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团队实现催化反应过程的实时监测

  近日,我校人工智能学院叶盛教授、孙长银教授、赵志成讲师与物科院杨丽副教授合作,成功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结合红外光谱描述符,实现了催化反应过程中动态结构演化的准确监测和识别,为追踪复杂反应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Monitoring C-C coupling in catalytic reactions via machine-learned infrared spectroscopy”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综合学术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DOI:10.1093/nsr/nwae389)。安徽大学杨丽副教授、赵志成讲师为共同第一作者,安徽大学叶盛教授、孙长银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安徽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

人工智能团队实现催化反应过程的实时监测

  催化化学反应过程如同一个“黑盒子”,表面结构和分子在反应条件下千变万化,准确的追踪反应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对反应的优化至关重要。然而,即使是简单的反应过程,表面的化学形态和结构也会历经多种构型,这为准确描述结构的变化和能量的波动带来了巨大挑战,也严重限制了对化学动态演变过程的深入理解。

  针对此问题,研究人员创新性的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结合红外光谱描述符,以C-C耦合反应为典型范例,实现了耦合催化过程中动态结构演化的准确监测和识别。进一步将模型迁移到多种金属表面上的CO-CO二聚反应中,可以实现反应过程中关键中间体的构型信息和能量变化的准确识别,从而实现反应过程的准确追踪。这项研究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与分子光谱技术相结合,体现了AI for Science的新兴研究范式。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防小防

相关推荐

  • 搭平台促集群化发展 安徽人工智能产业领先一个“声”位

    面向未来,安徽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省战略、科教兴皖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4年2月13日
  • 司法人工智能应有边界限制

    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划了司法人工智能体系建构的两个阶段,明确了司法人工智能应用的原则、范围和具体要求,对人工智能应用于司法的相关重要问题作出了规定,引起了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普遍关注。

    2024年2月22日
  • 全国公安机关云智能多生物识别系统应用研讨会召开

    3月27日至29日,全国公安机关云智能多生物识别系统应用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办。研讨会由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刑侦总队协办,海鑫科金公司、英特尔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来自全国的26个省级单位、128个地市级单位共400余人参加。

    2024年4月16日
  • “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未来如何闪耀?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变革浪潮的新引擎,为中国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本次大会关注的自然语言处理(NLP)作为人工智能领域最为核心的节点和难点,被誉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如何让这颗“明珠”在中国大放异彩?

    2024年4月9日
  • 百度首次发布高价值专利成果:深度学习、自动驾驶两大领域申请量全球第一

    本次发布的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4月,百度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超过2.2万件,其中,中国专利申请量超过1.6万件,中国授权专利超过4600件。

    2024年1月28日
  • 善用数智:人工智能助力敏捷治理的图景分析

    可以说,伴随着科学技术快速迭代、经济社会加速分化和人们需求日益多元,新旧社会问题交织叠加,各类风险事件层出不穷,专业分工、部门分割和层级分明的传统治理模式显得明显迟缓和滞后,遭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提高治理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

    2024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