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在观山湖区金华园社区广场举办“金华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启动仪式”,这标志着我市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金华园A区、B区、C区和D区全面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其中,金华园A区于7月1日正式进行垃圾分类试点,A区共39单元927户居民,已发智能卡895张,投入46套智能设备。
金华园垃圾分类项目由市、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金华园社区共同推进,将前端宣传纳入金华园社区文化宣传工作范畴,由社区服务中心牵头,运营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等单位配合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动员,每月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同时,通过党建引领,发动小区党员、居民参加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
每户居民都有一个“生态账户”
贵阳市的生活垃圾按“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余垃圾”进行划分。以金华园为例,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余垃圾每天日产日清,有毒垃圾达到一定储存量后,由运营公司联系贵阳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心,对有毒垃圾进行专业处置。
采访中,记者碰巧遇见下楼丢垃圾的崔阿姨。只见阿姨打开手机上的投递二维码,对准垃圾箱中间的二维码扫描口,“滴”的一声,箱门打开了,崔阿姨将手中的厨余垃圾丢了进去。
随后,记者和崔阿姨就垃圾分类话题聊了起来。崔阿姨说,每户居民都有一个“生态账户”。该账户是记录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专属生态档案,也是用于存取垃圾分类生态金与生态信用积分的电子账户。生态金是正确投放可回收物产生的,具有购物、礼品兑换、积分抽奖等功能。生态信用积分是正确投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产生的。
崔阿姨很支持这项工作,并通过小区发的资料和向巡检员询问,了解、完善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之前我们都以为龙骨是厨余垃圾,后来才知道龙骨属于其余垃圾。”崔阿姨说,垃圾分类是新事物,但很多社区居民都愿意去做,“刚开始是有点麻烦,但习惯就好。”
巡检员引导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
金华园是我市今年拟创建的8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之一。因此,在A区,可以看到每个单元楼的楼口都有一个1.8米高的“两分类”智能垃圾箱。
早上8:30,金华园社区A区垃圾分类巡检员张群鹏换好工作服,走向他的工作区域A区7栋和9栋,他要去检查一下居民们投放的垃圾“对不对”。
“每袋垃圾都要打开检查,看一看垃圾有没有分对、投放对。”张群鹏边说边指着一袋打开的垃圾说,“你看,这个醋瓶子就放错了。醋瓶子应该属于可回收类,而不是厨余垃圾类。”
在金华园A区,共有8名巡检员负责927户居民的垃圾分类工作。他们的工作是了解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投放正确率等,对分类不好或不分类的居民进行劝导,并引导其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教会居民正确分类。
三项重点工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根据《贵阳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到今年底,贵阳市将创建8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住宅性质建筑楼二楼及以上不设置垃圾桶,由住户将垃圾收集后投放至一楼的垃圾收集设施。据悉,金华园A区高层住宅已开始不设垃圾桶。
专门负责金华园的垃圾设备安装、维护以及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的贵州众合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第三方公司。据公司运营主管张伊川介绍,金华园片区共计3374户1万余名居民。公司将累计在这里安装智能分类垃圾箱133套,设置生态环保屋4个,配备20名督导员,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小区80%的居民通过刷卡或者刷手机进行垃圾投放,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80%。
接下来,贵阳市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是打造8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以“社区”为单位,全市创建80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调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等多方力量,强化入户宣传引导,逐步建立有效的分类管理运行机制,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明年全市推广。二是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学校、医院等单位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逐步覆盖各类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三是加快推进分类体系建设。完善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终端处置设施,促进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置三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记者汤利)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