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超清效果裸眼3D液晶屏显示技术

纵观显示技术的发展,从平面的画面已经发展到立体的3D画面,这是显示技术发展的最大突破。目前裸眼式3D主要有光屏障式、柱状透镜技术、指向光源等。本文将讲述超清效果裸眼3D液晶屏显示技术的分类。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十多年以前,有很多报刊图片上都有红蓝3D的插页,配有一副红蓝眼镜,但立体效果不明显,颜色也有差异。而现在,我们已经可以不用佩戴眼镜,就可以直接观看超清效果质量非常高的裸眼3D画面,这之间的发展也只有短短的十余年。

  纵观显示技术的发展,从平面的画面已经发展到立体的3D画面,这是显示技术发展的最大突破。目前裸眼式3D主要有光屏障式、柱状透镜技术、指向光源等。

  光屏障式技术

浅析超清效果裸眼3D液晶屏显示技术

  光屏障式3D技术的实现方法是使用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的垂直条纹。这些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而该技术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块及LCD面板间的视差障壁,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应该由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右眼;同理,应该由右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左眼,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者看到3D影像。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在成本上比较有优势,目前像夏普的3D手机和任天堂的3DS游戏机都是采用这种技术。不过采用这种技术的屏幕亮度偏低。

  柱状透镜技术

  柱状透镜技术也被称为微柱透镜3D技术,其最大的优势便是其亮度不会受到影响。柱状透镜3D技术的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几个子像素,这样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于是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

  柱状透镜技术并不会像光屏障式那样影响屏幕亮度,所以其比后者的显示效果要好。采用该技术的代表厂商有欧洲的飞利浦。

  指向光源技术

  指向光源3D技术搭配两组LED,配合快速反应的LCD面板和驱动方法,让3D内容以排序式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互换影像产生视差,进而让人眼感受到3D三维效果。但指向光源3D技术尚在开发中,产品还不成熟。

  虽然目前3D技术仍未成熟,尤其是在分辨率,可视角度和可视距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开发出裸眼LED显示屏还有一段路要走。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2011冠林全国技术交流年会胜利召开

    日前,2011年冠林全国技术交流年会在冠林公司总部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驻外技术主管和技术骨干齐聚一堂,进行深度的互动交流和学习,同时这也是一次思想火花碰撞、交流互动充分的会议,各地的驻外技术主管一起回到总部,共同感受公司的新变化,体验公司的新发展。

    2024年4月12日
  • 海康威视借助“AI”,整体解决方案保障校园安全

    由于高校校内师生的生活学习规律化,极易出现人流量高峰期,导致某一人脸抓拍点位短时间内必须识别超万人流量,这对人脸抓拍机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人脸采集往往受限于角度、抓拍速率等问题,无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对此,海康威视基于深度学习等技术推出“海康深眸”人脸采集摄像机,在抓拍角度选择以及成像图片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其并行处理能力也提高到可同时检测抓拍30张人脸,有效保证了人脸抓拍效果。

    2024年1月15日
  • 关于静脉识别技术的网络门锁介绍

    静脉识别是生物识别领域最新技术之一。静脉识别的工作原理是:静脉识别模块通过向人体某个特定部位发射特定波段的红外线,人体静脉中的脱氧血色素会吸收部分这个波段的射线,从而减弱反射率。

    2024年4月20日
  • 安徽强化水上安保 海事运行青奥检查线

    芜湖海事局王潮局长介绍,今年7月15日至8月31日期间,该局将以“小黄洲青奥检查线”现场指挥部为基地,开展青奥会水上安保远端控制工作。

    2024年6月15日
  • 无人机应用 不能实时信息同步,何谈团队空地协同?

    飞手作为无人机的操控者,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但如何将其从飞手端高效传递给其他协作人员,成为打通“信息孤岛”形成端到端协同作业的关键。

    2024年4月7日
  • 新疆边防机动部队举行“喀交会”安保誓师动员大会

    7月22日,新疆边防总队机动支队举行“2014喀交会”安保工作誓师动员大会。据了解,新疆边防总队机动支队联合喀什地区公安机关对喀什市开展网格化巡逻防控任务以外,还担负市区部分重点区域的警卫任务。

    2024年6月15日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