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经常听,但你知道它是如何实现的吗?

人脸识别经常听,但你知道它是如何实现的吗?人脸识别技术的核心实际为“局部人体特征分析”和“图形/神经识别算法。”这种算法是利用人体面部各器官及特征部位的方法。如对应几何关系多数据形成识别参数与数据库中所有的原始参数进行比较、判断与确认。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人脸识别,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近年来,随着欧美发达国家人脸识别技术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后,人脸识别迅速成为近年来全球的一个市场热点。

人脸识别技术包含三个部分:

1.人脸检测

人脸识别经常听,但你知道它是如何实现的吗?

面貌检测是指在动态的场景与复杂的背景中判断是否存在面像,并分离出这种面像。一般有下列几种方法:

①参考模板法

首先设计一个或数个标准人脸的模板,然后计算测试采集的样品与标准模板之间的匹配程度,并通过阈值来判断是否存在人脸。

②人脸规则法

由于人脸具有一定的结构分布特征,所谓人脸规则的方法即提取这些特征生成相应的规则以判断测试样品是否包含人脸。

③样品学习法

这种方法即采用模式识别中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即通过对面像样品集和非面像样品集的学习产生分类器。

④肤色模型法

这种方法是依据面貌肤色在色彩空间中分布相对集中的规律来进行检测。

⑤特征子脸法

这种方法是将所有面像集合视为一个面像子空间,并基于检测样品与其在子空间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存在面像。

值得提出的是,上述5种方法在实际检测系统中也可综合采用。

2.人脸跟踪

面貌跟踪是指对被检测到的面貌进行动态目标跟踪。具体采用基于模型的方法或基于运动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此外,利用肤色模型跟踪也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手段。

3.人脸比对

面貌比对是对被检测到的面貌像进行身份确认或在面像库中进行目标搜索。这实际上就是说,将采样到的面像与库存的面像依次进行比对,并找出最佳的匹配对象。所以,面像的描述决定了面像识别的具体方法与性能。主要采用特征向量与面纹模板两种描述方法:

①特征向量法

该方法是先确定眼虹膜、鼻翼、嘴角等面像五官轮廓的大小、位置、距离等属性,然后再计算出它们的几何特征量,而这些特征量形成一描述该面像的特征向量。

②面纹模板法

该方法是在库中存贮若干标准面像模板或面像器官模板,在进行比对时,将采样面像所有象素与库中所有模板采用归一化相关量度量进行匹配。此外,还有采用模式识别的自相关网络或特征与模板相结合的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的核心实际为“局部人体特征分析”和“图形/神经识别算法。”这种算法是利用人体面部各器官及特征部位的方法。如对应几何关系多数据形成识别参数与数据库中所有的原始参数进行比较、判断与确认。一般要求判断时间低于1秒。

阅读剩余 44%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机器视觉在安防行业是如何应用的?

    机器人在近两年的逐渐走红,机器视觉这一技术的创新与升级速度也随之加快。机器视觉在安防领域应用也是相当的广泛。

    2024年4月11日 知识
  • 刷脸新闻频频进入公众视野 人脸识别智能锁还远吗?

    “看脸”的时代真的来了!进入9月,刷脸新闻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北京师范大学全部宿舍楼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杭州一家肯德基餐厅可以刷脸支付了,整个过程不超过10秒……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爆发”,是否意味着证件、指纹识别等传统身份识别方式将被取代?

    2024年4月15日
  • 道通智能发布EVO II 8K ADVANCED无人机

    9月28日,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发布EVO II 8K ADVANCED无人机,以更卓越的飞行性能与影像实力,打造新一代航拍画质先锋。

    2024年1月28日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江苏省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到 2025 年,全省数据安全产业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应用持续深化。

    2024年3月13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大数据等多项2014白皮书

    《大数据白皮书(2014)》从新资源、新工具和新理念等角度探讨了大数据概念,分析了大数据关键技术、应用、产业、政策环境等核心要素,梳理了各国大数据发展政策环境,提出了我国推动大数据发展、开放政府和公共数据资源、保护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等方面的策略。

    2024年1月31日
  • 浅析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的发展应用

    从智能分析系统的产品形态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智能算法+DSP来实现,常见于安装在前端的智能分析摄像机与智能分析视频服务器。目前,采用此种方式的系统较多,其是将具智能分析功能的软硬件前置在视频采集端。在常规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首要面临的难关。

    2024年4月14日