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苏卫视播出的《最强大脑》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在与人类选手的“人机大战”中表现抢眼。
这场人机对决虽落下帷幕,但迅速发展的人脸识别技术仍备受关注。
人脸识别技术飞速发展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飞速发展,已经在多国有了不少应用,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该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的最新应用。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在我国各领域大量应用。2016年,社保局引入人脸识别社保认证系统,大幅提高了社保部门身份验证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2016年高考,北京、四川、湖北、广东、辽宁、内蒙古等多个省份首次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确认考生身份。
外国如何应用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在90年代后期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并且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近年间,这种识别技术已经在各国主要应用于政府、军队、银行、娱乐、电子商务、安全防务等领域。
美国: FBI构建人脸数据库
2014年,国际知名法律援助公益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EFF)根据美国《信息自由法案》获知,FBI的“新一代身份识别数据库”(NGI)正在搜集“以被捕者照片为主”的人脸照片以便更好地识别犯罪分子。
NGI在FBI现有的超过1亿份个人指纹信息记录基础上,加入了掌纹、虹膜、人脸等多项生物特征数据。FBI局长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向美国众议院立法委员会表示:FBI正在尝试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利用被捕者照片“找出坏人”。
2016年,乔治敦大学法学院隐私与技术中心( Center for Privacy Technology at the Georgetown University law school)对 FBI 人脸数据库开展了一个综合调查。调查报告显示,该数据库包含了 1.17 亿位美国成年人–占成年人总人口的 48%。
美国有 1/4 的州或警察局能够执行人脸识别搜索,有超过 1/2 的州允许执法机关访问驾照或身份证资料库进行人脸识别搜索。
澳大利亚眼下计划实施机场安检改革,在国际机场引进生物识别系统,通过人脸和指纹等信息自动确认入境旅客身份,以取代护照扫描和人工窗口。(网页截图)
澳大利亚:游客“刷脸”入境
澳大利亚当地**及边境保护局计划2017年试用“免人手处理”的新入境系统。在新计划下,机场将逐步弃用现有的电子闸门,游客毋需再经过电子闸门扫描护照,也不用边境人员人手检查入境者护照。机场将设立电子扫描站,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辨认入境游客的面孔、眼睛虹膜及指纹,取代传统出示护照的入境程序。
澳大利亚政府发言人表示,自动化入境程序便利旅客,并有助边境部门应对旅客数目增加带来的挑战,提高入境效率;同时利于辨识具威胁的入境人士,加强安全保护措施。
此次计划是澳政府前年公布“无缝游客入境计划”的重要阶段。据悉,澳大利亚政府预计系统普及后,可于2020年前自动处理高达9成的游客入境检查。
芬兰:Uniqul推出脸部识别支付平台
2013年,芬兰创业公司Uniqul推出了史上第一款基于脸部识别系统的支付平台,该系统不需要钱包、信用卡或手机,支付时只需要面对POS机屏幕上的摄像头点个头,并点击确认即可。
Uniqul借助于人脸识别技术,希望创立“世界上最快速的支付系统”。Uniqul公司称:“你走到支付设备旁边后,我们的算**在幕后对你的生物度量数据进行处理,找到数据库里你的账户。整个交易能够在5秒钟之内完成,通常你拿出钱包都需要这么长时间。”
事实上,“刷脸支付”在中国也逐渐开始应用。2015年3月15日汉诺威IT博览会(CeBIT)在德国开幕。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发表演讲后,还为德国总理默克尔演示了扫脸技术,并当场刷自己的脸上淘宝给嘉宾买礼物,成为开幕式亮点。
日本:巡演入场人脸识别
日本人气偶像组合“岚”2016年进行全国巡演。演唱会前,“岚”粉丝俱乐部的成员收到邮件通知,称在演唱会入场时将实施“人脸识别”。
据悉,“岚”演唱会门票被称为“日本最难买的门票”,所以一些买不到票的粉丝则会求助于一些转票网站。一万日元一张的门票常常被炒到几十万日元。
因此,为控制炒票行为,一些事务所推出规定,粉丝在申请抽签时必须发送自己的照片,以便入场时进行人脸识别。事务所表示,将会严格管理照片等个人信息,同时也解释称,此举是为了让粉丝们“通过正当渠道购买门票,欣赏演出”。
资料图:社交网站Facebook2011年曾因悄悄扩大了面部识别技术的使用范围,引发了外界对该公司涉及用户隐私行为的担忧。(视觉中国)
人脸识别技术存在多种隐患?
当前,虽然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还没有普及,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影响。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巩固安保措施、遏制犯罪行动。
然而这也引发出一些担忧,如果有一天人类的生活全靠“刷脸”,而人脸又具有可**性和不稳定性,如何保证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已成问题。政府和公安部门为保证安全和侦破案件,大规模采集人脸信息构建数据库,如何保障公民的个人隐私也是问题。
实际上,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每项技术都存在利弊,研发人脸识别技术是为造福社会,是科技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在大规模普及之前,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此外,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安全政策,让科学技术真正服务人类。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