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设计院该如何下手?

导读:在绿色建筑的实施推进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以目标来提要求,主要是达到“四节一环保”的目标。应该说,绿色建筑其中一个目标的完成,需要很多专业的配合,改变了传统设计单一线性的流程。

绿色建筑 设计院该如何下手?
自国内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台、2008年开始正式评选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以来,评估咨询业逐渐兴起,设计与咨询分开,导致设计与咨询脱节,设计院面临尴尬。
 

 一、背景分析(面对绿色建筑,设计院面临哪些尴尬?)

按照正常的设计流程,一般先是业主委托设计院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将施工图交给施工方施工,之后是物业部门负责运行。这个流程中是没有咨询机构的,但自国内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出台、2008年开始正式评选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以来,由于申报项目众多,逐渐培育了一个新兴的评估咨询业。因为除了传统的建筑设计业务,国内很多设计院还没有把绿色评估咨询作为重点。业主如想做绿色建筑项目,设计院会理直气壮地说“不会做”,让业主找咨询机构来完成。
但这种绿色建筑设计流程有着先天的弊端,“假如设计与咨询分开,双方总会存在一些交接问题”。在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评选会,有时候来现场讲述参标项目的是该项目的咨询方,当评审专家问一些深入的问题,咨询方直接回应“我也不知道设计是怎么考虑的”。另外,有时还会出现设计文件与评标文件不相符、不对应的问题,“设计与咨询双方明显脱节”。
综上所述,在绿色建筑的实施推进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这样就会造成执行单位拿着标准,一点一点来完成积分,最终根据得分来达到星级目标。“但他们提出的意见未必是切合实际的,很可能就是技术堆砌,这样就本末倒置了”。
 

 二、从“评估咨询”到“设计咨询”

除了设计与咨询分开的先天弊端之外,随着国内地方政府部门绿色建筑强制政策的出台,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成为设计的基本标准之一,也必将成为设计院的基本技能。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13年8月21日发布的消息称,“从2013年6月1日起,所有获得规划许可证的建筑物,都要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的标准。这也使近3个月以来,北京市新增了15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占历年绿色建筑总面积的30%。”根据北京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未来随着地方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出台,绿色建筑会大规模发展,目前的咨询企业肯定不够。“因此,设计院要会做绿色建筑设计,除了一些特别的项目需要咨询,大部分的绿色建筑项目设计院应该自己能够完成。针对一星级的绿色建筑,设计院基本在精细化设计和初步技术积累后就可满足。
但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与传统建筑设计流程还是有区别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以目标来提要求,主要是达到“四节一环保”的目标;而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是按照专业来划分,基本是“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这一线性流程来完成。
应该说,绿色建筑其中一个目标的完成,需要很多专业的配合,改变了传统设计单一线性的流程。以绿色建筑项目中“节能”目标为例,首先规划要考虑楼栋布局,充分利用主导风向实现自然通风;建筑专业需要考虑围护结构、体型系数、建筑遮阳、自然采光、通风等对节能有影响的因素;假如建筑需要做采光天井、通风中庭,都需要结构专业配合;暖通专业就更不用说了,很多节能方面的诉求是要靠优化它来实现的;给排水专业考虑雨水收集作为水源热泵的水源,或者屋顶绿化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电气专业主要考虑节能电梯、照明设备等。
“因此,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多专业配合,大家前期要聚在一起开很多次会,有些直接是头脑风暴式,启发大家的智慧。”绿色建筑的交叉学科赋予其更大的特性,“这些需要设计院苦练内功”。

三、设计单位转型中的阵痛

然而,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一些设计院持不甘不愿的态度。据了解,针对普通设计,设计院通常满足设计规范即可,但绿色建筑设计包含很多精细化的设计,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并且还需要做各种模拟。总之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人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按照正常的市场角度分析,绿色建筑的设计费用应该相应地提高。业内人士介绍,现在设计流程中存在的咨询阶段,其实就是将绿色建筑额外需要增加的设计费体现出来了。但目前设计院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很难从绿色建筑设计中提高设计费用,可是相应的工作量增加了。设计院为了接活,“赠送”咨询是常有的事情。
“但现在已经不是设计院愿意不愿意做的情况了,不像5年前,设计院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会做,将工作推给咨询单位。”随着各地强制政策要求在设计施工图阶段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设计院已经没有借口推诿不做绿色设计了。目前的现状是绿色建筑确实给设计院增加了很多负担,刚开始做第一个项目时会非常辛苦,但是做得多了,熟悉了之后,工作量会相应地减少。“这是一个趋势,要是做得早,品牌就会树立起来,绿色建筑设计其实也是设计院未来的一个核心竞争力与经济增长点。”随着万达,万科,保利等大型开发商对绿建的要求,大部分开发商已经明白设计环节能够起到杠杆作用,设计环节的一点努力可能会给业主带来很大收益。因此,现在业主选择设计单位时很慎重,一般会选择品牌设计院。未来随着绿色建筑市场的成熟,针对绿色建筑项目选择设计院也会如此。

