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发展综合布线基础设施如何应对

从综合布线基础设施的水平向上趋势,以促进新的冷却系统和服务器的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不断增加的迈向云计算和移动应用的趋势。

    云计算发展下不断增加的流量,对传统的网络构架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在确保业务连续性方面。同时云计算的发展也影响到了数据中心环境中进行的综合布线基础设施水平,并正在从底层开始改变数据中心的设计。
  对传统的企业网络通常由三个层次组成:服务器连接到接入层,再经汇聚层,最后到基于策略的连接和高速路由核心层。80%的流量流向来自于接入层到核心层,与在网络上只有20%流向是来自于冗余和备份。
  然而,云计算使得在数据传输流量发生了变化,由于服务器之间的互动,造成80%的流量现在是来自于服务器之间的流通,在关键的核心层出现了瓶颈,同时还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网络性能方面,比如在核心层中的拥塞会导致路由无响应,或者是更长的延迟。安全性也受到影响,更容易受到入侵。由于网络中争抢优先级的情况,服务质量也会出现问题。因此提高带宽并优化应用程序的基础流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数据中心设计和基础设施的创新正在帮助数据中心管理人员通过动态智能网络基础设施的部署克服这些挑战。
  为了解决通过在基础设施日益增加的数据传输流带来的挑战,网络需要融合。从大量汇聚层智能的接入层中取出一层的交换和汇聚。在接入层放置智能释放从核心层和汇聚层作出所有必要的路由决定。我们会发现从A到B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流量能够自我选择最高效路径,通过最简单的途径以解决以前的常规网络基础设施所面临的挑战。
  在这种方式中,决策、动态配置和路由现在驻留在网络边缘,这样可以提高流量和减少核心层的频繁升级。安全性也移动到更安全的网络边缘。这个动态的智能基础设施的主要好处是使带宽得到了动态分配。现在的网络可以分配每个应用的带宽需求,推动了对带宽的大规模使用。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实现更高的I/O吞吐量的虚拟化服务器。
  为了实现动态的智能基础设施的益处,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在网络综合布线基础设施方面也有一些关键的因素需要考虑。服务器中越来越多的虚拟机将加快从10G传输速率到40G的进度。在新的数据中心设计的布线基础设施方面,以6A类双绞线为最低标准,并需要在网络中通过OM3或OM4MPO预连接光缆实现上行链路的40G/100G速率。
  “智能”的核心到边缘的网络提供了更方便的管理和减少了服务器和网络的交叉连接。在每个网络机柜中的服务器的数量的增长将意味着冷却空气的冷却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制冷系统将不再需要架高地板。电缆将通过一个整洁的设计安装在上层线缆架中。因此,从综合布线基础设施的水平向上趋势,以促进新的冷却系统和服务器的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不断增加的迈向云计算和移动应用的趋势。

云计算发展综合布线基础设施如何应对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浪潮服务器发布新品 为智慧场景提供可靠算力

    此次发布的的浪潮服务器NE3160M5是浪潮针对边缘ICT融合和AI推理场景研发的重要产品,基于OTII标准,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等特点,能够灵活应对边缘差异化的场景需求。

    2024年1月28日
  • 智能优势:物联网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边缘计算推动了物联网部署的价值,但前提是企业能够克服创建数据驱动、低延迟架构的挑战。

    2024年4月5日
  • 中国移动首次招标边缘计算服务器 浪潮NE5260M5成功中标

    浪潮中标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研究院的OTII服务器设备采购项目,中标产品为NE5260M5,主要用于中国移动研究院的边缘计算试点类和测试类业务场景。

    2024年2月4日
  • IDC发布边缘计算服务器市场半年跟踪报告

    关于边缘计算的定义和范畴,IDC认为,边缘计算是一种分散式运算的架构,是连接核心云/传统数据中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中间层,它在尽可能靠近物、数据源或用户的地方进行应用计算与数据存储,仅将必要的结果送到核心数据中心,同时能够接受来自于核心数据中心下发的指令与控制要求。

    2024年1月27日
  • 圆桌讨论:边缘设备如何改变安防行业?

    物联网(IoT)正在推动安全市场的创新,就像它在几乎所有其他市场一样。物联网设备,也被称为“边缘设备”,其提供传感、处理能力、软件和其他技术来连接和交换数据。

    2024年11月27日
  • 云计算为超级数据中心带来的新特性

    理论上来说,相对于应用装在用户本地终端的传统方法,云计算用户应该获得相同或甚至更好的用户体验。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于支撑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就有了更多新的要求。本文将逐一阐述这些数据中心的新特性,并探讨为了满足这些新特性而产生的核心技术及其演进预期。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