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普及:监控摄像机镜头常见故障处理

监控系统高性能的实现有赖于摄像机和镜头的完美搭配,而在监控项目中,如果用户或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足,摄像机及镜头选型安装存在不合理,将直接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效果。

  镜头是摄像机的眼睛,是获得高清图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去学习镜头的常识及问题处理呢?请看本文!
  一、监控摄像机镜头常识普及
  在选购监控摄像机时,监控镜头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对于监控镜头的知识你又了解多少?无论是定焦还是变焦镜头,又或是是否支持自动对焦,监控摄像机小小的镜头还藏着很多学问。

常识普及:监控摄像机镜头常见故障处理

  (一)监控镜头定焦与变焦之分
  我们从最简单的还是说起,搭配不同的监控主机,镜头可分定焦与变焦,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你观察镜头上是否有两个可旋转的螺丝钮。当然,在价格方面同级别来讲,变焦镜头肯定比定焦镜头贵;以需求来说,还是根据用户实际应用条件来看,也不见得变焦镜头就比定焦好,固定好监控摄像机,谁总会去调整镜头呢?
  笔者以大多数民用监控为例,普通*式监控摄像机就搭配最常规的镜头。一般模拟监控摄像机选择定焦镜头,而一些以网络监控摄像机可搭配变焦镜头使用。根据实际需求可变换焦距。
  (二)监控镜头外形之分
  如果非要在监控镜头的造型上加以区别,笔者给大家的建议就是看是否能够调节焦距,也就是镜头上的两个螺丝旋钮,一般情况下,靠近镜头顶端的旋钮调节焦距大小,主流变焦焦距在2.8mm~8mm,高端监控摄像机变焦焦距跨度大。在靠近镜头接口的旋钮用于对焦,当焦距发生变化时,及时将焦点调整到最佳位置才能够抓拍好图像。
  此外,即便是变焦镜头在细节上仍有不小的区别,这主要看监控主机,有的监控摄像机支持自动对焦功能,因此监控镜头上还会有一根连接到机身的线,有的变焦镜头则完全靠手动调节,同样的功能不同的镜头在外型上所诠释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三)监控镜头接口的纷争
  监控镜头除了定焦、变焦和自动对焦等功能及外观上的不同外,更多的是消费者败给了细节上。不禁推敲,监控镜头的接口还有什么区别?打眼一看所有监控摄像机镜头都是螺纹口,这接口不同难不成是螺纹圈数不同所引起的。
  针对监控镜头接口纷争,目前市场中主要以C型接口和CS型接口为主。主流的监控摄像机以CS圈为主。以数据分析来看,不同接口镜头区分原则是通过从镜头到感光表面的距离来判断:C型接口从安装点到焦点距离为17.5mm,而CS型接口从安装点叫焦点距离为12.5mm,相比较前者更“矮”一些。
  监控镜头存在不同接口,那么监控摄像机就势必会出现不同的种类。针对以镜头接口来区分,在C型摄像机和CS型摄像机之间,原则上不提倡混搭使用。而为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C型镜头与CS型摄像机之间增加一个5mm的C/CS转接环可以配合使用。但CS镜头与C型摄像机无法配合使用。
  除了我们可以看到的变化外,在内部结构和技术上,镜头与镜头之间也存在差异。同样以CCD传感器为例,不同尺寸的传感器其成像效果肯定有区别,那么在同尺寸1/3“”CCD传感器上,不同焦距所呈现出的水平视角与垂直视角让我们共同关注一下。
  我们以2.8mm~8mm变焦镜头为例,看一看他们之间的变化。
  (四)镜头焦距与可视角度数据对比
  在4mm~8mm变焦过程中,其垂直视角角度几乎与下一焦距的水平视角相同,可以想象在成像方面,就形成了等比压缩。有了上面的表格,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镜头的可视角度与捕捉范围,在选购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监控摄像机镜头常见故障处理
  监控系统高性能的实现有赖于摄像机和镜头的完美搭配,而在监控项目中,如果用户或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足,摄像机及镜头选型安装存在不合理,将直接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效果。下面总结了镜头安装过程中几点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摄像机与镜头成像尺寸不匹配
  镜头成像尺寸大于摄像机芯片尺寸,可以正常成像,但镜头的视场角会小于标称的视场角;但如果镜头成像尺寸小于摄像机芯片尺寸,监控画面四周会出现暗角。
  (二)摄像机与镜头接口不匹配
  接口的不匹配影响镜头的第二组点到摄像机芯片的距离,实际焦距也就不是镜头标称的焦距,导致无法聚焦。标准*式摄像机接口与镜头接口应同为C接口或CS接口;C接口镜头安装到CS接口摄像机上必须加转接环;CS接口镜头不可以安装到C接口摄像机上。常见*式摄像机接口通常设计成CS接口,既可以接CS接口镜头也可以加转接环接C接口镜头。
  (三)摄像机与镜头光圈工作驱动方式或者电压不匹配
  自动光圈镜头通常分为DC驱动和视频驱动,二者工作电压并不完全相同,这种不匹配会导致镜头光圈无**常打开,自然也就无法成像。AVENIRETOKU精工技术工程师提醒大家,使用自动光圈镜头时应把摄像机上的光圈转换器打到镜头标称的驱动方式一侧,并且保证摄像机的输出电压在光圈的工作电压之内。
  (四)连线问题,错接或者接口松动
  监控摄像机和镜头以及显示器之间会有各种连线(如果是带云台、控制器的设备连线更多),这些连线如果接错或者松动,也会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里也提醒大家安装之前要仔细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
  三、导致监控图像画面不清晰的主要原因
  (一)电子信号干扰
  摄像机内部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较容易受到外部电子信号的干扰。如果监控画面会出现跳动或者条纹状,则有可能是摄像机受到干扰,安装时注意要远离电子信号干扰源。
  (二)聚焦没有调清楚
  镜头变焦调节后要对应调节聚焦,在一定的景深范围内(有时可能会很小)都是可以聚焦清楚的,如果没有聚焦清楚可能是聚焦没有调节到最佳位置。
  (三)镜片有脏物
  镜片上有脏物会直接导致监控画面的模糊、朦胧感。AVENIRETOKU精工镜头技术人员提醒大家,安装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手捏镜头的两端,这样很容易在镜片上留下指纹。万一镜头沾上指纹或者灰尘,一定要用专用的拭纸来擦,而不要用纸巾、软布蘸酒精擦拭(很容易破坏掉镜头表面的镀膜)。
  (四)电子快门或白平衡设置有问题
  摄像机出厂时各种调节装置一般都会设在最佳的默认位置,没有特别需要的话安装时最好保持默认设置不变。
  (五)后焦需要调整
  所谓后焦(非法兰焦距),是指镜头最后一枚镜片表面顶点到焦平面的距离。变焦调节后,聚焦调节到最佳位置画面仍然不清晰(或者将镜头长焦端对焦清楚然后,变焦推至广角端,观察广角端画面是否清楚),有可能是后焦的问题。
  有些摄像机(或者镜头)上带有后焦调节装置,也有一些在出厂时将跑焦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如果没有后焦定位装置而又确认存在后焦问题,只能返修、添加转接环或者更换相应的产品。
  (六)摄像机或者镜头本身的像素不够
  摄像机高性能的实现有赖于机身和镜头的完美搭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辨率一致。如果使用的是标清模拟摄像机,就算配的是百万高清镜头,显示出的画面仍然不清晰;相反,如果是高清摄像机配的普通镜头,那么摄像机的百万像素就没有办法体现出来。
  (七)使用好镜头减少维护成本
  在安防应用中,由于前端设备容易受到潮气、振动、热胀冷缩等环境因素的干扰,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出现聚焦点偏移造成图像模糊、不稳定、老化快等问题。因此,工程施工时还要考虑系统维护成本。
  四、评论
  尽管监控镜头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要细分来看仍有很多我们经常忽视的问题。也许镜头的大小对你来说并不重要,也许你认为这些数据不能够代表什么,但请记住,了解监控系统的每一个配件,才能够组合出完美视频图像。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日本服装企业信息化RFID物联网技术应用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在众多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日本服装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案例表明,RFID物联网技术能够实实在在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对我国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2024年4月14日
  • 中国公共安全2016年第二季度CCC认证公告(三)

