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断提高显示屏的分辨率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无论是大屏电视,还是中小屏移动智能终端,高分辨率都成为面板和终端企业积极推进的指标,从HD(720×1280)到FHD(1080×1920),又从2K(1152×2048)到4K(2160×4096),如今8K也成为业界热捧的对象。然而,对于高分辨显示是否真的有必要,在内容、标准等关键链条尚未完善之时是否会拔苗助长,超高清时代的商业模式又会有怎样的创新和演进?对此,存在多种不同的判断和观点。
从市场需求度来看,4K带来画质的飞跃是前所未有的,质量上佳的视频观看体验自然将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在面板产能基本供需平衡的今天,面板企业通过推出4K面板不仅彰显自家的技术实力,同时还可以消化产能、提高产品利润。电视企业青睐则是在3D、智能电视热潮渐渐退却之后,又多了一个赚钱赚吆喝的卖点。
从内容提供度来看,虽然和普通高清视频相比,4K内容的积累尚处在初级阶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成功的视频服务商们都开始在4K内容上聚焦。国内的乐视牵手张艺谋,使用IMAX4K技术拍摄新片;美国更是从2013年就开始采用4K摄像机进行拍摄,目前至少有了两位数字级别的原生4K内容。作为技术控的日本人,更是在高科技应用方面从不落后,NHK电视台宣布将从今年7月开始播出4K电视节目,首播内容将是万人瞩目的里约热内卢世界杯决赛。
从技术配合度来看,4K视频存储和传输是保证4K观看的根本。通过创建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5的推出,不仅能够压缩大小而且支持4K视频,为4K视频在互联网的传输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2K转4K的芯片及算法方案已经基本渗透入各大电视厂家的4K电视,消费者通过插值算法就可以避免在4K屏幕上观看别扭的2K内容,“原生内容不足算法补”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从商业模式来看,内容的合法性和丰富性将最终决定商业模式的成功度。目前主要由两种方式来消化视频服务成本,一是内容服务与设备捆绑销售,此次在CITE2014同样参展的乐视电视在2013年给传统电视带来的快速冲击正是基于此种模式,快速上升的乐视股价本身也成为对互联网思维的一次成功的解读;二是运营商主导的打包模式。运营商出带宽,视频提供商与电视企业整合内容,以宽带捆绑销售的方式,将电视机、宽带服务和视频包月服务打包卖给消费者。成熟的渠道、稳定的结构为该模式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基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制造、内容、存储和传播等各方努力下,4K产业链环节虽然尚显稚嫩和勉强,却已经基本搭建完成,飞入寻常百姓家已只是时间问题,比较之下,8K的大规模民用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正如古语所言“取其上者得其中”,在4K的江湖做着8K的梦,也许正是推动4K应用,发展8K技术,踏实前行的最好方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