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法院办结适用人脸识别最新司法解释首案

近日,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首次适用该司法解释高效办结一起“不刷脸不让进小区”引发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物业公司最终在人脸识别系统上增设了刷卡功能。

苏州**办结适用人脸识别最新司法解释首案
  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为法院正确审理涉人脸识别技术纠纷提供了明确依据。近日,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首次适用该司法解释高效办结一起“不刷脸不让进小区”引发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物业公司最终在人脸识别系统上增设了刷卡功能。律师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脸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泄露危害极大,该司法解释从侵权和合同两个角度对审理人脸识别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进行了明确。
  不同意被采集人脸,业主无法正常进出小区
  张某是苏州市吴中区某大厦业主,2021年6月底,物业公司在电梯内张贴《重要通知》,称小区门禁系统已改为人脸识别,限期要求业主自行带上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等材料到物业办理人脸和身份信息录入,否则将无法出入小区。因认为此举存在泄露隐私的风险,张某不接受,每次跟着其他业主进入,非常不便。
  张某一再要求和投诉未果,于7月29日起诉至吴中法院,要求物业公司为其通行提供除刷脸之外的其他非生物信息验证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于8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第十条明确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建筑物管理人以人脸识别作为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出入物业服务区域的唯一验证方式,不同意的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请求其提供其他合理验证方式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承办法官第一时间研判认为,张某的诉求符合上述规定。
  法官现场释法,物业在门禁增设刷卡功能
  承办法官及时与物业公司取得联系,并前往现场实地查勘。物业公司表示,大厦已交付多年,监控、门禁等设备老化,于是进行了改造升级。物业称,事先征求了每位业主的意见,除张某外,其他业主均同意将门禁改造为人脸识别系统。
  法官根据人脸识别司法解释第十条的规定进行了释法析理,指出该公司违反了“告知同意”原则,对于不同意的业主或物业使用人,物业公司应当提供替代性验证方式。经过法官的耐心讲解,物业公司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门禁人脸识别系统上增设了刷卡功能。
  8月18日,吴中法院组织双方至现场完成刷卡通行测试,物业公司当场将门禁卡交付给张某。双方握手言和,张某当场撤诉。
  律师:“不同意就不提供服务”侵犯人格权
  此前有调查显示,在2万多名受访者中,94.07%的受访者用过人脸识别技术,64.39%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被滥用的趋势,30.86%的受访者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等遭受损失或者隐私被侵犯。
  江苏亿诚律师事务所徐旭东律师告诉记者,人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中的生物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不像银行卡密码可以随时修改,一旦泄露将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甚至还可能威胁公共安全。他认为,该司法解释对于审理人脸识别纠纷案件的适用法律问题从侵权和合同两个角度进行了明确。
  从人格权保护的角度来维护个人权利方面来说,人脸信息作为个人信息中的生物识别信息,已被《民法典》第1034条纳入保护范围。根据该司法解释的规定,经营场所、公共场所违法违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人脸验证、辨识或者分析,以及概括授权、捆绑授权、强迫授权、变相强迫授权等,都可认定为属于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的行为。也就是说,曾经困扰人们的“不同意采集人脸就不提供服务”问题,已被明确为侵权行为。该司法解释还规定,自然人打这类侵权官司而支付的调查费、公证费、律师费等,可以作为合理开支向侵权人主张。
  而苏州这起“不刷脸不让进小区”案件,属于物业服务合同履行中因授权使用人脸信息引发的纠纷。徐旭东介绍,该司法解释从合同角度确定的规则是必须遵从业主自愿不得强求。此外,对于信息处理者采用格式条款与自然人订立的无期限限制、不可撤销、可任意转授权等人脸信息授权,该司法解释明确,对于这类条款可依据《民法典》第497条确认为无效。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生物识别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解决方案

    总体上来说,随着时代变迁,技术不断取得长足进步,生物识别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变化和需求,生物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交集将成为各行业的着力点。但是,技术的发展始终是为人类服务的。智慧社区的提出,是从强调以技术为核心到强调以技术为人服务为核心的一种转变。

    2024年1月18日
  • 浅谈社会保障中生物识别系统应用设计

    导读: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特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一种身份验证方法。与传统的基于所知事物和持有物的身份认证方法相比,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强度高,使用方便,不易遗忘、伪造和易于与计算机系统相结合的优点。

    2023年9月17日
  •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发布生物识别信息细化完善

    据了解,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针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方面的要求,进行细化并完善。标准规定在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2024年1月30日
  • 小区安防:大门门禁取决环境与技术应用

    门禁系统用起来虽然很方便,但是如果一出问题,想找承建商进行维修,大部份则找不到人,因为现在的门禁系统中间存在暴利,虽然房产商不会付给门禁承建商全款(通常会付70%预留后期的维护费用),但是承建商宁愿余额不要,也不会进行维护维修。因为门禁系统的线路布局都是从地底进行,一但出现问题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线路挖掘排查,相当麻烦。

    2024年4月14日
  • 反思:生物识别保护真的安全吗?

    这两年,生物识别已经开始成为不少场合应用的重磅安防设备。说起生物识别的优势,恐怕不少的朋友会说便捷并且安全。的确,相对于传统的识别模式,恐怕难以复制是生物识别最大的优势,借助身体特征进行身份判断,除了省去了我们需要准备特定的识别设备以外,恐怕最大的收获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

    2023年8月20日
  • 浅谈人脸识别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

    身份识别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最基本问题,我们每一天都会遇到,无处不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被列为21世纪对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十大技术之一,微软比尔•盖茨曾经预言:生物识别技术,将成为未来几年IT产业的重要革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方便、安全的身份识别技术,它认定的是人本身,不需要身外的其他标识物。

    2023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