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司乘安全如何保障?安全细节首次详细披露

2日,滴滴在北京总部首次举办安全主题媒体开放日,安全管理团队详细披露近期安全工作进展,并答记者问。

自去年两起顺风车事件后,滴滴启动安全攻坚战至今已持续300天。滴滴网约车安全工作进展如何?对行程中的车辆安全把控能力如何?遇到纠纷,应急响应机制如何开展…..2日,滴滴在北京总部首次举办安全主题媒体开放日,安全管理团队详细披露近期安全工作进展,并答记者问。


滴滴司乘安全如何保障?安全细节首次详细披露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滴滴出行媒体日当天答记者问。(滴滴供图)



顺风车何时再上线?

顺风车方便环保,但同时存在很大安全痛点。对于滴滴顺风车何时再上线这个问题,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顺风车业务需求量大,但上线该功能还需要多方面的评估,目前没有明确时间表。
“顺风车需要共建,还需要做很多探索。”柳青认为,面对这个难题,需要拥抱公众、接受监督、与各界共建。

加大安全费用投入:网约车全年将超20亿

开放日上,滴滴首席出行安全官侯景雷首次公开了网约车安全管理体系全景图,并表示2019年滴滴预计网约车安全投入将超过20亿元,安全工作团队已扩充至2548人。目前,滴滴已在全行业中率先制定《网约车安全标准(试行)》,网约车安全体系已初步建成。这意味着滴滴安全管理工作逐步从去年下半年的应急状态转变到了体系化与常态化。
侯景雷表示,目前,滴滴已制定出《约车安全标准(试行)》及19项安全制度,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扩充到了2548名,排查治理隐患103个。此外,共有2100万人次驾驶员接受安全培训并通过了考试。


滴滴司乘安全如何保障?安全细节首次详细披露

滴滴首次展示网约车安全管理体系全景图(滴滴供图)


严格司机准入机制:6道审查机制每日人脸验证

“目前一个驾驶员如果要进入滴滴平台成为网约车司机,必须要经过人脸识别核验是否本人等5道审查流程,同时还有第6道审查机制,即对全量接单司机每日的人脸验证。”滴滴准入安全负责人北海对外介绍了“安全准入和驾驶员人不符专项”建设。
数据显示,当前平台针对司机日均人脸验证达430万人次,100%覆盖全量司机的出车验证和行程中抽检,月均人工抽检复核60万人次。


滴滴司乘安全如何保障?安全细节首次详细披露

滴滴网约车司机注册流程(滴滴供图)


根据滴滴平台的规则,司机如果出现“人不符”的违规行为,将面临平台上最严厉的管控手段――永久停止服务。
北海表示,“对于非注册车主本人接单的行为,平台已向外界公示了明确的规则和管控标准,比如账号出借他人、使用非法手段人脸验证及账号亲属共用等情况,确认无误后,将被永久停止服务。”

滴滴司乘安全如何保障?安全细节首次详细披露

安全派单:深夜男司机接不到女乘客的单?

男司机吐槽接不到女乘客,夜间女乘客打车不如男乘客快……消费者使用网约车时的这些疑惑,与滴滴系统派单时融入安全因素的考虑有关。记者了解到,滴滴正尝试在系统派单中融入安全因素。派单系统将分析评估发单场景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综合分析乘客出行习惯以及司机驾驶习惯、历史订单信息、投诉记录等特征,匹配出行订单。
目前,这个风险预测由于基于数据模型进行,如果是未实名认证或者打车次数少的乘客,平台能获取乘客的信息很少,难做出精准判断,仍需要不断优化。滴滴出行技术副总裁赖春波坦言,安全派单可能一定程度会伤害乘客的体验,出现让女乘客深夜有时更难打到车。


滴滴司乘安全如何保障?安全细节首次详细披露

滴滴出行技术副总裁赖春波,做行程中安全能力建设进展情况讲解。(滴滴供图)


行驶全程录音录像:“恶行”都记录在案?

