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的视频数据,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在数据挖掘方面被赋予厚望。智能视频分析让视频监控从人工抽检,进步到高效事前预警、事后分析,实现智能化的信息分析、预测。
现在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监控系统,无论是模拟还是模数混合,抑或纯数字,其工作方式依旧是“实时监视,实时录像”,不仅浪费人力,更是浪费物力,面对数不尽的视频录像,想要提取些有价值的录像是困难,长期保存也是一大难题,此外现有的监控系统对于人的参与非常依赖,智能监控可以分担人力节省资源,因此智能视频监控是一个发展趋势,也是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智能视频监控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前端智能分析;另一种是后端智能分析。两种智能分析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利用前端摄像机自身的芯片进行计算,而后者则是利用后端计算机纯软件的方式进行分析。但无论是前端嵌入式的还是后端软件方式,其功能的实现都是通过所开发的核心算法程序的运行而对视频信号进行分析而完成的。嵌入式与纯软件方式的区别仅在于运算平台不一样,前者可以在摄像机DSP芯片上完成核心算法的运行和相关计算;而纯软件方式的运算平台则是一台通用的计算机。
智能化、高清化、网络化是视频监控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监控技术的出现正是智能化这一趋势的直接体现。智能监控技术炙手可热,但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差异,对智能监控技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智能监控是嵌入式视频服务器中,集成了智能行为识别算法,能够对画面场景中的人或车辆的行为进行识别、判断,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产生报警提示用户。结合中心管理系统软件,能完成更多的联动报警功能。
智能监控技术一直没有得到较大的市场应用原因有下:
一、智能监控技术没有统一的标准
怎样的算是智能的?怎样的又不是智能的?目前我国的智能监控行业欠缺一个标准化的概念,各厂商对智能化的定义出入较大,有的厂家认为系统具备了智能化分析能力的产品就算是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其他厂家则认为“某种智能监控技术”;太过简单,甚至根本称不上智能化。
例如,有些系统只是简单地完成了一些运动检测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自动分析并提取有威胁信息的功能;而一些系统虽然可以满足复杂的模式识别、目标跟踪等功能,但是在多变的实际应用环境中的工作状况却并不理想,很多功能形同虚设。所以,行业内应该规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对智能化的概念做出明确的定义。这样有利于产业的规范,也同时达到了教育客户的目的,使用户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智能监控技术的应用。
二、智能监控技术的市场认知与需求定位还需一个过程
前不久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产品市场科经理文军在与行业媒体交流会上认为当下风风火火的高清与智能产品,其推广的最大难度在于这个市场所针对的用户接受程度和产品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目前,智能监控技术在产品中所展现的功能与客户的需求相差有一段距离,客户往往过高地估计了智能化系统所能提供的便利功能;同时智能监控技术的有效工作需要较高端的配套设备,甚至对设备的安装也有严格的要求,而很多工程商在这方面仍处在学习的阶段,这也同样造成智能监控技术推广的难度。此外,产品的价格仍然十分昂贵,这就造成了用户觉得自己的投入和得到的产品效果不成正比。
三、智能监控技术的准确率问题
智能监控技术的准确与否取决于视频源的质量,目前高清监控没有普及,视频源的质量也就不能完全保证。
四、智能视频监控的技术开发是一个过程
智能视频监控的技术开发是永无止境的,不同应用环境对智能监控技术的要求也就不同,新生的智能监控技术在与传统的监控技术还有市场博弈的一个过程。
智能监控技术发展遇到一些困境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是,从长远来看,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遭遇瓶颈只是一时的,随着智能监控的发展,终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智能监控产品创新研发有待加强
厂商在研发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着力提高智能视频分析算法性能,在提高实时性、可靠性同时降低系统误报、漏报概率,同时提高智能视频分析产品的性价比。更重要的是,通过安防用户共享知识产权、研究成果等方式有效降系统建设成本,充分调动安防用户使用积极性,加快推动安防智能视频分析应用推广。
此外,安防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快制定标准和规范助推智能视频分析的发展。牵头加快推进安防智能视频分析应用产品标准体系架构研究,从基本功能和总体技术性能要求、检测认证方法等方面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或者通过组建“智能视频分析产品认证检测中心”等相关认证机构,提高智能视频分析性能鉴定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日常监管制度,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安防智能视频分析应用推广“保驾护航”。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