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来自西藏自治区的65岁藏族乡村教师琼色向李克强总理献上哈达。
在得知琼色老师艰苦的从教经历后,李克强紧握着琼色老师的手问道:“你辛苦了!学校现在有教学楼了吧?现在住得离学校远吗?”,并连连感慨“真不容易!”。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传承者】
原来,在40年前,25岁的琼色毕业后就自愿回到家乡那曲地区聂荣县查吾乡当小学教师。在海拔4700米的那曲地区聂荣县,琼色就拉着一架破牛车在6个村子里轮流教学。学生们白天放牧,晚上则到点着酥油灯的帐篷里上课。由于帐篷小,每个年级的学生只能依次进帐篷学习。
为了改变没有固定教学场所这一现状,在1979年,琼色带领学生们上山挖虫草,用虫草换来的钱买了一些木料和石材,自己动手建起了5间教室!紧接着,教材稀缺又成了困扰琼色的一大难题。为了保证孩子都能拿到课本,每到寒暑假的时候,琼色便骑着马去县城驮书。来回近300公里的路程,琼色往往要走上四天四夜!
在琼色教过学生中,大部分孩子都回到了聂荣县教学,接过了琼色老师递给他们的教育接力棒。
【优质的师资力量是基础,与之相匹配的硬件设施是重要保障】
时间转眼过去,牛车教学也成为了上一代人的模糊印象。40年来,一栋栋崭新大气的教学楼在西藏各区拔地而起,完善的场地设施和先进的教学设备给在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带动了西藏基础教育的腾飞。
据悉,从1994年开始,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全国支援西藏建设六十二项工程,累计总投资超过48.6亿元人民币。另外,北京市、上海市和江苏省等地方为西藏提供一系列的智力援藏、人才援藏、知识援藏,牢牢抓住教育这一民生重点和薄弱环节。
为了更好地均衡教育资源,拉萨市城关区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采用“1+N”的模式建立了8个盟校共同体,形成师资共育、资源共用的发展联盟。从去年开始,城关区海淀小学携手奥威亚打造标准录播课室,并配套使用教育视频资源应用云平台。海淀小学将充分发挥校内名师的重要作用,老师将通过录播设备拍摄自己的教学实况,与周边学校共享优质的教学视频资源。
李克强指出,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必须始终处于优先地位。乡村教师扎根农村,甘于清贫,不计名利。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坚持和付出,才使知识的甘露遍泽祖国的每个角落,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受到良好教育,也让众多贫困家庭拥有过上更好日子的希望,这也是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举。无论财政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把教育摆在最优先的位置。教育经费不能削减,只能增加!
(部分图片、内容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