四、绿建设计在设计院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咨询的单位分为两种:一种为专业化的绿色建筑咨询机构,承接开发商及设计单位委托的绿色建筑咨询服务及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工作,第二种,个别大院通过引进通过LEED认证和有一定绿色建筑设计经验的专有人才成立自己的绿色建筑所。但绝大部分设计院均无法完成绿色建筑设计及申报工作,但随着绿色建筑在中国大面积的落地实施,广大设计院需承担起绿色建筑的设计及申报工作。目前设计单位绿色建筑的推进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小部分单位已进行绿色建筑方面的探索与尝试,绝大部分处于观望状态,被动开展,而不是主动出击;
(二)没有相关绿色建筑方面的人才储备,遇见甲方要求,只能将项目外包给绿色建筑咨询公司;
(三)对于如何开展绿色建筑设计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领导有意识,需要但不急切;
(四)绿色建筑设计业务的开展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估值;
(五)现阶段建筑工程设计与绿色建筑设计的结合,如何并行开展,相互配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六)绿色建筑设计人才的体系的建立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与方法;
(七)如何通过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更好的打动甲方,作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条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五、目前设计单位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困惑:

(一)操作运行层面:
1、设计院全面了解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才匮乏;
2、搭建绿色建筑体系的方法不明确;
3、绿色建筑中建筑物理模拟人才成本;
4、绿色建筑项目设计、申报流程缺乏指导;
5、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如何计算不明晰。
(二)技术实现方面:
1、做绿色建筑方案分析时,原有建模手段与计算分析能否一体化;
2、三维建模需要从头开始使工作量太大;
3、如何让设计师不改变工作习惯完成绿色建筑工作;
4、对于现行各类国内相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无合适工具来实现;
5、最新的绿色建筑技术和新节能材料的运用的实现。

六、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设计院在承接绿色建筑设计项目过程中,推进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现阶段最需要不是政策解读,不是技术要点解析,也不是工具软件的掌握,他们最需要的是懂得绿色建筑设计体系搭建,懂得绿色建筑设计新技术运用的专有人才。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波粒:做高清监控领域核心技术研发专家

    作为高清监控领域的底层核心技术,其技术性能决定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的品质。目前,国内高清摄像机厂家普遍没有底层核心技术积累,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进口国外一体机芯来组装自己的一体摄像机和高速球,而波粒科技作为一个建立不到7年的新生企业,却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百万高清一体机芯厂商之一,全自主研发3A技术,将百万高清视频监控设备的关键技术逐一击破,打破了国外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垄断。是什么让波粒获得如此的成就呢?波粒科技总经理毛忠彪先生将给我们一一解说。

    2024年4月4日
  • 云存储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概述

    云存储就是通过云技术实现的网络存储。最主要的特点是安全、便捷、方便、数据不易丢失、随时随地可用。像百度网盘,360云盘等都是属于云存储。

    2024年4月6日
  • 物联网技术应用渐广 需加强基础研究

    日前,2011“寻找中国智慧城市”颁奖盛典在北京举办。活动主办方物联中国通过此前对我国宁波等10多个城市的多家物联网企业调研走访,研究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实例,对物联网企业在技术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2024年4月15日
  • 车辆自燃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如何防范

    每年的6月-9月,是汽车自燃的多发季节。那么,车辆自燃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如何防范夏季高温车辆自燃呢?

    2023年4月3日
  • 基于智能卡的嵌入式网络加密安全系统设计

    导读:金融安全支付系统是专门针对金融领域应用需求,实现小型化、便捷、安全的自助交易的软硬件平台,能够为多种应用提供高速安全服务,解决目前交易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实现金融信息的安全交易。基于该嵌入式系统的网络安全加密系统就是为了保证客户端的某些重要的数据信息在与银行服务器通信过程中能够安全地传输。

    2024年9月15日 知识
  • 浅议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前景

    与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相比,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相对成熟和简单的技术,生物识别产品也多为嵌入式产品,这都使生物识别产品对技术和品牌的要求都相对较低,从而生物识别企业进入制造领域的门槛也较低。

    202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