2018年9月8日,滴滴在全国上线司机端行程录音功能,目前已覆盖所有订单。与此同时,录像功能也在不断推进。赖春波介绍,车载录音覆盖了20%的订单,年底预计覆盖50%以上。
这些数据为解决滴滴司乘纠纷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如需要查看,必须经过当事人同意。
赖春波告诉记者,所有音、视频数据全流程加密,保证司乘隐私问题。行程中若无差评或投诉,录音7天内自动删除。根据存储情况,视频一般会在3-7天后删除。若涉及安全类投诉,则会被永久保存。
赖春波表示,有时受设备质量、网络传输等因素影响,“取证”依然面临很多问题。有15%的录音录像不能正常听取,或受外界环境影响造成信息缺失。


滴滴司乘安全如何保障?安全细节首次详细披露

安全类事件的客服处理机制。(滴滴供图)


客服处理机制:130分钟内响应

遇到安全类问题,如何快速准确地定位安全风险,是消费者对滴滴客服提出的要求。
体验服务发展平台副总经济刘西帝介绍,滴滴客服团队目前有近9000名客服,日均处理30万单。在30万单中,约有5000起(1.7%)是疑似与安全相关的事件,其中又有1200起真的与安全有关,包括交通事故、肢体冲突、失联等安全事件。
数据显示,今年1-5月,流转至滴滴线上安全响应中心的安全风险事件,95%在30分钟内响应,4.5%在30-60分钟内响应,所有事件均能在130分钟内响应。响应时效高于2016年交通部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要求。
但如何快速准确定位安全风险?目前仍需攻坚。刘西帝坦言,即使在人工与机器的配合下,每天仍有10起案件安全风险未能被识别或未能在10分钟内处理。因为场景的识别难度大,每天有25例案件仍不能及时和投诉人及家人快速联系上。
配合警方调证:证明警方身份可在10分钟内得到调证信息
“传统调证手续复杂,讲求线下、书面,影响办案效率。滴滴在去年和警方的配合中受到公众质疑。”针对公众关注的警方调证问题,安全处置团队负责人杨嘉成介绍,滴滴把警方需要的信息分成了三个等级,设置不同的调证手续,有效缩短了调证时间。
杨嘉成表示,只要调证人按要求上传警官证的图片信息等,证明了警方身份,98%能在10分钟内得到调证信息。但仍有大量的进线要求调证,但始终未提供警方身份证明,令滴滴遭遇难以核实身份的困扰。

阅读剩余 60%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华为新品:eSpaceVCN3000智能监控一体化平台

    华为VCN3000是基于行业视频监控业务需求,结合华为IVS智能视频监控平台和专业存储产品而定制开发的一体化智能视频监控产品。VCN3000提供高清、高性能、高可靠、高开放性的智能视频监控业务,具有易维护、易管理、易部署的特点。

    2024年6月16日
  • 过程监控:网络摄像技术如何改进生产?

    两种摄像头最大的区别在于,闭路电视摄像头是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里面,而网络摄像头则与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系统连接,然后再通过标准IP连接将视频图像以数字的形式发送出去。

    2024年4月10日
  • 美国安全技术领域最新进展情况

    《2016~2019年进展报告:推进人工智能研发》对应以上研发方向,对美联邦政府各机构2016~2019年的研发进展进行了详细梳理。在每个研发方向下,报告均从科学与工程领域、国防领域、经济领域、医学/卫生领域、司法与安全领域,共五个领域广泛扫描了联邦各机构的人工智能研发项目和活动情况。

    2024年4月24日
  • 谈一谈监控技术发展趋势及衍生的新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提升,以及安全防护的使用成本与其产生的效益拉开距离,整个社会对安防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市场提出了企业大范围、远距离监控的需求,如银行跨地区联网监控。由于模拟监控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网络将图像进行远程传输的集中监控方式应运而生。

    2024年4月19日
  • 路侧停车正普及 主流技术向视频技术靠拢

    虽然视频识别技术尚有不足之处,但是综合现有各项技术优缺点得知,视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城市停车管理可以解决人工“干预”问题,技术上做到“无人值守、无感停车”,针对路内停车的灵活性、高并发性,视频识别设备能够准确的获得停车信息作为缴费依据,符合业务需求、数据需求以及政策方向,是目前较为可行和先进的管理技术。

    2024年4月7日
  • 百万像素IP摄像机在平安城市中的应用

    从第一批平安城市的建设到今天,视频监控系统历经多次变革转换,已经全面步入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的阶段,众多安防行业知名厂商都推出了具备自己特色的高清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传统的前端模拟摄像机加网络视频编码设备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各行业需求了。

    2024年4月13日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