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器尖叫远光灯晃眼 人车怎和谐共处

“除了乱按喇叭,许多车主驾车时还常常开大灯、放任报警器半夜尖叫,严重影响其他市民出行安全和休息。”昨日,本报推出的成都司机车德问题报道引发市民热议,如何避免扰民,实现人车和谐共处?昨日,本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成都亟待形成良好的车德文化,实现人车和谐共处

    “除了乱按喇叭,许多车主驾车时还常常开大灯、放任报警器半夜尖叫,严重影响其他市民出行安全和休息。”昨日,本报推出的成都司机车德问题报道引发市民热议,如何避免扰民,实现人车和谐共处?昨日,本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文明成都共建共享”系列漫画――半夜“报警”(杨仕成绘)

    烦:报警器尖叫远光灯晃眼

    “车子停在小区路边,每逢打雷刮风的晚上,报警器就响成一片,吵得人根本没法睡觉。”市民陈先生反映,小区楼下就是车道,“有些报警器声音特别刺耳,半夜突然尖叫,简直让人神经衰弱。”市民胡先生也很苦闷,前几天凌晨,他家楼下一辆车突然莫名奇妙尖叫,闹了一个多小时,由于不知道车主是谁,居民和小区保安都束手无策。第二天上班时,胡先生一点都打不起精神。

    “一些司机晚上开车还长时间开远光灯照明,强光晃得人头晕眼花。”市民山先生无奈地说,他经常晚上加班,回家路上路灯很暗。每当对面汽车开远光灯经过时,他只能赶快躲到路旁,几次险些崴到脚。此外,雨后行车不减速、向车外抛掷杂物、强行插队等也是市民反映的一些驾车陋习。

    难:噪声管理存在法律空白

    面对人人抱怨的报警器,车主余茜很尴尬,有时不小心碰到或说话声音大点,报警器就会响,她自己听着都心惊肉跳,但如果不开的话心里又不踏实,万一车被偷了怎么办?车主王先生说,现在很多大货车会车时不变灯,出于报复心理,他现在也常常开远光驾驶,让对面的车尝尝被灯光照的滋味。

    从事汽车销售的施先生说,汽车防盗报警器扰民,一方面是部分报警器质量不过关,产生误报;也有可能是一些车主将其灵敏度调太高,一有风吹草动就响。而开远光灯驾驶、改装氙气灯等,会给行人或车辆带来危险,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允许的。

    棕北小区一位物业管理人员表示,小区内的车主情况一般都有登记,但碰上来小区走亲访友的车警报长鸣,车主一时就不好找了。“一般来说,机动车噪声归交警管理。”成都市城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小车防盗报警器发出的噪声尚未归类,法律上也没出台有关处理报警器扰民的相应法规。

    管:完善配套服务提高司机车德

    省社科院社会所专家认为,警报声本是用来提醒车主防盗,如今却泛滥成一种新的噪声污染源。报警器噪声损害了别人的休息权,是一种侵权行为。车主应尽量安装一些碰触关键部位才响的新式报警器,甚至在静音状况下也能向车主报警。市城管局负责人表示:成都早在2005年就成为全国私家车第三城,有关部门应加强车主文明驾驶监管,完善停车场建设等配套服务,应大力倡导驾驶员提高“车德”,让汽车和市民和谐共处。

    不少市民认为,现在城市交通拥堵和汽车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但不能因为单纯追求汽车的方便快捷而破坏人的生活。城市管理者应尽快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普通市民应自觉遵守文明规则,最终构筑起人车和谐共处的社会。已成为私车第三城的成都,是否已形成了良好的车德文化?



 

报警器尖叫远光灯晃眼 人车怎和谐共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