TPU等项目上取得进展。然后是所有创业公司――这份名单似乎一直在增长,你很难找到一个风险投资基金没有对至少一个参与者投下重注。


芯片领域的另一个问题是边缘计算,其中推理是直接在设备上计算的,而不是云中或公司内部的数据中心。模型可以直接部署在边缘,以满足低延迟要求或对低功耗、间歇连接设备(嵌入式、物联网)进行预测。最近有数个关于基于边缘的AI加速器发布,例如谷歌的Edge TPU。


芯片领域的任何新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硬件,而是软件。Nvidia凭借CUDA / cuDNN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CUDA / cuDNN是软件库,构成了位于芯片顶部的必要抽象层,使TensorFlow和PyTorch等框架无需编写复杂的低级指令即可运行。如果没有这些高级库,通常很难从代码的角度来定位芯片。


问题是,CUDA和cuDNN不是开源的。它们是专有包,只能在Nvidia硬件上运行。在开发人员可以利用ASIC之前,提供商需要首先找到一种新方法,使框架可以轻松访问其芯片。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开发人员将不会大规模采用,开发人员只会坚持使用Nvidia。需要有一个等同于CUDA / cuDNN的开源或需要移植到特定ASIC的框架,就像Google对TPU和TensorFlow所做的那样。如果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这是什么意思呢?


至少在短期内,我们会看到太多的芯片,一些直接相互竞争,另一些则专注于训练和推理的特定方面。这意味着开发人员会有很多选择。与大规模商品化的CPU市场不同,这样一个市场看起来更朝着一个更加多样化、异构化和特定于应用程序的未来前进。


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结果是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AI的未来在于专用ASIC而不是商品化硬件。

论人工智能是如何将芯片行业去商品化的
阅读剩余 46%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考研用证件照不准“美颜” 湖南考点:事关考试、入学等身份核验

      考研用证件照不准“美颜”   多个考点禁用海马体照片,湖南有考点禁用编辑软件处理证件照   记者 李楠 通讯员 杨筱 长沙报道   日前,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确…

    2024年11月9日
  • 到2026年 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将达3000亿欧元

    根据 IDC 的一项新预测,到 2026 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包括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系统的软件、硬件和服务)预计将超过 3000 亿美元。

    2024年2月18日
  • 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助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近年来,政企对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时效性要求日益提升,实时数据处理需求在数据分析整体需求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涵盖计算引擎、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数据应用等功能模块,能够处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在为用户提供实时的业务洞察和智能决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3年9月27日
  • 数据智能――边缘分析是物联网的救星吗?

    目前的情况是,现有的物联网模式不起作用。将从大量传感器收集的海量数据传输到中央存储库的概念既不可持续,也负担不起。

    2024年4月5日
  • 一文看懂:边缘计算究竟有什么“魅力”?

    亮钻科技基于瑞芯微平台设计研发的D系列边缘智能主板 ,为客户持续提供更丰富、更全面、更智能的边缘终端部署解决方案,挖掘多场景下的边缘计算价值,帮助客户实现业务价值最大化,助力行业走向应用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

    2024年3月8日 资讯
  • 人车云智能识别管理系统小区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外出归家的便捷性,处理突发事件的及时性,已经成为居民购房入住的首要条件。因此,提升小区管理水平,打造智能安全便捷的小区成为了小区物业以及开发商们的第一目标。

    2024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