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昌平区政府发布通告称,3月20日,昌平区政府得知明十三陵石五供两个烛台被盗后,立即组织公安力量成立专案组,全力以赴开展侦破。同时,通过增加人防力量、完善安技防设施,进一步消除文物保护中的安全隐患。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这对石烛台于2016年6月24日19时由十三陵思陵一名护陵员发现被盗,设置在思陵的视频监控已在被盗前失效停用,安防设施全面瘫痪。经国家文物局核实,十三陵的13个陵园中,除长陵、定陵、昭陵三个开放陵园分别设有管理处外,其余10个陵园日常安全保卫由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保卫科负责,聘用周边38名村民作为护陵员,分别驻守在陵园内看护。其中,思陵的视频监控为2008年设置,在这对石烛台被盗前已失效停用。
据介绍,在确认石烛台被盗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擅自决定不按照规定报告上级文物主管部门,不报请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国家文物局表示,十三陵此前已发生过石刻文物被盗未遂事件。发现思陵石烛台被盗后,竟长期隐瞒不报,且发案时思陵原有安防设施已全面瘫痪,人防物防技防形同虚设。
历史文物古迹以其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它的重要意义,显示出它价值的珍贵。然而针对思陵原有安防设施却全面瘫痪,人防物防技防形同虚设。这让我们联想到故宫博物院2011年5.18盗窃案,当时故宫其安全防范系统依然是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建设,同时,在人防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追赶犯罪嫌疑人的夜巡员近60岁,值守人员接到报警后并未按规定到现场查看”。号称“京城第一安全保卫处”故宫博物院安防系统在没有任何科技手段进行辅助的小毛贼面前一无是处。由此可见文物及博物馆安保一直存在令人隐忧问题。
文博安防是很老 重视程度仍需加强
从我们以往认识来看,文博安防作为最早开展技防建设的应用领域,法规标准相对比较完善,系统框架体系基本稳定,应用管理模式较为规范,安防产品和技术在其应用中发挥的作用也早已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文博安防建设虽然很早就开始但现实中也存在另外一些缺憾,由于博物馆作为非营利公益性机构,本身并不能产生多大的市场价值,然而正常运转又需要政府财政支持,一旦政府财政匮乏,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就会陷入困窘,更无从谈起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同时文博安防在建设初期大多想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导致安防系统升级更新换代速度慢,尤其是在高科技防范设施利用方面。再加上市县二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数量多,分布广,导致文物保护方面的投入相应减少,安全技术防范就会相对薄弱。
从文博单位目前实际需求来看,目前大部分博物馆安防系统设计比较简单,国内绝大多数博物馆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的都是模拟架构,并且主要通过视频进行简单的监控,多已运行七八年,甚至十余年,使得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工作存在隐患,在目前数字高清甚至智能技术日臻成熟的当下,未来几年博物馆安防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将是视频监控的高清智能改造。2016年3月份,国务院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文物工作重在保护,要求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在加强文物安全防护中要求实施文物平安工程。这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予以积极响应,加大对历史文物古迹、博物馆保护力度,加大投入,把文物保护工作作为政府政绩考查的重要方面。同时地方政府要重新认识历史文物古迹,重视文物保护,加大投入,结合当地历史文物古迹发展旅游业,真正做到历史文物充分发挥其作用。
除了新建系统,后期运营维护同样重要
对于众多安防业者而言,文物保护单位及博物馆作为高风险等级的公共场所,目前来看文博安防主要需求除了新建文博场馆的系统建设数量非常巨大的外,原有文博场馆的系统升级改造也是值得关注的,本次十三陵思陵视频监控系统是北京奥运会时建设,按照最长时间计算也已经运行了8年时间,但也暴露出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后期运营维护没有及时跟上。这也是目前安防行业高速发展中面临的新的挑战。尤其是针对监控系统所覆盖的区域大,视频监控点位多的系统来说。因此从事件中可以看出,保证监控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其管理和维护工作的要求迫切又棘手。
安防企业除了需要针对新建博物馆进行多系统集成,构筑立体防护体系,同时提升高清及智能化比重,适时建立应急指挥管理系统,构建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功能设置完善、综合防范能力强的现代文博场馆化安全防范报警系统外。保证原有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需求已经迫切摆在眼前,随着越来越多系统投入使用,如何保障整个系统正常使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给安防行业带来新的商机,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