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网友“弯弯_2016”连发多条微博讲述自己4月3日在北京朝阳区和颐酒店入住时,被陌生男子跟踪后强行拖拽,引发网友关注。如家酒店官网6日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当事酒店存在安保管理、顾客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向遇袭客人及社会公众表示道歉,并表示事件所涉及的治安问题已交给当地警方处理。
毫无疑问,如果事件属实,当事酒店不仅安保管理不到位,而且事后服务态度更不到位。事件发生三天,若非当事人在微博自诉,若非一众大V广泛转发关注,若非举国关注所引发的舆论压力,酒店方是否承认错误、是否道歉,是完全无法得到保证的。有报道称,当事人与酒店已经和解,但一起公共事件,并不会因为当事人选择和解而结束。
即便是在路边,女孩遭人拖拽,都是令人惊骇的公共安全事件,遑论以安全和服务著称的酒店服务业?从案发当时,酒店安保人员一直都没有出现,再到报警之后,职能部门一直未能做出明确处理,这足以说明,这么多涉事方在一起公共安全事件面前,是多么的敷衍了事。同样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么多责任方的无动于衷,才会有每一起安全事件背后泛滥于网络的“自救指南”。
就此而言,调侃“自救指南”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因为如果责任方不愿履行责任,旁观者不愿伸出援手,那么“自救指南”就是最后微乎其微的自保可能。与其嘲笑人们一出事时就寄望于“自救指南”,不如反思如何才能让“自救指南”失去用武之地。可惜,许多讨论完全不在这个方向。
如何让“自救指南”失去用武之地?说起来简单也不简单。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无论是酒店自身的安保机制,还是来自于职能部门的治安保障机制,都是对公共安全的基本保障。那些覆盖在酒店走廊和街头的摄像头,那些深夜辛苦巡街的治安人员,都是给予人们治安信心保障的根本力量所在。只要这些日常的安保机制能够正常运转,那所谓的遇袭事件本就不会发生,即便发生,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遏制。
不过,复杂之处在于,既然有这么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为何在关键时刻都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倘若在拖拽之时,酒店方就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事情就不至于如此糟糕;倘若在报警之后,警方能够迅速查明真相,将相关人员绳之以法,那么这起事件根本就没有成为公共事件的可能。这其中,哪怕只要有一环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情况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女子深夜遇袭事件,嘲笑“自救指南”是不得要领的,质疑旁观者的无动于衷更是搞错了方向。该发挥作用的机制为何没有发挥作用,该履行责任的部门为何没有履行责任,对于这些在事件中存在疏失的各方,是否有制度的力量可以予以规范,这才是最应该关注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