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主要国家掀起了新一轮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共同特征的工业革命,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并推动其与全球工业系统的深入融合,以期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然而,无论是欧美老牌国家制造业的重振,还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大数据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工业大数据作为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支撑以及两化融合的重要基础备受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大数据”“两化融合”“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等综合性政策与指示,全面指导我国工业大数据技术发展、产业应用及其标准化进程。
然而,在我国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不断优化提升的同时,我国工业大数据的发展仍存在物联数据无法获取、格式不统一、数据产权不清晰、数据壁垒难以打破、全产业链数据应用不足等问题。
为全面提升我国工业大数据发展,2019年9月4日,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工业大数据资源体系、融合体系、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并设置了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培育3-5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创建一批推动工业大数据集聚发展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具体目标。
发展大数据产业,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传感器、5G、NB-IoT等将迎来新的发展动能。
在构建工业大数据资源体系层面,《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工业大数据全面采集,支持企业加快部署传感器、射频识别、数控机床、机器人、网关等数字化工具和设备,提升设备数据、产品标识数据、工厂环境数据等生产现场数据采集能力。
“这蕴含了巨大的商业机遇。在企业控制网端,则需要网络设施、通讯设施、基础的计算存储和交换、MES等软件、端到端设备等设施,又涉及数据采集的传感器等,这将催化云计算、边缘计算、传感器等产业”。业内人士表示。
任何数据的收集和使用都是昂贵的,工业数据也不例外。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电子与数学技术、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一批智能化、高精度、长时间导航、高性价比、微型传感器应运而生。
工业走向智能,万物走向互联,背后离不开传感器的支持。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9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660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65%,2023年将达到2580亿元。
“传感器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会应用非常大,需求也会非常大。”在传感器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产品的企业将率先获得发展先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