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从政策督导到企业实施推进,智慧城市实际上已经步入到一个重度落地的阶段,交通、安防、民生、环保、医疗、教育等产业正面临着变革。与BAT等互联网企业在近年大举进入城市业务不同,华为拥有的庞大的ICT基础设施构成了其“顺手拈来”的资源。
华为提出,未来智慧城市的新5大基础设施应该是云、物联网、数据湖、人工智能和视联网。在模式上,华为提出构建一个大脑即“城市神经系统”,类似于京东城市计算所提出的的“城市操作系统”;而在具体平台上,华为要打造数字平台,对云、大数据、GIS、视频云等实现统筹。
借用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的话来说,城市的数字化转型纷繁复杂,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可以独立支撑城市数字化,一定是多种技术的组合。显然,华为正在利用过去多年建立起来的“无处不在的连接”重新布局智慧城市。
华为看重平台思维
华为企业BG副总裁喻东在近期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指出,现阶段,城市管理部门需求各异,城市级的应用百花齐放,提供的技术丰富多样,但是缺点是缺乏统一的平台把技术和应用进行统筹。也许一个新技术和应用在诞生之初就满足了某项需求,但是随着城市发展逐渐会过时,推倒重来的建设成本极为巨大。
因此,对上使得应用开放更便捷、对下使得ICT技术被打通的一个中间平台非常重要。而当前华为要打造的数字平台,就是利用平台本身+生态合作的方式进行推进。
喻东指出,数字平台并不是对原有应用的颠覆,也不是拿走,而是给与和使能。以工具思维来看,平台聚集了最优秀的能力,让个性化创新和标准化创新之间的矛盾得以消弭。
雷锋网了解到,华为智慧城市所重推的数字平台,实际上是云计算平台(数据中心硬件资源)、大数据平台(委办局数据打通共享)、GIS一张图平台(统一的2/3D、影像地图服务)、视频云平台(摄像头共享)以及指挥调度平台的一个综合体,在这基础之上,把一些行业应用的积累逐渐提供给行业开发商、应用开发商,最终促成应用开发与综合治理。
不缺入口
眼下,智慧城市是“大象的游戏”,凝聚各大厂商的丰厚资本、资源和人才,甚至不惜以前期亏损换取市场份额。
为了提前站住脚跟,各家都拿出了自己的最优项。阿里有阿里云、达摩院、高德地图以及支付宝的支付入口,百度有数据庞大的搜索入口以及领先的AI技术(自动驾驶)、腾讯有微信和小程序的流量入口以及庞大的合作伙伴群体,都构成了他们鲜明的模式优势,但是华为全球智慧城市业务部总裁郑志彬则认为,华为不缺入口。
他指出,如果单纯从C端来理解,销量名列国内前茅的华为手机就是明显的入口。但是,中国的智慧城市更多是政府推动的,某种意义上,智慧城市会更多聚焦在B端。在C端上,华为还会采取和阿里、腾讯合作的模式;在B端上,华为也有自己庞大的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帮政府打造各种各样惠民的功能,其次也会考虑在C端上进一步提高支撑能力。
喻东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智慧城市是“产业数字化”,华为的优势就是产业端的入口。
言下之意是,BAT等互联网公司做的是数字产业化,C端感受最明显,而现阶段大势所趋的产业数字化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不同的技术门槛、技术难度和流程,庞大的数据量亟需规整。而华为在过去多年的探索里,在硬件、软件层面都有自己的价值。在未来,城市会有需求入口、数据入口,城市运营商的单点系统也会构成入口――这也是为什么这波产业数字化是完全不同的玩法。
谈标杆:以小见大
截止目前,华为智慧城市与平安城市解决方案已服务全球100多个国家、700多个城市。在实际落地上,华为也有一批典型的案例。一线城市的标杆是深圳,地级市的标杆是湖南益阳,县域城市标杆则是山东高青。
以深圳为例,目前在深圳龙岗区华为已经建设了城市级物联网平台、有线+无线网络,以及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并建设城市运营中心。这些实践整合了50多个政府部门,打通了215个业务系统数据。
此外,华为和深圳机场在智慧交通领域合作很深,启动了国内首个未来机场,围绕机场的诉求,做了一个全面从流程到业务到技术的梳理。一直以来,廊桥周转率对提高航班保障效率,进而提高航班正点率意义重大。目前华为通过技术改进,将深圳机场每天的廊桥周转率从10.24%提升到了11%,增加的这0.76%意味着每年机场旅客提升量能达到500万,并且享受更好的登机服务。
未来,“一张脸走遍机场”也不是没有可能。喻东指出,平常经过机场要经过一系列复杂手续,要打印登机牌、值机、托运、过安检、凭登机牌登机,其实根本没必要。在未来机场,这些手续一定会大幅度削减,深圳机场将率先在这些领域展开创新。
看待竞争:一切刚刚开始
当然,不仅是华为在多个城市落地合作,业内几乎每天都会有智慧城市战略合作的消息传出,“占据城市市场”成为一个新的竞争态势。但是智慧城市会重蹈公有云市场白热化竞争的“覆辙”吗?
喻东认为,从热度上看,前几年热度比现在还要大一些,今天智慧城市已经进入务实阶段,其实很多城市都在建,但是不太讲,现在没有到价格比拼的白热化阶段,潜在价值仍然没有发挥出来。
他认为,“5G+AI”是一个城市成为智慧城市的必需手段。随着城市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人们谈到城市基础设施时不仅是谈城市公路、道路、桥梁,更多会把城市的ICT基础设施考虑进去。而随着新技术创新,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力量会越来越强,投资也会越来越大。
郑志彬也秉持同样观点:目前的城市智慧化才刚刚开始。
郑志彬表示,自己是十五六年前开始进入智慧城市行业的,当时很兴奋,也看到城市被数字化渗透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未来每个人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红利的趋势不会逆转。当前仅仅是数字化的开始,并不是白热化,每个城市诉求不同,必须用不同的技术来推动城市发展,只是行业目前如何规范化、标准化是所有人都要解决的问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