    已发布的有效证书可能被暂停、注销和撤销,证书状态实时信息以国家认监委网站(www.cnca.gov.cn)为准。本部分内容上接中国公共安全2016年第二季度CCC认证公告(二),可点击文章下放“相关新闻”查看:

    2024年4月7日
  • 渣土车GPS监控平台拟纳入数字城管 套上“紧箍”

    据悉,市渣土管理处现有的GPS监控平台建于2007年,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时隔多年,该平台监控的渣土车从过去的数百辆扩展到如今的上千辆,监控系统的容量已趋饱和,系统只是小修小补,没有升级改造,管理难免出现滞后。

    2024年4月19日
  • 如何缓解“停车难” 于难题中挖掘机遇

    下的停车问题,政府头疼,百姓难受。停车问题普遍成为大城市民生工程的“第一号议案”。上至国务院,下至三四线城市政府,都非常重视城市停车问题的解决,纷纷出台各种鼓励政策、管理措施,以期解决,但收效甚微。

    2023年4月13日
  • “一卡通”在小区物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在进行了市场调查后我们得出结论:基于中小城市的收入水平和实际消费水平,IC卡在物业管理方向的业务一般限于门禁和物业收费方面,而这两方面向来是物业公司最难管理,也最混乱的一个方面,他们也希望能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2024年4月21日
  • 视频会议能为教育改革做些什么

    我国的教育制度诟病已久,应试教育模式也被许多人不喜。然,几乎没有办法使这种教育现状进行本质上的变革。当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战略,“互联网+教育…

    2024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